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史说哈尔滨 >> 哈尔滨市政府施政纪略  
 
1960
     
    要事摘录
    ○开展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掀起大办农业高潮
    ○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5县划入哈尔滨市
    ○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
    ○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落成
    1月1日    全市工业、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战线夺得开门红,已开工生产的787个工厂,日产水平都高于上年第四季度平均日产水平,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5.35%。2日,哈尔滨电机厂日产值超上年12月平均日产值的13.4%,哈尔滨锅炉厂超56%,哈尔滨汽轮机厂超额完成日产计划。3个厂还打破年初不出产品的常规,哈尔滨锅炉厂生产出1台兰克夏锅炉(3月10日又试制成功410吨/时高温高压大电站锅炉)。截至22日,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全月计划的100.1%,平均日产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53.6%。
    △    哈尔滨市服务局所属革新机械厂试制成功饺子机、馒头机两条生产线,每小时可包饺子1.2万个,做馒头9 000个。18日,哈尔滨市亚麻厂实现6条自动化生产线,减少20道工序,节省设备68台、厂房3 000平方米,取消8个手工操作工种,节省260名劳动力。20日,哈尔滨市电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0万千瓦水冷气轮发电机(3月14日又试制成功1台10 900千瓦同步电动机,是我国最大的轧钢设备配套总传动电动机)。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哈尔滨市技术革新,进入更广泛更深入更有组织的新阶段。哈尔滨阔步迈向机械化--两个多月出现195条自动化生产线和46条机械生产联动线,1 019台机床单机自动化,3 000多项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生产。全市从上年10月末开始,载至本年10月4日,已有20 400多项手工操作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实现1 683条自动化生产线和联动线,创制7 734台自动化单机,并有65个工厂、车间实现了"遥控"。
    1月6日    哈尔滨市人委召开全市推广"粮食食用增量"经验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区、县主管财贸工作的区长、县长和街道办事处等负责干部800余人。2月11日,市委、市人委联合召开节约粮食一一推广"新做饭法"动员广播大会。200余万人收听了实况广播。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在会上讲了话。
    1月12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决定,成立哈尔滨市档案管理处,由市委秘书长直接领导,它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的机构。
    1月14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生产誓师广播大会。市委书记处书记林肖硖在会上讲话。3月26日,中共中央转发毛泽东对李先念报告的批示。报告指出:"哈尔滨市建成两条养猪自动线是一大发明。有了这种自动线,一人可养猪两千头。"毛主席批示:"这个材料很好。各省、市、区可派人到哈尔滨参观学习,学成回来,仿照办理。"4月2日,在全市养猪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奖励了136个先进单位和135名先进生产者,林肖硖作了题为《大规模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的新阶段》的报告。5月12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发出《关于推广香坊人民公社畜牧场养猪生产自动线的决定》,要求大型养猪场在"七·一”以前,全部实现养猪自动线。道外区乐业分社将军管理区,至10月末存栏猪达811头,比上年增长51%,其中公养猪占56.5%,合养猪占43.5%。12月25日,市人委召开畜牧工作会议,为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提出"公养合养并举"方针。
    △    为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发展需要,哈尔滨市人委决定在市工业局、商业局分别成立机械制造工业、日用化学药品工业、纺织漂染工业、食品工业、文教用品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五金电气工业、油脂、公共饮食业、福利、第二贸易、蔬菜、水产供销、针织品等14个专业公司。各公司陆续开始办理各项业务。
    1月16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大搞群众筑路和人民公社大办运输现场会议,交流太平区等单位经验。市委常委、副市长贾正操在会上讲了话。
    △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举行"开展消灭家鼠、预防肝炎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突击月"广播大会。决定从本日起至2月25日为全市爱国卫生突击月。2月16日,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围歼麻雀的通知》,决定22日至23日两天为全市突击围歼麻雀日。要求全毁雀窝,乡村基本不见群雀,城镇内消灭残雀。为此,成立了市灭雀指挥部,王化成任总指挥,张柏岩、李亚非、鲁波、李晓白任副总指挥。初步统计,22日至23日全市人民共歼灭麻雀34万余只,捣毁雀窝2.8万多个。3月9至10日,在全市又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灭雀活动。13日市爱卫会,召开1960年第一届"卫生运动会"动员大会。副市长贾正操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大会奖励了1959年卫生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卫生先进单位:道外区、南岗区和肇东县。4月1日,市委、市人委召开大搞春季卫生运动誓师广播大会。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在会上讲了话。会上宣布市卫生检查团成立,任仲夷任团长,吕其恩、郑依平、王化成、贾正操、张柏岩任副团长。4日,市爱卫会发出《关于发动群众挖净蝇蛹消灭蝇源地》的通知。23日,市人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市人民讨论《爱国卫生公约》、《"卫生光荣之家"标准》、《卫生红旗管理区(分社)基本条件》、《关于违反公共卫生的罚则》、《关于在城镇建立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站的规定》等5个文件(草案)的通知。5月25日,市人委发出《关于公布<爱国卫生公约>等5个文件的通知》称:经全民性的学习、讨论和辩论,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现予正式公布。在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基础上,在6月上半月开展群众性的遵守爱国卫生公约的签名运动,使人人知道文件每条内容和重要意义。30日,市爱卫会召开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大会。市爱卫会副主任、副市长张柏岩在会上做了报告。大会还奖励了市第一届(春季)卫生运动会的全能冠军道外人民公社、亚军道里人民公社。
