|
1986年,粮豆薯播种面积36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71万亩,比计划增加35万亩。粮豆薯平均亩产达468斤,总产达16.8亿斤,比计划产量增长40%,比大丰收的1984年增加1.4亿斤,实现了省、市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号召。
1、因地制宜扩大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调整的原则是:稳定粮食面积,增加高产作物面积。具体安排比例为"两增,三减,三持平”。
2、在阿城县大面积推广水陆稻5号品种,播种面积5.6万亩,约占全省栽培面积的25%,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9%,比上年增长了10倍,平均亩产455斤,总产255万斤,占全县粮豆薯总产量的2%。
3、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主要抓了5项工作:①玉米育苗移栽,面积由上年的5万亩增加到27万亩。但由于播种后苗期受冻害,缺苗严重,实收面积为16.2万亩;②水稻旱育稀植,面积由上年的14.4万亩增加到26万亩;③地膜覆盖玉米,面积由上年的10几亩增加到2万亩;④水陆稻栽培,面积由上年的5 000亩增加到5.6万亩;⑤大豆稀植单株管理,面积由上年的2 000亩增加到10万亩。此外,甜菜纸筒育苗、水稻工厂化育亩、机械插秧、应用稀土微肥、大豆根瘤育苗,优化配方施肥等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科学防治病虫害,全年防治面积达200万亩,占粮豆薯总播种面积54.9%,减少粮食损失近1.5亿斤。
(侯宝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