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业生产
哈尔滨市监狱 哈尔滨解放初期,哈尔滨监狱关押犯人1391人,身体状况能参加生产劳
动的仅有350人,占犯人总数的25%。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哈尔滨监狱创办了铁工、被服、
制毛、印刷、织布等6个工厂。铁工厂为军工部门加工、制造“六○炮弹”的弹壳和信号枪
的枪身;印刷厂担负印刷全国平分土地的《土地证书》;织布厂生产军用布;制毛厂用猪鬃
加工军需用品。1947年,监内生产达到自给自足。1948年生产收入的40%,就解决了监狱全
部经费的开支,其余60%用于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监管条件。1949年,年产值达250万
元,固定资产45万元,小型机械设备25台。同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在全国
公安会议上称赞哈尔滨市监狱是模范监狱。1951年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年,从辽
东省(辽宁省)调入犯人1000人,监狱犯人增加到4401人,监舍拥挤,建立了香坊制毛厂、
玉泉、平山采石厂,有3500名犯人投入生产,年产值达281.8万元。“一五”计划时期,监
狱生产的产品开始纳入国家计划。到“二五”计划时期,平均年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180
万元。1962年9月,监狱归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管理。
哈尔滨市新生印刷厂 哈尔滨市新生印刷厂建于1947年。3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项目
是印刷生产,印刷产品从简单到成套,从铅印发展到彩印,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主要印
刷设备有胶印机5台,铅印机11台,铸字机3台,电动机59台。1962年,彩印印刷118604千印,
铅印印刷540135千印。年产值达到245万元。同年9月,该厂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哈尔
滨劳改分局领导。
哈尔滨市新生机械厂 哈尔滨市新生机械厂建于1951年3月。有5个车间,生产铸铁件,
年产量200吨。1957年,开始机械加工,生产20吨油压机,14公里冲剪机,粮食烘干机是国
家新产品,年产10台。1958年,计划生产14公里冲剪机40台,实际完成41台;H533联合冲剪
机,计划生产25台,实际完成27台;H212冲剪机,计划生产25台,实际完成15台;粮食烘干
机,计划生产100台,实际完成21台;50吨油压机,计划生产40台,实际完成136台;20吨油
压机,计划生产100台,实际完成263台;铸铁件完成1200吨。1961年,生产锻压设备400台,
铸铁件3800吨。生产的锻压设备、粮食烘干机还销往越南16台,工业生产的总产值达到2100
万元。工业设备有金属切削机床57台,机械加工形成较强的生产能力。1962年9月,该厂隶
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哈尔滨劳改分局领导。
哈尔滨市荒山嘴子砖厂 哈尔滨市荒山嘴子砖厂建于1954年3月。年产红砖200万块。由
于经营管理不善,生产亏损。1956年2月,市公安局决定将哈尔滨市荒山嘴子劳改队撤销,
砖厂移交给哈尔滨市第一工业局领导。
哈尔滨市新生开关厂 哈尔滨市新生开关厂建于1954年。设6个车间,主要生产高压开
关板、低压开关板、母线槽、母线合等产品
1958年,哈尔滨市新生开关厂开始进行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的研制工作,设组装、元器、
材料3个小组。于同年9月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全部用自制元器件组装的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
截止1962年,共计组装半导体收音机588台。同年9月,该厂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哈尔
滨分局领导。
哈尔滨市玉泉新生采石厂 哈尔滨市玉泉新生采石厂建于1952年9月12日,对外称哈尔
滨市玉泉新生采石厂,对内称哈尔滨市第二劳改队。下设3个车间,1958年完成建筑石29万
立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02.5%。1961年完成建筑石6.3万立方米。1962年完成建筑石1.7
万立方米,产值10.25万元。同年9月,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
亚沟采石场 1985年12月,经市司法局批准,市财政局拨款8万元,在阿城市亚沟镇
