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史说哈尔滨 >> 哈尔滨市政府施政纪略  
 
1953
     
    要事摘录
    ○开始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计划
    ○国家确定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有13项在哈尔滨开工建设
    ○宣传贯彻《婚姻法》
    ○哈尔滨市由松江省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战胜历史上第二次洪水
    ○完成基层选举工作
    ○调整区划,实行市区与农村区分设
    ○哈尔滨糖厂发生重大火灾
    1月1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为《修正税制后的印花税目及税率税额表》发布通告。3日,发布《哈尔滨市发货票暂行管理办法》通告。
    1月3日    1952年12月,全市抽调125名干部集中培训后,本日开始深入街道农村进行宣传贯彻《婚姻法》的试点工作。截至25日,共召开大小会议126次。30日,市人民政府召集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负责干部,并邀请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参加的会议,通过了由李正亭、吕其恩等22人组成的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及其工作计划。2月4日,哈尔滨电工四厂,由于领导贯彻婚姻法不利,连续发生3起自杀事件。3月5日,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召开大会,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加贯彻《婚姻法》运动。'1月9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对人民来信及接待工作进行检查》的指示:一、必须严格批判漠视人民来信与接待工作的错误思想,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二、建立与健全人民来信及接待工作制度;三、凡尚未处理的积压信件,应即着手认真地检查处理;四、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普遍检查一次,每月进行督办。(自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斗争以来,市政府所属34个单位人民来信来访显著增加。第一季度接到人民来信4 823件,接待人民来访187次,较上年第四季度增加2~3倍。)
    1月16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杨林为市工商管理局局长,免去其市劳动局副局长职务;张梅溪为市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胡尹奎为市地方工业管理局局长;冯炳炎为市财政局局长。
    1月1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向松江省政府提出《关于市地方工业局所属造纸厂发生汽缸炸破的检查报告》。16日下午,造纸厂蒸解罐发生爆炸,死亡6人,轻重伤18人,造成经济损失12亿余元。
    1月22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市政府第一季度工作计划;市公安局第一季度镇压反革命工作计划;春节拥军优属工作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市拥军优属委员会,王化成为主任,马开印、朱飒、李阳、陈季升、王军为副主任。
    1月24日    遵照东北人民政府指示,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哈尔滨市公司,为市政府直属单位。6月23日,划归市商业局领导。7月24日又划归市财经委员会领导。
    2月1日  东北地区首届冰上运动大会在市人民体育场开幕。参加本届运动会的有辽东、辽西、吉林、松江、热河、黑龙江等6个省和沈阳、大连、抚顺、鞍山、本溪、哈尔滨等6个市的选手共269名,观众万余人。大会于6日结束。哈尔滨市代表队以总分87分的成绩获团体第一名,李建华获女子花样赛第一名。15日,全国第一次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代表东北区的哈尔滨速滑运动员柳玉会、林振坤,在1 500米和3 000米速滑比赛中,首次夺得两块金牌。    
    2月2日    哈尔滨市经济计划委员会在《对1953年春节物资供应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对百货可以组织私商进货,对副食品可以动员私商搞。由于某些物资供应不太充足,要求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市场管理,防止私商投机扰乱市场。
    2月3日    经政务院批准,任命王化成为哈尔滨市副市长(列高云帆之前)。4月17日,中共哈尔滨市委通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王化成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一副市长。
    △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任命冯炳炎兼市税务局局长;李彬任市财政局副局长;贾民新任市统计局局长。
    2月6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举行会议。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屏在会上作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报告》。会议确定本月召开三届各界人代会五次会议等问题。
    2月10日    为解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尔滨船舶学院,今改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哈尔滨建校中的有关问题,市政府专门召集市建设局、卫生局、建工局、房地局、电业局等单位负责人,会同学院负责人共同商讨建筑工程、用电、用水、煤气以及动员居民搬迁等事宜。副市长郭林军主持会议。
    3月2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哈尔滨市三届各界人代会五次会议议程和拟提交会议审议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1952年工作总结》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1953年工作任务的报告(草稿)》。市协商委员会主席王一伦调松江省工作,决定由代市长吕其恩继任主席职务。
