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国时期的行政费,主要是市、厅、县衙门、市政局(公署)以及自治会、参事
会、监察委员会的人员薪俸、工资、会议费、消耗品费、办公费和房产修缮费等。1908年,
哈尔滨自治市支出市厅费及整理费93733.15卢布,滨江厅支出公用经费22387元。1923年,
哈尔滨特别市支出市厅费345479元。1924年支出略减为322448元。1926年,数字残缺不全,
哈尔滨特别市仅自治会经费支出32835元。1927年,支出41828元。1928年,哈尔滨特别市行
政费支出367049元。其中:市政局经费支出253302元,占69%;自治会经费57276元,占15.4%;
参事会经费17530元,占4.8%;监察委员会经费38939元,占10.8%。1929年,哈尔滨特
别市行政费支出387573元,其中,自治会经费37444元,参事会经费17902元,监察委员会经
费36585元,选举经费5864元,市政局经费289778元。滨江市支出行政费18.09万元,松浦
市政局年行政费支出约3万元。1930年,哈尔滨特别市行政费支出414121元,比1929年增加
7.3%。其中:自治会经费36743元,参事会经费10651元,监察委员会经费42128元,选举
经费6866元,市政局经费317733元。1931年,哈尔滨特别市行政经费支出488436元,比
1930年增长17.9%。其中:自治会经费42328元,参事会经费22032元,监察委员会经费
43131元,选举经费4699元,市政局经费376246元。
东北沦陷时期的行政费,一般会计经常费中包括俸给、事务费、机密费和自治会委员报
酬、会议杂费等,临时费中包括市公署及各办事处的营缮费等。1932年,经常费支出846525
元。其中:市公署费752513元,自治会经费94012元。1933年,支出猛增,经常费支出1042905
元,临时费支出108959元,经常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3.2%。1934年,经常费支出1687431元,
比上年又增长61.7%。1935年后有所回落。当年经常费支出571588元,临时费支出11205元。
1936年,经常费支出964091元。1937年,经常费支出657862元,临时费支出7528元。1938年,
经常费支出547267元,临时费支出51229元。1939年,经常费支出638578元,临时费支出
41431元。
国民政府"接收"时期,1946年1-3月,市政府及所属8局人员编制1128人,在财政入不抵
出的情况下,支出行政费达1155.3万元。
1946年5月以后,市政府一方面开展民运、工运工作,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各级人民
政权,一方面强化社会治安,开展各项建设,安定人民生活。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
低薪制,减轻财政负担。1946年5-12月,支出行政费(东北地方流通券)10996万元,占财
政支出的58%。1947年,支出行政费(东北流通券)10160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0.4%。
1948年支出行政费692174万元,民运费294549万元,2项共占财政支出的28.3%。1949年,
支出行政费1640694万元,民运费1402879万元,2项共占财政支出的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行政费支出范围扩大,1950-1990年国家预算科目的设置几
经调整,经费划分的范围、行政费所含的内容也随之有所变动。1950年、1951年、1953-1955
年、1959-1980年,公安、安全费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包括在行政费之内。1981年、1982
年,公安、安全支出划出单独列款,司法、检察支出仍包括在行政费之内。税务机构经费原
在行政费列支。1981年,以后,县以上税务机构经费从行政费中划出。1967—1978年,县以
上工会组织经费在行政费中列支。1979年以后,工商行政管理费从行政费中划出。1978—
1980年,档案事业费包括在行政费之内。1964—1981年,党校经费包括在行政费之内。1964
—1984年,行政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包括在行政费之内。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机构扩大,人员编制增加,行政费支出呈逐年上升之势。
1950年,支出东北地方流通券2782亿元,1952年支出旧人民币664亿元。到1957年,支出新
人民币1167万元。1965年行政人员编制8576人,行政费支出1306万元。1977年,人员编制增
加到10488人,行政费支出1714万元。1981年,人员编制5754人,行政费支出1622万元。1985
年,人员编制9766人,行政费支出3453万元。此后几年,人员编制虽有减缩,但行政费支出
仍有增加。1989年,人员编制4293人,行政费支出6807万元。1990年,人员编制5016人,行
政费支出900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