    1月17日    全市已提前完成扫除职工中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向全国职工教育黑龙江现场会议报捷。林枫和省市领导接见报捷的29名劳动模范。
    2月9日    哈尔滨市人委通知:根据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成立市农业机械局。
    2月1O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致电苏联海兰泡、海参崴、南萨哈林、伯力克市党政机关,祝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0周年。    
    2月17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联合召开节约煤炭奖励誓师大会,奖励11个先进单位,67个先进集体和331名先进工作者。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到会讲了话。    
    2月21日    哈尔滨市自1959年9月下旬以来,先后有908个单位开展了学习和整风运动。参加运动的党员干部35 652人,占全市党员干部总数的95.6%强。整风运动首先是揭发和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反党活动";其次,结合重点批判,在党员干部中普遍进行了交心、谈心,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
    2月26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等省、市领导,接见哈尔滨市第一批任命的苏广铭、李学义、曹凤贤等30名技术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哈尔滨日报》发表"积极地从工人中培养提拔红色专家"的社论。
    3月3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召开全市文教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的通知。26日至29日,全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代表市委、市人委致祝词,市委书记处书记郑依平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高速度地发展文教事业而阔步前进》的报告。
    3月6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联合在太平区召开支援农业"四化"和公社工业化现场会议,市委书记郭卫人做了报告。会上,奖励了在这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太平区等50个单位。
    3月24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联合召开大会,庆祝全市实现环形供电的胜利。4月2日,国家经委和水利电力部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全国供电合作化现场会议,推广哈尔滨市电力技术革命,即变“专用供电线”为“公用线”的“四合一”(动力与照明合一,公用与民用合一,大厂与小厂合一,厂内电网与公用电网合一)环形供电经验。
    3月27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广播大会。会议号召全市人民抓紧春季大好时光,掀起一个春季植树造林运动高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化成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
    4月9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哈尔滨市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市人委第二季度工作要点、关于掀起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的报告;决定从4月1日起,哈尔滨市实行销售糕点、面包等制品收取粮票。
    4月11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杨林任市物资局副局长。
    4月14日    国家粮食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粮食工业安全生产和生产自动线哈尔滨现场会议。会上,副市长艾楚南介绍了哈尔滨市粮食工业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情况;粮食部奖给哈尔滨市八区粮谷加工厂和阿城制米厂两个先进单位锦旗各一面。会议于23日结束。
    4月16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调整职工居住地工作会议。全市已有1.3万多名职工的住宅得到了调整。市委、市八委4月22日又召开调整职工居住地动员广播大会。市委常委、副市长贾正操作了广播讲话。
    4月19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布《关于购销活动的暂行规定》,对国家(包括部、省)统一调拨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必须服从统一平衡分配,不得自行采购,不足部分由本系统主管业务部门统一处理。
    5月4日    哈尔滨市人委在阿城县玉泉镇人民公社召开全市植物保护现场会。中共阿城县委书记、县长张树忠和玉泉镇党委书记关文忠介绍了经验。副市长王化成到会讲了话。
    5月9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丁之干任市服务局局长。
    5月16日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外事部门合并,改为黑龙江省人委和哈尔滨市人委外事处。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杨佐青任市人委副秘书长,免去其省、市外事处处长职务;荆志坚任省、市人委外事处处长,免去其省、市外事处副处长职务。
    5月18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大力开展生猪、鲜蛋收购工作的指示》,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扭转猪、蛋收购工作进度迟缓局面,在端午节前保证完成季度收购计划80%以上。
