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摘录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改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市郊农村向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过渡
1月1日 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市建设局所属公用事业管理处,改为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领导电、汽车、自来水、煤气、运输等公用事业单位。
△ 全市7万基本建设职工已基本完成1954年的基本建设工程。到上年12月中旬已完成全年建筑安装工程计划的96.4%,其中土木建筑工程完成全年计划的96.9%。
△ 哈尔滨市1955年冰上运动会于本日和2日举行,13名运动员打破了全国记录。
1月3日 哈尔滨市1955年度市政建设计划已经确定,计划投资额较1954年提高40%以上。计划新建水源1处,埋设送水干线3 900米、下水干线11 910米,购置新型汽车15台,修建道路75 340平方米,维修道路94 200平方米,维修公路120 000平方米,新建煤气罐、汽车修理厂等;还计划增加哈尔滨公园、斯大林公园、兆麟公园的设施,市内植树5万株,恢复绿地5 500平方米并扩建苗圃。
1月5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制定"1954年评选劳动模范和模范单位标准"。
1月6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为贯彻国家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公布《哈尔滨市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非经本府粮食局委托,无论公私营企业或个人,一律不准经营粮食(包括杂粮、豆油)"。7月7日,市粮食委员会成立。林肖硖任主任,吕其恩、高云帆、王正之任副主任。9月3日,市人委做出《关于各郊区建立粮食管理所的决定》,将各郊区原粮食股改组为粮食管理所,并接替农村供销社的粮食统购业务。5日,全市人民积极拥护国务院《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有22万户居民和1 000多个集体伙食单位制订了合理用粮计划。全市在保证够吃的条件下,一年可节约粮食1亿斤。17日,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哈尔滨市粮食定量供应实施细则》。23日,市人委为施行《细则》发布命令。《细则》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指示精神,规定哈尔滨市内7个区(东傅家、西傅家、道里、南岗、香坊、顾乡、太平区)及平房区3个街(友协、保国、新疆街)为实行粮食定量的地区;对居民口粮、工商行业用粮和粮食制成品、饲料用粮均据其不同情况分等定量,凭证(票)供应;自11月1日起实行。10月18日,市粮食委员会召开粮食"三定"工作会议,从市直属机关和郊区抽调参加"三定"到户工作的320名干部参加了会议,副市长赵振华作了动员报告。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召开政府委员会议,决定1月18日召开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组成市公债推销委员会,副市长高云帆任主任委员。截至本月末,省、市直属党、群。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已基本结束1955年国家建设公债的认购工作,认购金额达262 576万元。其中,市直属党群行政机关的认购金额超过原计划推销数量的32%。市郊农民向国家上交公债款4.9亿元。据2月9日统计,全市职工总认购额已达116亿余元。
1月16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决定自16日至22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清扫活动。
1月18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出席代表298人。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二书记任仲夷致开幕词,副市长王化成向会议传达了周恩来副主席在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会议听取了市长吕其恩作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1955年主要工作任务的报告》;副市长高云帆作的《推销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报告》;市卫生局局长张柏岩作的《关于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的决议》、《关于拥护周恩来外交部长<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的决议》、《关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1955年主要工作任务报告的决议》、《关于推销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关于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决议》。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吕其恩为市长,王化成、赵振华、高云帆、张柏岩为副市长,王立疆等26人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于华烽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于21日闭幕。
1月19日 中共中央电报通知中共黑龙江省委:同意王化成为市公安局局长,许凤图、王宏伟、张克平、宋少卿为副局长;王玄为市监察局局长,张江全、张丕风为副局长;杨铁宽为市司法局局长,陈飞为副局长;李亚非为市卫生局局长,孔繁波、韩炳南、马骥为副局长;崔扬为市教育局局长,李松涛、傅钟英为副局长;林成为市文化局局长,傅中华、刘湘如为副局长(2月5日电报取消刘的职务);胡尹奎为市工业局局长,吕文德、吕海光为副局长;胡传经为市劳动局局长,张琢琨为副局长;吕其恩兼任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杨祝民为副主任;李德滋为市建筑工程局局长,王语山、张柯、李光耀为副局长;梁毓忠为市房地局局长,赵绍宗、庞家祥为副局长;张振东为市公用局局长,宋子良为副局长;王荫樵为市建设局局长,刘作田为副局长;王超为市财政局局长,李彬为副局长;谭静斋为市粮食局局长,李银生为副局长;李坚为市商业局局长,刘铁、管逸民、王麟骥为副局长;程云川为市农业局局长,张元山为副局长;杨林为市工商局局长,陆庆琛、林楠为副局长;孙伯言为市统计局副局长;高云帆为市计划委员会主任,贾民新为副主任;马开印为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彭克、高松为副主任;王立疆为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胡传经、郭永泽、施爱棠为副主任;李晓白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张鲤、尚广阳为副主任;王化成为市人民政府第一办公室主任,吴道真为副主任;史文生为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室主任,章子冈为副主任;王兴华为市人民政府第三办公室主任,隋化然为副主任;李子敬为市人民政府第四办公室主任;高可际为市人民政府第五办公室主任,冯炳炎为副主任;马启为市人民政府第六办公室副主任;马开印为市人民政府第七办公室主任,杨林为副主任;于华烽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霄云、刘光炎为副院长;安文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林为副检察长。