    3月3~5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市长郭林军作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1952年工作总结》报告;代市长吕其恩作的《关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1953年工作任务》报告;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屏作的《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报告;市宣传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副主任郭霁去作的《宣传贯彻婚姻法》报告。会议通过《关于市人民政府1952年工作报告和1953年工作任务的决议》、《关于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召开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选举法的决议》、《关于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的决议》、《关于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决议》。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鹤峰就反对官僚主义问题讲了话,副市长王化成作了会议总结。
    3月9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致电吊唁斯大林逝世。(3月5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表公告:约·维·斯大林同志因重病,于3月5日晚9时50分逝世。)
    3月13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召开各区、各企业部门和各系统负责干部会议,正式成立哈尔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吕其恩为主任,郭林军、陈振球、张柏岩、许凤图、李亚非为副主任。4月17日,市爱卫会召开全市广播大会,动员积极挖蛹,彻底搞好卫生。25日,全市共挖出蝇蛹1万多公斤。
    3月14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1953年城市房地产课税标准价格》的通告。    
    3月17日    中共松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和省、市人民政府,给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主席团发出唁电,哀掉哥特瓦尔德同志逝世。
    3月19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经国务院169次政务会议批准,吕其恩任哈尔滨市市长,免去王一伦市长职务。
    4月4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一)成立政法委员会,协助市长指导政法部门的工作。王化成为主任,马开印、于华烽为副主任。(二)文教局划分为市教育局、市文化局;调朱繁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在市文化委员会成立前,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市文化局领导;市扫盲委员会、宗教事务处由市教育局领导。
    4月6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颁发《关于重新公布<哈尔滨市卫生费征收暂行办法>的布告》,除部队、学校免征,市郊农村免征或不收卫生费外,凡在本市的机关、团体、居民及工商业,均依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卫生费,以清除垃圾、粪便,清扫主要街道,建设公共厕所,保持城市卫生及市容观瞻。
    4月10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任命吕文德为市地方工业局副局长(列吴道真之后);吴忠升为市农业处副处长。
    4月16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哈尔滨市郊区保护树木暂行办法》,要求市郊区、村人民政府,发动农民利用空地、荒地绿化造林,增植树木,抵抗风沙、水旱;凡公有树木一律不准滥砍滥伐,对私有树木,亦应说服劝止。
    4月23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王宏伟为市公安局第二副局长兼一处处长。
    5月18日    哈尔滨市选举委员会正式成立。王鹤峰为主席,王化成、张屏、马开印、陈振球、郭霁云等12人为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区分别成立区选举委员会。2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普选工作计划。全市共抽调2 500名干部,4 286名宣传员,13 414名街道积极分子参加普选工作。经过选民登记、划分选区等工作步骤,采取无记名投票选举方法,共选出区人民代表1 511人,选民参加投票的占选举期间在本市的选民总数的92.8%;农村选出村人民代表1 404人。11月22日,全市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在普选的基础上,各区、村分别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    
    △    哈尔滨市公安局发出《哈尔滨市所有单位及个人,凡持有各式长枪、土枪、弹药者一律进行登记》的通告。    
    △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地调配建筑工人,以适应基本建设需要,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劳动局发布《哈尔滨市建筑工人调配办法》,规定凡在哈尔滨市境内各施工修建单位(包括零修碎补)所需建筑工人,均由市劳动局统一调配。
    5月20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召开仓库普查会议与按期报表"的紧急通知。
    5月23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张清任市税务局局长,免去其现任副局长职务。
    6月2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免去李坚兼任市工商管理局副局长职务。
    6月9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任命吕其恩兼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郭林军为副主任,高云帆等26人为委员。
    6月10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为照顾孕妇及携带小孩的妇女乘车,决定在全市公共汽车、电车内设"妇婴座席"。
    6月12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王化成兼任市人民防空指挥部总指挥员,免去王一伦市人民防空指挥部总指挥员职务。
    6月18~19日    哈尔滨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六次会议召开。与会代表就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问题,进行了专门学习、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哈尔滨市基层选举工作的决议》。
    6月22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管理等业务。