    5月23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加强保护树木工作的指示》。
    5月26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十五次委员会议,听取并同意副市长贾正操关于城市人民公社工作情况的汇报;副市长张柏岩关于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意见的汇报;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于大洲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情况的汇报;市农机水利局副局长司秉钧关于支援农业技术改造情况的汇报;市农业局副局长解济关于郊区春耕生产情况的汇报。
    5月31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市土地利用规划委员会,王化成为主任委员,郭长胜、何万云为副主任委员。
    6月1日    国务院批准,原属松花江专署的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5个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哈尔滨市所辖肇东县划归松花江专署领导。
    6月9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和省委、省人委关于这个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劳逸结合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勤加检查,不断改进;各级教育部门由一名校长或副校长负责掌管学生、教师的劳逸结合、伙食安排和其它有关生活方面的问题。
    △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郊区蔬菜生产调运供应工作会议,对春菜调运供应、夏菜田间管理、秋菜生产准备等工作作了部署。    
    6月14日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将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物资处改为哈尔滨市物资局。
    6月17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发出通知,决定改组市工业生产交通联合指挥部为钢铁交通运输指挥部,由郭卫人任总指挥,贾正操、于大洲、汪琼、吕文德、张振东任副总指挥。
    6月25日    全市工业总产值已完成全年国家计划50.5%,等于上年总产值的92%,创造了大幅度跃进的新记录。有332个工厂实现"半年超过1959年";基本建设上半年竣工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2.5倍;交通运输完成全年计划的60%。
    6月26日    哈尔滨市直机关460多名干部,分别到道里人民公社星火分社兆麟街的工厂、商店、医院、学校和书店等16个单位参加劳动。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书记处书记林肖硖、郑依平、郭卫人,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化成等分别到第一百货商店鞋帽、服装等小组参加售货并对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
    7月7日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哈尔滨市林业管理局。
    7月9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领导干部和各部、局委以及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关的1 300多名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生产第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推动工农业生产持续全面大跃进。从9日至21日,市委书记处书记林肖硖,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化成,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张洪树,市农业局副局长司秉均等到五常县农村公社参加劳动;市委书记处书记郭卫人、市委基建部长张屏,市建工局长杨殿基等到市建二公司、505工地、市政一处、三八水泥厂等15个单位参加劳动。
    7月15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某些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少,家庭负担重,按日常生活必要的正当开支,确实维持不住当地一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或有特殊临时困难的,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费;福利费如有结余,可补贴集体福利事业所需的费用。    
    7月19日    哈尔滨市人委批转市劳动局《关于贯彻执行省人委(关于在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企业中实行综合性奖励制度的暂行规定)的意见的报告》。市人委同意市劳动局的报告。鉴于哈尔滨市以前除少数单位试行了综合性奖励制度,绝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没有生产奖励制度,而部分企业实行的综合性奖励制度奖金率较高,奖励面过大的情况,在步骤上应按生产需要逐步实行,并掌握在企业数的30~50%,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7月23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发布《关于业余教育教师配备的几项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工厂、企业、机关的业余学校,最低应按学员的100:1配备专职教师;农村每个人民公社配备1名专职校长,2名专职教导主任;每4个管理区最低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        
    7月26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在兆麟公园露天剧场召开奖励红旗单位、红旗手大会。全市有工厂、企业、县和城市人民公社、大中学校、文化系统等1 068个集体单位和苏广铭、丁一、王殿相、李真芬、李荣、顾仁莲、田桂云等3 001人获得了1960年上半年红旗单位、红旗手光荣称号,并在会上受到奖励。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会上讲了话。大会通过了致全市职工和社员的倡议书。
    8月1日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哈尔滨市地质局。