(亚沟劳改支队东山)购买了亚沟镇的采石场。亚沟采石场隶属哈尔滨市亚沟劳改支队,由这
个支队的第六中队组织生产,中队的建制是科级单位,中队常年在册犯人300余人。
1986年建场初期,采石的方法是人工打眼放炮,生产不规格的大块石,全年生产建筑石
8000立方米。1987年,由背荫河劳改支队调入两台旧破碎机,市财政局投资24万元购买了2
台400立升的破碎机、1台风压机、1台钻眼机、1台装载机,实现采石生产机械化作业,并对
石料进行深加工。产品由大块石发展为不同规格的标号石。年产量达到7万立方米,年产值
达到125万元,利润6万元。1990年,亚沟采石场生产的石材产品荣获黑龙江省沙石协会颁发
的优质产品证书。
大顶子山劳改支队采石生产 1984年10月,大顶子山劳改支队与宾县糖坊乡杨峰村个人
承包杨峰山采石场的村长杨树春签订了合同。规定:由杨树春提供爆破、采石生产的工具;
由劳改支队出劳务,采大块石,每立方米0.50元。11月至1985年3月,第一管教中队干警看
押60名犯人在劳改支队西南面的杨峰山采石。采用人工打眼放炮,开采了大块石2000立方米。
大顶子山劳改支队为解决改造罪犯的生产门路,确定以采石生产为主要生产项目。由于采石
场没有得到解决,大顶子山劳改支队的劳务采石生产于1985年3月停止。
新安机械厂 1984年2月,新安机械厂隶属于哈尔滨市背荫河劳改支队。工厂占地9776
平方米,有干警15人,工人100人,主要产品是59式反坦克地雷。设3个生产车间。一车间为
冲压车间,生产壳体;二车间为酸洗电镀;三车间为成品组装。同年,生产成品雷3.1万发,
年产值300万元。1985年生产成品雷1万发,年产值97万元。1986年,国家没有下达59式反坦
克地雷生产计划,军品生产停止,转产民品建筑工程使用的钢模板和钢跳板。同年,生产钢
模板200吨,年产值40万元;生产钢跳板5000块,年产值20万元;生产电饭锅3000个。1987
年,航空航天工业部决定封存59式反坦克地雷生产线,当年生产全部停止。1988年,地雷生
产线撤销。全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资料封存,航天航空工业部投资1万元组织编写59式反
坦克地雷履历书,地雷生产结束。1989年,市政府决定将新安机械厂移交星光机器厂。
背荫河采石生产 哈尔滨市背荫河劳改支队1984年建立时即开始了采石生产。在人工打
眼放炮生产大块石的基础上,1985年,购买了两台旧破碎机生产规格石,生产石材4400立方
米。1986年,生产石材5600立方米,共创产值7万元,实现利税2万元。同年12月,哈尔滨市
背荫河劳改支队撤销,采石生产也随之停止,采石设备调往哈尔滨市亚沟劳改支队亚沟采石
场。
新平建材厂 新平建材厂隶属于东风劳改支队。1987年5月,与哈尔滨市道外龙滨化学
厂联营生产新工艺轻质瓦,由龙滨化学厂负责生产技术、产品销售、部分设备投资。新平建
材厂负责厂房、劳力和部分设备投资。新平建材厂每张瓦收费2元。1988年,双方终止合同,
新平建材厂独资经营,当年生产轻质瓦2万张,产值20万元。1989年生产轻质瓦3万张,产值
6万元。1990年生产轻质瓦1.8万张,产值3.6万元。由于轻质瓦生产设备及工艺简单,各
厂家纷纷生产,市场竞争激烈,新平建材厂因犯人生产质量不稳定,销路困难而停产。
新平汽车修配厂 新平汽车修配厂建于1986年6月,隶属于哈尔滨市东风劳改支队,是
劳改支队第一个固定生产项目的工厂。汽车修配厂厂长由中队长担任,有干警6人,劳改犯35
人。年修理各类汽车70台,年产值20万元。
1986—1990年,工厂的各类设施逐年增加,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达到较先进水平。新建
厂房287平方米。经济效益2万元,并培养了35名犯人汽车修理工。
亚沟劳改支队轻质瓦生产 1988年,亚沟劳改支队学习了东风劳改支队新平建材厂的制
瓦技术,生产轻质瓦8000张。1989年生产轻质瓦1万张。1990年生产轻质瓦2万张,由于市场
竞争激烈,销路不好而停产。
东风劳改支队沥青厂 1987年,由市财政基本建设投资贷款46万元,创建东风劳改支队
沥青厂。建简易厂房100平方米,费用1万余元,购置专用设备45万元。1988年建成投产。由
于原料市场发生变化,原材料短缺,不能维持生产,迫使该厂于1989年停产。
文郁铅笔厂 哈尔滨市文郁铅笔厂隶属哈尔滨市亚沟劳改支队,建制为科级单位。1989
年,哈尔滨市亚沟劳改支队与哈尔滨笔业联营公司联营生产彩色铅笔。亚沟劳改支队负责建
设厂房,提供部分流动资金;笔业联营公司负责生产技术,购置、安装和调试铅笔生产设备,
组织生产、产成品销售。哈尔滨市文郁铅笔厂建成厂房510平方米、铅笔生产流水线一条,
投资1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彩色铅笔2880万支。
哈尔滨市文郁铅笔厂生产经营由联营双方共同负责,亚沟劳改支队由10名干警参加,主
要负责管理参加生产劳动的犯人,对方负责生产、技术、质量、销售等管理。铅笔厂由120
名劳改犯人生产,整建制配备一个管教中队。
1990年7月,哈尔滨市文郁铅笔厂正式投产,因一些技术问题未解决,暂不能生产彩色
铅笔,而改为生产皮头及普通铅笔两个品种。1990年下半年,生产铅笔580万支,收入3.77
万元。
二、农业生产