1月31日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市农业处机构扩大,改为市农业局,下设秘书室和农业、园艺、水产、林业、水利、国营农场管理科。
2月8日 中共中央电报通知:同意张清、林志任市税务局副局长。
2月10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工作部门、机构设置和各机构负责人名单,并报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和任命;同时根据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讨论通过了《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第二季度工作要点》。
2月1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正式组成。市人民委员会就此发出通知称:原市人民政府改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委);其所属各局改称为"哈尔滨市××局",办公厅为"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2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印章的规定,市人委发出《关于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系统印章制发办法》的通知。9月15日通知:《启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新印章》。
△ 中共中央电报通知:同意于大洲任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
2月17日 哈尔滨市广大人民热烈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积极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自15日至17日全市已有51万多人在《告全世界人民书》上签了名。
2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新人民币和收回现行人民币命令后,哈尔滨市当即成立了发行新人民币委员会,具体领导全市的新旧币兑换工作。新旧人民币的比值为:新人民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3月1日开始兑换新币。新币在全市流通后,物价平稳,交易正常,银行储蓄存款增加。仅3日内,储蓄存款余额即增加22.9亿元,新存户有1 517户。至6月11日,旧人民币停止收兑。
3月1日 哈尔滨市人委决定,将公有房产(包括代管房产)住宅租金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租金,比原标准租金平均降低12.22%。
3月5日 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审查同意,对市人委行政工作部门作如下调整:1.保留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粮食局、税务局、工业局、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劳动局、建筑工程管理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房地产管理局、公用事业局、建设局、统计局、外事处、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民族事务委员会;2.将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市监察局,市人事局改为市人事处,城市建设委员会改称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3.撤销市政治法律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4.为协助市长、副市长掌管市人委所属各部门的工作,增设8个办公室:第一(政法)办公室,第二(文教、卫生)办公室,第三(工业、劳动)办公室(4月13日改为第四办公室),第四(城建)办公室(4月13日改为第三办公室),第五(财贸)办公室,第六办公室未组建,第七(区政、农业)办公室,第八(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5.成立市计划委员会、司法局。
3月6日 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工程竣工,黑龙江省省长韩光,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等领导参加了开馆仪式。
3月8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市郊农村工作会议。1 000余名农村工作干部、合作社主任、积极分子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历时8天结束。
△ 哈尔滨市人委于8日至9日,召开第二届防奸治安模范代表会议,700多名代表和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奖励595名防奸治安模范。
3月19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市人委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和改善供应.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决议。
3月23日 中共中央电报通知:同意杨佐青任省外事处处长兼哈尔滨市外事处处长。
3月24日 哈尔滨市召开首届劳模大会。历时3天,于26日闭幕。出席大会代表220名。副市长王化成致开幕词,市长吕其恩代表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向大会作了题为《再接再励,为完成1955年经济建设任务而奋斗》报告,市委第二书记任仲夷到会讲了话。
3月28日 哈尔滨市土木工程公司在道里区斯大林公园附近的拆迁工作中,发现1931年和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日战争中,地下党活动的革命文献。
3月29~31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市第一届工业卫生会议,安排哈尔滨市1955年工业卫生工作计划。
4月2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第三次行政会议,讨论了第二季度工作。市长吕其恩对第二季度工作作了说明。其要点是:1.支援基本建设,保证按计划施工.保证工程质量;2.大力开展节约粮食工作,克服粮食的浪费现象;3.贯彻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积极安排与改造私营工商业;4.普遍深入地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城市卫生状况;5.打击流氓盗窃刑事犯罪分子,并在青少年群众中进行新的道德品质的宣传教育;6.加强机关工作的思想领导,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效率。
