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财政》
 
 
第三篇 财政管理
 
 
第四章 企业财务管理
 
 
第一节 预算内企业概况
 
 
  1946年后,逐步建立了公有制经济,国营企业财务构成财政预算的基础。由财政代表国
家对企业资产的形成、使用、生产成本(费用)的补偿、积累的分配等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实
行管理、监督和服务。
  1946年,市属预算内企业,只有几户农产品加工和机械修理的小型企业。1950年,市属
预算内工业企业12户,职工1392人,固定资产原值东北地方流通券近千亿元。1957年,市属
工业企业125户,职工4万人,固定资产原值人民币8169万元,国拨流动资金3497万元。销售
收入2.19亿元,实现利润4083万元,上缴利润和折旧,固定资产变价收入3778万元,占市
财政收入的64.38%。1958年,由中央、省预算管理的国营商业各专业公司下放市级预算管
理。1962年上收。1960年后,陆续接收部分机关农场,开辟水田、饲养奶牛,举办水产养殖
场、劳改劳教农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农牧企业,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1970年,市属
预算内农牧企业15户,固定资产净值847万元,流动资金840万元。亏损退库299万元。在此
前后,国家和省多次将部分企业上收、下放、改变隶属关系,到1980年,市属预算内工业企
业164户,职工14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0.6亿元。国拨流动资金2.14亿元,银行借款3.89
亿元,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实现利润1.88亿元。国营商业专业公司22个,职工65976人,
商品销售总额26.96亿元,盈利企业实现利润10048万元。农牧企业12户,亏损退库394万元。
1985年,国家和省又下放一批工业企业,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增加到189户,职工22.5万人,
固定资产原值27.8亿元,国拨流动资金和银行借款13.88亿元,销售收入30.6亿元,实现
利润2.25亿元。1988年,对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行为期3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183
户承包企业实现利润3.22亿元,核定上缴目标利润(包括利润、所得税、调节税、承包费)
7438万元。1989年,承包期内受国家紧缩财政、信贷政策,能源、原材料紧张、市场疲软等
因素影响,生产回落,产品积压,效益下降,亏损增加,当年实现利润2.87亿元,核定上
缴目标利润1.26亿元,实际上缴3644万元。1990年,利润大幅度下降,抵补亏损后的利润
净额5539万元,下降80.7%,有92户企业亏损达2.01亿元。当年核定上缴目标利润8484万
元,实际为负数1678万元。国营商业盈利企业的销售总额53.3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
上缴3913万元。农牧企业已达39户,固定资产净值7002万元,流动资金2317万元,亏损退库
1223万元。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