    6月29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李子敬为市建筑工程局局长,免去其市建设局副局长职务。
    7月1日    为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市防汛指挥部成立。副市长郭林军任主任,市建筑工程局局长李子敬任副主任。10日,松花江第一次洪峰到达哈尔滨市,水位达118.11米。17日,全市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和居民7万余人参加防汛劳动。18日,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市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市政府关于防汛工作与救灾工作计划。8月1日,新阳、太平、江桥、松浦、顾乡和四方台水源地6个防汛工程已基本完工。5日,市防汛指挥部发出哈防第一号令,冻结凡在哈尔滨市公私企业、机关、团体及私人存有的草袋、麻袋,这类物资均列为防汛器材,限于8日前到市防汛指挥部办理登记,听候处理。16日,松花江第二次洪峰到达,水位达119.17米。9月8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到达,水位为119.71米(本年最高水位)。12日,哈尔滨市人民首次战胜60年来的第二次特大洪水(1932年松花江第一次洪水泛滥,最高水位119.72米)。全市动员80余万民工,7 000多辆次火车,1 000余艘船只,3 000余辆汽车,100余万台次马车,完成35万多土方的工程,修整了松花江南岸长达36公里的堤坝。全市人民与洪水搏斗20多个昼夜,人畜无一伤亡,终于制服了洪水。13日,全市举行庆祝战胜洪水军民联欢大会。市长吕其恩代表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会上讲了话。
    7月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颁发《关于不准私人贩运废弹等危险物的布告》,称:"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起见,特再次通告,不论公私厂商企业及机关、学校、市民人等,均须按各项规定登记。凡隐匿、抗拒不报或仍私自贩运收买,一经查出定严加惩处"。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哈尔滨市内特定道路禁止马车牲畜通行暂行规则》。
    7月1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运输委员会颁发《哈尔滨市公路、市内计划运输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通告。
    7月23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运输委员会召开120多名运输工人代表会议,动员全体运输工人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简化业务手续,服从统一调配,展开红旗竞赛,以保证或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年下半年运输任务。
    7月25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阿城县第六区联胜、双恒、新治、新立、解放、民富、新国、新昌、江源9个村和第五区的勤劳、和平两个村,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7月30日    哈尔滨市各界人民热烈欢迎朝鲜停战协定签字。31日,省市抗美援朝分会联合召开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各界人民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大会。    
    8月1日    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经政务院批准,哈尔滨市由松江省省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8月5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李松涛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朱繁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免去李松涛原任市文教局第一副局长,朱繁副局长的职务。
    8月6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管逸民、王麟骥任市商业局副局长(管列王之前);孙伯言任市统计局副局长。
    8月11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通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张鲤、尚广阳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8月13日    遵照政务院《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规定》,市政府决定在市财委会统计处的基础上成立统计局,直属市政府领导。
    8月22日    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通知,撤销市文教局,分别成立市教育局、市文化局。
    9月11日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同意任命于大洲为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史文生为市教育局局长;免去于大洲现任市工业局糖厂厂长,史文生现任市文教局局长职务。
    9月1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副市长王化成《关于整顿市容的报告》和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松涛《关于高小毕业生升学问题的报告》。
    △    根据中央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紧急指示,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增产节约办公室(设在市财委),杨林任主任。28日,市政府召开干部大会,动员深入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运动。市长吕其恩作了动员报告。截至11月,已有30个国营与地方国营工厂提前完成生产计划,有7个工厂提前完成了全年增产节约计划。
    9月18日    哈尔滨市建设局发布启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为解决劳动人民业余休息活动场所,政府与铁路局、农学院联系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将原铁路经营的马家花园,改为市立南岗花园;曾交由农学院经营的王兆屯苗圃,改为哈尔滨公园。
    1O月3日    哈尔滨市在新兴工业区兴建3座现代化的大变电所,其中1座已全部完工开始送电。这座变电所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装有3台巨大的变压器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产的全套最新式设备。