    8月2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第十六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哈尔滨市196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见》;做出《关于支援农业的决议》;还听取了关于防汛工作情况的汇报。        
    8月4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发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煤气炉安全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修建煤气炉、氧气站、乙炔发生站、空气压缩机站时,按规定要求,首先应与变电所、仓库、油库、托儿所、以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要害部位保持10米以上距离,并不准接近高温和明火作业场所建炉;对煤气炉的使用管理与安全操作,要建立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各单位建立畜牧场占用土地办理登记手续的通知》。
    8月5日    晨8时,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上涨到118.62米,超过警戒水位12厘米,比1957年同期高出3.24米。全市已有6万人上堤参加防汛。同日,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在市委常委会和市防汛指挥部联合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上,传达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防汛工作的指示精神,对全市防汛工作作了部署。8日,市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副总指挥王化成对当前的防汛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委和市防汛指挥部主要领导于深夜至翌日下午,分别视察了10里长堤。13日,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斗争的紧急动员令》。17日,松花江洪峰到达哈尔滨,水位高119.52米,是本年汛期哈尔滨市区最高水位,已超过1953年,接近1932年。同日,全市京、评、话、杂、吕剧、马戏团等10个文艺团体,2 000多名文艺工作者,分别为防汛战士进行慰问演出。9月6日。全市人民举行庆祝1960年防洪斗争胜利暨"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1958年6月开工兴建)落成典礼大会。省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冯纪新,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吕其恩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吕其恩在讲话中指出,在来势汹猛的洪水面前,哈尔滨市人民以较1957年更少的人力取得更高的劳动效率,充分发挥大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精神,每人每天平均完成土方量,由1957年的0.3立方米,提高到0.95立方米;共用380多万立方米土加高加固了长堤,及时消除290多处险工危患;另方面除保卫了百座水库安全渡过了汛期,还组织4万多人抗灾治涝、增产保收。在防汛斗争中,涌现模范单位100个、人物4 541人,立功者41 991人。    
    8月18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批转市废水污水处理委员会(关于废水污水处理情况的报告>和颁布<哈尔滨市有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暂行规则>的通知》称:市人委同意废水污水处理委员会的报告。鉴于1960年以_来,江水和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又很严重,特颁布《污水处理暂行规则》,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向江内或地下排放有害的废水污水,并按规则的各项规定办理。
    8月20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下达(市场物价分级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各级物价部门根据本暂行办法的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市场物价管理办法。
    8月23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嘉奖阿城县、巴彦县、动力之乡人民公社、道里人民公社,提前完成小麦征购入库的通令》。
    △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发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凡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均为预算外资金,按本规定进行管理;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预算外资金划分为由财政部门统筹统支部分和计划管理部分两种形式,自1960年1月1日起执行。
    9月3日    哈尔滨市支援农业万人技术服务团组成直属分团去木兰县支援农业。市委书记处书记、万人服务团团长林肖硖兼直属分团团长,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军,劳动模范、车辆厂工程师苏广铭,市总工会生产部长孙岚,市服务局服务处处长田运吉等任分团副团长。
    9月19日    全市各农村人民公社在大搞"小秋收"的同时,抽出部分劳动力开始收割大田。截至本日,全市有21.6余万人挥镰上阵,已割完谷子、小杂粮达6 792公顷,拉地1 833公顷,捡地2 332公顷,捡取粮食1.75万余公斤,翻地252公顷。
    9月22~27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召开生产、物资协作会议。会上,300多个单位互相调剂了各种材料1.27万多吨,为46个单位安排了协作配套任务127项。
    9月24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第十七次委员会议,听取了副市长贾正操、王化成分别作的《关于把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起来》和《关于组织全市人民参加秋收大会战》的报告。会议还讨论了哈尔滨市1960年的选举工作,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1O月4日    哈尔滨市人委发出《关于做好越冬准备工作的指示》,主要抓好冬季物资生产和基本建设越冬施工准备,以及收藏蔬菜,储备饲料,修缮房屋。 
    10月12日    全市组织20万人突击抢收秋菜。17日,全市高等、中等学校师生热烈响应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14万师生赴市属8个县及市郊各人民公社,参加秋收劳动。截至本日,全市已捡回粮食1 206万公斤,各种菜帮、菜叶和萝卜、甜菜缨子38 132万公斤。11月2日,全市参加秋收的60余万干部职工凯旋而归。全市评出秋收模范单位85个,秋收模范3 036人。