4月4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委员会议,决定严惩流氓、盗窃等刑事犯罪分子。
4月18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委员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草案)。
4月29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通知:中央批准,高可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财贸部部长兼市人委第五(财贸)办公室主任;马开印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统战部部长兼市人委第八(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主任;史文生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人委第二(文教、卫生)办公室主任。
6月7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中央决定,林丛任市公安局副局长。
5月9日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设计处,结合上年建筑设计工作,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思想。
6月2日 截至本日,全市已有15.8万多人参加了美化城市和加固江堤的义务劳动,完成6.8亿立方米的江堤工程和3.6万立方米的园林工程,并植树1亿余株。
6月5日 全市各界人士纷纷集会,声讨"胡风反革命集团"(胡风,原名张光人,"左联"早期成员,作家。1954年写了"关于文艺问题意见书"或称"30万言书",被错误认为是政治问题,定为反革命分子入狱,成为影响全国、株连2 100多人的大案。中共中央1980年9月定为错案,1988年6月18日为胡风进一步平反)。
6月11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第五次行政会议,决定深入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
6月25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第五次委员会议与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联合召开。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王超关于《哈尔滨市1954年度财政收支决算和1955年度财政收支预算的报告》;副市长高云帆《关于做好整顿粮食统销工作和深入开展节约粮食运动》的报告;市公安局副局长许凤图《关于社会治安问题的报告》;市人委第八(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主任马开印《关于对私营工商业者安排和改造的报告》。会议一致通过上述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珮芝、王孙慈、石增荣关于在哈尔滨市视察情况的报告。
6月30日 哈尔滨市人委决定,将原属朝阳区的平康、平治两村,划归平房区领导。
7月5日 哈尔滨市人委通知:经市长集体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市物资供应处,内设秘书、综合、会议、储运、供应等科。
△ 哈尔滨市人委通知: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准予撤销哈尔滨市工业局,分别成立第一、二工业局和手工业局。另,经市长集体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在公用事业管理局内成立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对外称社会福利公司)。
7月13日 哈尔滨市防汛指挥部正式恢复,副市长赵振华任主任,于大洲、宋子良、刘作田、张元山任副主任。19日,市防汛抢修工程开工,至8月18日,共抢修江堤12处,总长46 776米,全面完成抢修任务。
7月22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庆祝“八·一”建军节进行拥军优属活动的通知,要求“八·一”节前后对复员建设军人安置工作和优抚工作普遍进行一次检查。
7月25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布《关于减少城市嘈杂声音的规定》,确定7月28日起在全市施行。
8月3日 哈尔滨市人委通知:王农代理市商业局局长。
8月8日 哈尔滨市人委积极组织城市剩余劳动力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截至本日统计,全市已有4 190户、10 630人自动报名下乡生产。
8月9日 哈尔滨市人委决定,在市商业局内成立私营商业处和加工科。
8月11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会议,市属各部门和各区等单位信访工作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是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以改进。会议确定了工作方法、措施与各项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制度。
8月18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哈尔滨市195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半年增产节约方案》、《关于哈尔滨市动员剩余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的报告》。
8月26日 哈尔滨市人委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抽调大批干部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决定》,挑选了一批有一定工作能力及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输送到农村工作。第一批到农村工作的71名干部临行前,市人委召开欢送大会。副市长赵振华到会讲了话;宋夕影代表到农村工作的干部表示了决心。
8月27日 鉴于本月24日平房区车站屯发现疑似鼠疫病.市人委制定《哈尔滨市紧急防治鼠疫工作计划》,成立了市防疫指挥部。
9月16日 根据哈尔滨市公安局1954年5月对48家印刷、刻字、铸造业检查,发现业者留存各种重要文件、材料、图表543份,失密、泄密现象严重。市人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对刻字、印刷、铸造业管理的几项具体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印制刻铸秘密性文件、材料和各种证章等,不得将拟印制刻铸品的底稿(样)和介绍信交由业者代办登记手续,须先持本单位证明函件(附底稿)到承办地公安机关申请予以开具"承做许可证”。
9月25日 儿童铁路修建委员会成立,吕其恩任主任委员。委员会决定在哈尔滨市公园(今儿童公园)内修建儿童铁路。1956年6月1日,在新建成的儿童铁路"北京站"前广场,举行"哈尔滨市儿童铁路"通车典礼和"儿童公园"命名仪式。市长吕其恩为儿童铁路通车剪彩。