    10月9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系会议,讨论通过市三届各界人代会七次会议议程;听取了市民政局局长马开印关于救灾工作报告。
    10月13~14日    哈尔滨市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长吕其恩作的《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报告》;副市长王化成作的《关于生产救灾工作和整顿市容工作报告》;市政府秘书长张屏作的《关于防汛工作总结》;市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开印作的《关于基层选举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10月1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集体办公会议,决定由市政府办公厅、外事处等22个单位组成专家招待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市长吕其恩兼任,副主任委员为杨佐青、王宏伟、张鲤,日常工作由杨佐青负责。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颁布《哈尔滨市市街整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环境清扫卫生暂行办法》、《哈尔滨市摊贩管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定补充实施办法》。
    10月20日    苏联将南岗秋林公司正式移交中国,由哈尔滨市管辖。中国国营秋林公司于25日营业。
    10月22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工会联合会联合发出《关于基本建设单位冬季防寒、防火、防腐、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几项规定》。
    10月23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生产救灾与节约渡荒工作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结合思想教育,贯彻“生产自救”方针。
    11月3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副市长高云帆作的《关于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的报告》;市长吕其恩就计划收购和供应粮食工作讲了话。
    △    哈尔滨市人民救济分会筹备委员会召开市首届人民救济代表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哈尔滨市分会,确定了今后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范围。
    11月17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由于哈尔滨市改为中央直辖市,市人民法院已由一级审变更为二级审人民法院,特决定在道里、东傅家、西傅家、南岗、太平和香坊建立6个区人民法院。
    11月23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哈尔滨市区划的通告》,决定将市区与农村区分设。城市区7个:香坊区、顾乡区、太平区、南岗区、东傅家区、西傅家区、道里区,原新阳区撤销;郊区5个:朝阳区、王岗区、天恒区、松浦区、平房区。
    是月    松江省人民政府通知:马开印任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免去张屏秘书长职务。
    12月1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区划变更后,各区区长、副区长作如下变动:西傅家区区长刘锦堃;道里区区长石兴周,副区长马文生;顾乡区区长吴忠升;东傅家区区长赵瑞年,副区长王峰;南岗区区长郭立和,副区长庞学敬;香坊区区长孙翼宣;太平区区长洪衷;松浦区区长何枫;王岗区区长胡锟;平房区区长赵恩润;朝阳区区长王树勋;天恒区区长刘树棠,副区长王汉清。
    12月11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机关召开干部大会,动员深入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并总结检查了全年工作。市长吕其恩在会上作了报告。
    △    哈尔滨糖厂晚19时20分发生重大火灾,火势至翌日晨6时被扑灭。主要生产车间厂房被烧毁70%,机器设备损坏程度达40%,损失255亿元(旧人民币)。中共哈尔滨市委对此发出通报指出:"务必接受这一严重教训,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加强防火教育,严防此类事件发生"。市长吕其恩,副市长王化成、郭林军、高云帆分别向东北行政委员会作出书面检讨报告。1954年9月29日,该厂复建工程竣工,正式投入生产。
    是年    国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哈尔滨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市。主要有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伟建机器厂、东安机械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绝缘材料厂等。
    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任务,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提出了"一五"期间"必须服从国家整体要求,为国营工业和国家的建设服务;为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为把工作重点转向大规模经济建设,还提出了“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和“一切为基本建设服务”的具体方针。
    △    全市人口为1 162 962人,比上年增长23.84%,自然增长率36.54‰。
    社会总产值为117 870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12%,其中工农业总产值为76 077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10%。工业总产值93 649万元,比上年增长36.10%(属全民所有制61 44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0%;集体所有制2 056万元,比上年增长95.62倍;重工业47 297万元,比上年增长64.40%;轻工业46 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6%);农业总产值2 428万元,比上年增长9.36%。
    国民收入为46 057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82%。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3 384万元,比上年增长26.03%。
    地方财政收入为2 693万元,比上年减少4.97%;支出为1 844万元,比上年增长7.58%。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