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埠盛事 >> 哈尔滨经贸洽谈会  
 
 
第十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十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于1999年6月15日至21日在哈洽会会馆隆重举行。 
  这届哈洽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与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签订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协议金额35.70亿美元,其中对外贸易合作金额24.7亿美元;利用外资合同、协议186项,合同外资6.4亿美元;劳务工程承包合同、协议54项,合同金额4.6亿美元;同时签订国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合同99.35亿元人民币,其中贸易14.5亿元人民币,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74项,合同协议总投资额84.85亿元人民币。这届哈洽会成交的趋势是:对外贸易上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工程承包下降,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大幅上升。这届哈洽会,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隆重热烈,又富有成效”的要求,向国际博览盛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突出特点是:
  第一,规模大,层次高,内容丰富。这届哈洽会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6200多名客商与会,仍以俄罗斯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为主,周边、远洋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人数有很大增长,已占外商总数的35%,哈洽会的国际性越来越强。国外企业参展十分踊跃,国别有所扩大,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家企业参展,其中俄罗斯参展企业数量比上届增长一倍,韩国企业增长两倍,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是首次参展。国内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4万多名客商、1023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知名企业有100多家,比上届增长50%。在参展企业中,生产企业明显增多。由于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的参会参展,大大提高了本届哈洽会的档次和水平。
  这届哈洽会还接待了17个国家、38个外国官方团和经贸团,与往届相比国别多、人数多、级别高。有些代表团组织企业随团参会,并进行了广泛的洽谈,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和项目。他们对哈洽会的盛况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明年要动员更多企业参会。
  这届哈洽会设3个展馆,1000个展位。境内外展品品种丰富,共有20大类2万多个品种。展品以名优新特产品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有大幅度增加,名牌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增多。展品的质量、档次向国际博览会标准靠拢,展品结构已从初级商品为主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为主转变。布展水平高于往届,各交易团做了精心设计,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展示了恢宏的整体效果。
  这届哈洽会在坚持内外贸结合,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结合,招商引资和旅贸结合的同时,还开展了丰富的国际经贸信息交流活动。俄罗斯经济形势报告会、俄罗斯现阶段对外政策报告会、中俄经贸形势发展战略报告会、“南斯拉夫日”等活动,深受广大客商欢迎。他们称赞哈洽会是一个大学堂,不仅学了生意,还增长了知识,获得了信息,增长了才干,获益不浅。
  外经贸部电子商务中心、华之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人民日报网络东北网等八家信息公司参会,并制作了哈洽会网页,访问人数达30多万人,为网上招商做了有益的尝试,使哈洽会在成为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向成为信息交流中心和贸易渠道中心迈出了一大步。
  第二,我省企业参会参展空前踊跃,充分展示了黑龙江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届哈洽会我省地市县参展非常踊跃,共有305个展位,并且参展商品和布展风格具有地方特色,体现了我省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的素质。12个地市和部分县的主要领导都亲自带团参加,直接进行洽谈和宣传。尤为可贵的是,他们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他们认为哈洽会是坐在家里的招商引资,是送上门来的机遇。参加哈洽会不仅是为了取得经济成果,而是更注重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交结朋友,宣传自己,把哈洽会作为开阔视野的窗口,树形象、打品牌的舞台,牵线搭桥的“红媒”。
  这届哈洽会,我省参展企业和展品档次有了质的飞跃,富有地方特色。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和获得专利的产品占有很大比例,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品成为主流展品。本届洽谈会,我省绿色食品最具吸引力,53家企业、70多个绿色食品参展,成交1亿多元,在哈洽会上掀起了强劲的黑龙江“绿色旋风”。在本届哈洽会上,民营企业最为活跃。民营企业已改变低层次、小规模的交易,一大批有实力、有品牌、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以灵活的经营观念,不但在经贸洽谈中创下佳绩,而且以领先市场潮流的产品深受欢迎。我省高新技术最为走俏,以哈工大高新技术展区为代表的我省高新技术“领衔”本届哈洽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商参观,签订了14亿多元人民币合同,提高了哈洽会的科技含量。我省打出的旅游品牌最有特色。冰雪、森林、湖泊、湿地等旅游线路一推出,前来合作洽谈者踊跃,共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合同近6亿元。旅游走上了经贸洽谈的前台。
  第三,签订了一大批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本届哈洽会在已签订的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4项,合同金额5.8亿美元。对经济发展拉动力大的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比重增大。