10月4日 哈尔滨市郊区共有初级社464个,高级社7个.有14 155户入社,占郊区总农户的53%。农业合作化决议传达后,市郊农村已全面完成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并开始分批地向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过渡。截至12月,入社农户达98%以上,其中参加高级社农户占农户总数15.7%。
10月17~19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哈尔滨市复员军人代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市各行各业复员军人和郊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复员军人代表。会议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1955年复员军人安置工作总结报告》,副市长王化成和省军区代表先后讲了话。
10月20日 哈尔滨市人委领导和黑龙江省民政厅长、省团委书记接见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发起人梅树生等5人(由104人组成的志愿垦荒先遣队,27日离开哈尔滨市,前往萝北筹建哈尔滨市青年集体农庄。行前,全市各界青年1 300余人举行欢送大会。会上,团市委负责人和垦荒队发起人梅树生等先后讲了话)。
△ 哈尔滨市人委根据中央和省的指示,决定成立哈尔滨市公证处,本日开始办公。
11月11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八次委员会议。市公安局副局长许凤图在会上报告《城市交通规则哈尔滨市实施细则》(草案)的拟定经过和在全市进行交通改革等问题。会议经过讨论,批准了细则。
11月12日 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从3月起筹建各区人民检察院,至本日止,先后成立了道里、西傅家、东傅家、南岗、香坊、太平、平房、顾乡、松浦、王岗、朝阳、天恒等12个区人民检察院。
11月15日 《城市交通规则哈尔滨市实施细则》经市人委批准和试行后,由市公安局发出布告,正式实行。《细则》根据国家公安部公布的《城市交通规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共分总则、交通指挥信号和交通标志、车辆、行人、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处理、附则等6章,要求机关、军队、团体、企业、学校的人员、车辆驾驶人员、市民以及临时来本市的一切人员必须遵守,服从交通民警的指挥。
11月21日 哈尔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煤气中毒的预防工作》的通报。
11月22日 哈尔滨市教育局在郊区举办区、村主要干部脱产离职扫盲班,有41人经90天听课和书写学习,能识1 500至2 000字,写200至300字应用文。
11月23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全市镇压反革命斗争积极分子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几年来在镇压反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和优秀治安员共1 200多人。副市长王化成在大会上讲了话。
11月30日 哈尔滨市人委通知: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市农业支行正式成立(地址在道里区尚志大街48号)。
是月 哈尔滨市人委正式提出《关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展地方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草案》。"一五"计划时期,哈尔滨市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根据国家确定的"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结合哈尔滨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五"计划期间"必须服从国家整体要求,为国营工业和国家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服务"的地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为把工作重点转向大规模经济建设,还提出了贯彻执行"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和"一切为基本建设服务"的具体方针。
△ 哈尔滨市运动员王辉泽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体操比赛中,获得鞍马、吊环冠军。
12月10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九次委员会议,讨论确定了关于召开市一届人代会三次会议的日期、议程及主席团、提案审查委员会等人员名单以及市人委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
12月16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市人民警察、治安员功臣模范大会。参加大会的功臣、模范356名,列席代表500多名。选出出席省功臣、模范大会代表42名。大会于17日结束。
12月17日 哈尔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中苏友谊馆(现哈尔滨市友谊宫)举行。会议听取了市长吕其恩作的《动员全市人员,为实现我市在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任务而奋斗》的报告;副市长高云帆作的《关于哈尔滨市1954年度财政决算和1955年度财政预算的报告》;市人委第八(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主任马开印作的《关于哈尔滨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报告》;副市长赵振华作的《为在我市郊区实现农业合作化而奋斗》的报告;副市长张柏岩作的《关于哈尔滨市公共卫生规划》的报告,并就上述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历时5天,于21日闭幕。
12月28~30日 全市私营企业中,汽车零件、电气制造、漂染、日用橡胶、铅笔等7个行业、98户,先后经市人委批准,实现了公私合营,并召开庆祝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大会。
是年全市人口为1 305 812人,比上年减少0.43%,自然增长率41.12‰。
社会总产值为114 910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工农业总产值为100 726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26 %。工业总产值98 435万元,比上年增长7.69%(属全民所有制86 5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07%;集体所有制2 370万元,比上年增长41.83%;重工业55 451万元,比上年增长11.03%;轻工业42 984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农业总产值2 291万元,比上年减少8.39%。
国民收入为46 607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3 429万元,比上年减少4.76%。
地方财政收入为3 267万元,比上年减少1%;支出为2 2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