阎家岗劳改农场 1950年建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乡境内。占地面积1.45万亩,
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水田4000亩,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水稻、玉米、
谷子、大豆,副业生产:畜牧、鱼、果树、菜田等。1957年,大田亩产达到了93公斤,养猪
400头,鸡2000只,鱼3.5万尾。1958年,粮食作物播种3262亩,亩产138公斤,产量450吨;
蔬菜播种55亩,产量14吨;饲料播种90亩,产量19吨;水果产28吨;养猪857头,仔猪754头;
养鸡3598只,每只年产蛋155个;鱼3.5吨。1959年粮食亩产160.5公斤,总产量363吨,盈
利15万元。1960年,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农场取得了农
业大丰收,粮食播种面积6188亩,亩产达到174.5公斤,蔬菜总产量1115吨。1961年,从工
业单位抽出犯人658人,从事农业生产,播种面积7578亩,新开荒588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92
吨,蔬菜总产量106吨,养猪298头,绵羊71只,鱼320万尾,副业生产收入为37万元。1962
年,耕地面积1.17万亩,农场干部已达到116人,工人16人,技术人员12人,刑满就业人员
93人,投入犯人1335人。农场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达到农副产品、粮食自
给有余,年产值100万元,农场固定资产246万元。同年9月,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
局哈尔滨劳改分局管理。
茂林劳改农场 1955年8月16日建场,场址铁力县(铁力市)二区境内,隶属哈尔滨市
公安局。占地面积20.6万亩,可耕荒地为14.3万亩。建场投资1494790元,购入大型农机
具244台,役马784匹,车辆50台,双轮铧犁125台,建房17幢,建桥、修公路。为开荒种地,
投入犯人1301人,配干警141人。1956年计划开荒7.5万亩,春播1.5万亩,实际开荒、春
播3015亩。因农场四面环山,森林茂密,荒地低湿,内涝严重,1956年收小麦2吨。冬季组
织犯人在林业局搞副业生产,收入人民币2.22万元。因农场的荒地系低湿地带,地洼内涝,
拖拉机、人、马无法开荒耕地,受积水、山水的威胁,荒地草根多,保水力强,土地泥泞,
不适于开荒耕作。建场1年6个月,共损失人民币51.3万元。1956年10月,哈尔滨市茂林劳
改农场撤销。
三、劳务生产
东风劳改支队,1984年6月成立后,第一批投入犯人300人,因无生产门路,坐吃囚粮。
8月,在押犯人全部参加外役劳动。在哈尔滨市太平区、动力区基本建设工地挖土方,年收
入30万元。1985—1986年,每年有300名犯人参加哈尔滨市区内基建挖土方劳务。1987年,
东风劳改支队利用劳改支队旧厂房,由哈尔滨自行车厂安装抛光机,60名犯人参加自行车零
部件抛光,年劳务收入7万元。1987—1989年,每年各用3个月时间,东风劳改支队组织300
名犯人参加劳务生产,在市区各建筑公司工地挖土方,共收入40万元。1988年,为松江橡胶
厂加工鞋,橡胶厂提供缝纫机30台,50名犯人参加生产,年劳务收入4万元。1989—1990年,
利用劳改支队的900平方米仓库改造为生产车间,哈尔滨市捻线厂投入捻线机20台,53名劳
改犯人参加捻线机操作,年劳务收入11万元。为哈尔滨市制锁厂装配锁,45名犯人参加,年
劳务收入4万元。为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加工工艺品,有30名犯人参加,年劳务收入2.5万
元。为哈尔滨电池厂等单位糊产品商标,有50名犯人参加,年劳务收入4万元。1990年,劳
改支队自筹资金购置6.3T冲压机,生产铝药瓶盖,有20名犯人参加生产,年收入5万元。购
置编织机生产塑料编织袋,45名犯人参加生产,年产量达250万条,年产值40万元。
亚沟劳改支队,1985年一个中队110名犯人,在哈尔滨市道外区进行外役劳动,在基建
工地挖土方及修路,收入10万元。同年2—4月,大顶子山劳改支队第二、三两个管教中队看
押78名犯人,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河图街参加基建挖土方劳务生产,挖土方6000立方米,劳务
收入8万元。1988—1990年,亚沟劳改支队为哈尔滨制鞋厂进行鞋帮加工,60名犯人参加生
产,年劳务收入7万元。1990年,劳改支队购置手套编织机生产手套,100名犯人参加生产,
年产量50万付,年产值45万元。
背阴河劳改支队,1986年出80名犯人外役搞劳务,参加松花江公路大桥和哈呼公路建设,
劳务收入9万元。同年,亚沟劳改支队购置洗衣浆生产简易设备,开始试产洗衣浆。1987年,
背阴河劳改支队撤销,将其部分设备(主要是化验设备)调入亚沟劳改支队。由于销路不好,
产品质量不稳定,1990年停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