  南联合作项目共签订474项,总投资84.76亿元,引进省外资金69.4亿元,主要是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大中型企业改造、发展非国有经济和建立大市场几个方面。其中总投资超千万元的大项目达166项,占36.2%,上亿元的大项目达14项,占3%。青冈县畜牧局与美国金士达国际公司签订了肉羊综合开发项目;哈尔滨进出口公司与俄乌拉尔电讯公司合作改造电讯系统项目;绥化市永安镇企业公司与香港中华巨龙有限公司签订玉米深加工项目;哈尔滨铁路局与沈阳铁路局、大连集装箱码头、上海铁洋国际集装箱联式联运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投资组建国际集装箱项目;工大集团与香港伟仕集团签订了计算机硬盘维修项目、与美国路帮公司签订联合生产路基加固剂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必将带动我省经济的增长。
  第四,哈洽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本届哈洽会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经贸成果,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通过精心的筹备,这届哈洽会隆重热烈而又富有成效.一系列宣传活动和庆典活动,丰富了哈尔滨市的文化生活,营造了一个人人都关心哈洽会,人人都参与哈洽会的社会氛围。哈洽会已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哈洽会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哈洽会带来的外宾人流,内宾人流,创造了巨大商机,促进了黑龙江省各行各业特别是旅店、餐饮业、服务业、交通、旅游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并有助于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和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水准,以物质文明的发展带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
  第十届哈洽会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尚未消除,我国对外经贸下滑和国内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举办的。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第十届哈洽会所以取得丰硕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办好哈洽会作为实施“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推进我省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重要日程。为了办好第十届哈洽会,省委、省政府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从指导思想到各项重大活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筹备工作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宣传哈洽会,不仅增加了招商招展力度,提高了哈洽会的地位,而且对洽谈会以极大鼓舞和推动。
  第二,围绕招商招展这个重点,扎实做好筹备工作。九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举办哈洽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招商招展工作的成果。因此,我们在“第十届哈洽会总体方案”中,把招商招展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地提出来,并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为此,今年的筹备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启动快。印制宣传材料、制定总体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等,都比历届提前完成。按照“第十届哈洽会总体方案”的要求,大会各办公室及省和哈尔滨市各交易团,围绕招商招展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从去年9月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客商送发了两万多份宣传资料和邀请信函,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对外交易会,广泛接触国外客商,当面邀请,加强联络。还制作了介绍哈洽会的三种语言的影带和光盘,更新了网页,加强了网上招商。同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在美国《国际日报》及《中国日报》上开辟了第十届哈洽会专栏,在香港《大公报》设“黑龙江省新闻”专版。利用北京《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国际商报》和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经济导报》及《澳门日报》等媒体,扩大哈洽会的宣传。会议期间,媒体参会报道踊跃。这届哈洽会共有境内外226家新闻单位、709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是历届哈洽会参会记者最多的一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澳门日报以及俄罗斯公众电视台等知名媒体,纷纷派记者到会采访,对哈洽会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派出5个报道组,通过中国新闻、中国报道、中国展会等各种专题向全国和全世界宣传哈洽会。省及哈尔滨各新闻单位,通过现场直播、动态报道、典型报道及专题、专栏等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了会前、会中的报道。报道的规模、声势、样式和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黑龙江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了开幕式的盛况。哈尔滨电视台进行了4天现场直播。山东、四川等外省市和省内各地、市的随团记者,也对哈洽会的盛况和本团参展情况及时进行了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提高哈洽会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客商。由于抓住了招商招展这个重点,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因而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好,但国内外客商参会参展仍然十分踊跃。
  第三,组织工作严密,各部门协作配合。第十届哈洽会规模大、内容多、要求高,任务十分繁重。在大会领导委员会的精心组织和统一指挥下,大会各办公室、各交易团及省和哈尔滨市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保证了大会圆满成功。筹备工作有总体方案,有实施计划。会议期间各项工作有总体安排,各项重要活动有具体方案和日程,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大会各部门形成一部机器,协调运转,有序运行。特别是今年内外贵宾多、签约多、新闻发布会多、信息交流活动多、大型庆典活动多,大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省、市各部门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协作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接待工作没出纰漏,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赞扬。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