    10月13日    哈尔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农业是基础"的大学习、大辩论之后,机关干部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去农村安家落户。16日,市委发出《贯彻执行省委<关于精简机关、企业、事业机构编制的指示>的指示》。全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立即掀起精简整编运动,大刀阔斧地精简人员,紧缩机构,按照成熟一批下去一批,成熟一个下去一个的精神,截至10月15日统计,全市从各方面动员62 600余人,充实到农业生产战线,其中干部3 232人。27日,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在市委召开的城市人口下乡上山动员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号召全党全民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一个到农村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高潮。市委决定,在两年内要从城市动员50万人下乡上山支援农业生产。同日,市委召开市直机关欢送首批下乡上山干部大会,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等领导接见了全体下乡上山干部。11月16日,哈尔滨市各界青年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欢送下乡上山第一批青年社员大会。王洪华、李兴等751名青年,到通河县浓河公社安家落户。27日,市直属工业交通系统欢送首批下乡上山干部368名和随同下乡的353名家属,赴松花江地区和阿城县。
    10月14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丁之干任市商业局局长兼市服务局局长。
    10月26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杨敬庭任市轻工业局第一副局长,免去其市第二工业局副局长职务。    
    10月31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通知,决定将省暨哈尔滨市外事办公室改为省人委外事办公室。外事处,省与哈尔滨市分立名义,1个机构挂3个牌子,以省领导为主。
    11月5日    以征购粮为中心的拉地、打场、送粮、捡粮、管好粮食的省市万人工作团哈尔滨市分团正式组成。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为团长,吕其恩、林肖硖为副团长。9日至12日,由分团副团长吕其恩、林肖硖率领工作组到宾县检查了征购粮以及安排人民经济生活等各项工作。
    11月6日    中央批准:商诚任市冶金工业局副局长。
    11月12日    贺龙元帅率领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归来,抵达哈尔滨。贺龙、罗瑞卿、刘亚楼在省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伟建、东安等工厂和军工学院。
    11月20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决定:成立哈尔滨市生活福利委员会,吕其恩任主任委员,艾楚南任副主任委员。
    11月21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杨国权任市教育局副局长。
    12月2日    经哈尔滨市人委同意,哈尔滨市外国专家处撤销。
    12月21日    哈尔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友谊宫举行。本届会议代表共451人,较上届增加142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长吕其恩作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副市长艾楚南作的《关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9年度财政决算和1960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尚朴作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上述报告,并作出了决义。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吕其恩为市长,艾楚南、王化成、贾正操、张柏岩、白天、胡传经、张屏、张鸿树、彭克、王世杰为副市长,于大洲等32人为哈尔滨市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赵尚朴为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大会历时5天,于25日闭幕。
    12月22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做好对于农村缺乏劳动力的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慢性病复员军人优待劳动日工作的通知》,要求农村人民公社把优待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慢性病复员军人的劳动日纳入社员分配计划,建立必要制度,使其同社员一样参加分配,保证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
    是年    全市(不包括所属各县)人口为2 027 373人,比上年增长6.38%,自然增长率31.25‰。
    社会总产值为460 469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2%,其中工农业总产值为451 842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3.67%。工业总产值448 50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3%(属全民所有制417 403万元,比上年增长28.42%;集体所有制31 103万元,比上年减少13.59%;重工业327 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69%;轻工业121 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5%);农业总产值3 336万元,比上年减少22.92%。
    国民收入为179 927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5%。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4 098万元,比上年增长4.15%。
    地方财政收入为58 564万元,比上年增长8.82%;支出为4 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8%。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