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哈尔滨市郊区供销社成立后,认真贯彻东北局提出的“要组织农民利用农闲季
节进行各种副业生产,要通过收购推销农副产品扶持副业生产”的要求,积极扶持郊区农副
业生产,支援城市。为了满足哈尔滨市区蔬菜供应,供销社帮助生产队规划种植计划,扩大
蔬菜种植面积,提供优良菜籽,收售土豆、秋白菜等各种蔬菜。1952年,郊区土副产品采购
额达19亿元(旧人民币)。1953年为农民提供良种177吨,串换籽种21吨,其中菜籽1.6吨。
组织购进外地籽种1760吨,其中菜籽1583吨,推销蔬菜33.5亿元,推销土副产品6亿元。
1956年以后,政府充分发挥供销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决定由基层供销社为市食品公司代
购猪、蛋、禽,供销社全体职工把为市区人民提供副食品当做自己的光荣任务。为了扶持农
民多养猪,扩大存栏数,供销社到外地购买优良籽猪供给农户。为了发展养鸡业,供销社帮
助生产队建立养鸡基地,帮助选购优良鸡雏。供销社常年为农民供应猪饲料、鸡饲料。为了
完成交售计划,供销社克服人手少,交通不便等困难,开展定期收购与突击收购相结合,将
收来的生猪、鲜蛋按期交给市食品公司。为了多采集、多收获山珍野果和零散粮食,供销社
组织农民开展“小秋收”活动,把所有成熟的农副产品、山产品尽量捡回来卖给国家。
“大跃进”期间,省供销社提出“帮助农村发展10养、10种、10编、10熬的40项农副业
生产规划和对野生植物开展10大采”的要求,哈尔滨市区的“种、养、编、采”副业生产得
到发展,虽然也受到了浮夸风的影响,但是供销社的干部和职工还是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在发展副业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条龙”服务,从年初参予制定生产计划,到生产中给
予技术指导,最后到产品收购,每个环节都有供销社职工的汗水。市果品公司成立地产瓜果
基地建设专业组,帮助郊区和市辖县建成果树园5130亩,其中郊区3780亩。栽植果树10.26
万株,其中,郊区7.56万株。1960年从新疆引进太平果栽培成功,从此哈尔滨地产果有了
大秋果、太平果。市土特产废品公司成立副业指导科帮助生产队扩大水稻、糜子种植面积,
发展草编织业、条帚加工业。发动农民利用生产闲暇时间到江边割柳条、笤条编筐编篓,动
员农民到沼泽地打蒲草编草鞋、蒲垫,打苫房草,这些副业产品全部由供销社包销。1958—
1960年,哈尔滨市郊区副业生产产品采购额49680万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2.6倍。
1962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发展农村副业生产的决定》,保护了农民从事农副业生产的
积极性。根据分工,供销社主要任务是负责农村副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工具和设备供应,
收购和推销副业产品。市土特产品采购供应站副业生产指导组的业务员与基层供销社职工携
手并肩,常年深入到农村生产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发展不同副业
生产。他们帮助东风、平房、民主、万宝、新发、松浦公社开展草编、条编加工业,先后从
吉林延吉县和沈阳市购进草编机办起草编基地,松浦、万宝、新发、民主公社仅一年就生产
草绳300余万盘、草袋子30万条、草帘子15万片、草垫子4万个。为了发展条帚、刷帚加工业,
副业生产指导组每年春耕季节深入郊区落实种植糜子计划,提供优良籽种。加工生产时,指
导组按计划提前供应油丝绳、铁线,给予技术指导,组织产成品收购、运输和销售。至1964
年,郊区松浦、万宝、朝阳公社和阿城、宾县经济区办起条帚加工点32个。
196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副业生产的指示》,要求供销社
“必须面向农村,面向生产,结合购销业务积极组织副业生产,扶持副业生产,帮助发展农村
副业生产”。哈尔滨市供销社学习苇河供销社经验,本着以副养农的精神,帮助农民扩大副
业生产计划,当年,郊区落实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收稻草1.05万吨,编织草袋子、草
帘子30余万条。种糜子1030亩,加工大条帚10万把。帮助东风、平房等公社种植柳条、笤条、
槐条,办起条编加工点30个,除了编织土篮子、大筐外,还编织出不同规格的包装筐2万个,
供给工厂使用很受欢迎,这种“以条代木”的包装物有廉价之美,经测算每50公斤柳条可编
45个筐,节约木材1立方米、节约铁线25公斤、铁钉10公斤,工厂节约包装费用45元,农民
增加收入53元。年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加工产品展览会上朱德委员长、谭震林
副总理看后都给予高度评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这一经验收编在《关于节约代用几项办法
的报告》中,被国务院转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基层供销社支贫扶贫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1965年新发供销社和生产队研究、落实发展
多种经营计划:种植糜子135亩,组织400人打草,帮助生产队签订200万捆苫房草、2.5万
片草苫子、300吨草绳子、10万条草袋子、12万片草帘子的产销合同,为生产队增加收入26
万元。为了帮助农民养猪,供销社从双城等地购进22头母猪,产籽猪170多头,平均每户2.5
头,农户平均养猪达到3头。上半年收购生猪1.26万头,比上年全年多收购3600头。春播季
节,贫困队万家大队四小队没有玉米种籽,万家供销部主任万兴仁骑着自行车一天之内跑了
4个屯,从江北换回玉米种籽195公斤送到四小队,在离芒种还有2天的紧要关头四小队抢播
了70亩。秋季,他们组织农民用苫房草打草苫子1300多片,收入1700多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副业生产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供销社为农副业
生产服务项目被取消。
1970年,毛泽东主席《关于养猪的一封公开信》发表之后,郊区出现种植、养殖热潮。
供销社开展以扶持贫困队为重点的支农工作。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王农在深入万
宝供销社、新发供销社万家供销部考察工作中,肯定了万家供销部主任万兴仁以支农为己任,
千方百计支援农业生产的先进事迹,提出在全市供销社要开展“学三万”活动,推动了支农
工作。许多生产队发展养牛、养猪、养羊、养兔、养禽和种植三用高粱、中药材等副业生产。
在供销社的帮助下,王岗、万家种植果树200亩,大麻800亩。新农、群力种植红麻3100亩,
产量为310吨,种糜子3000亩,扎30万把条帚。万宝公社种植三用高粱和10余种中药材,年
增加收入5万余元。
1971年,为了大力发展市郊地产瓜果,市果品公司副业科派人从北京粮油进出口公司和
中国科学院引进蜜宝、早花优良西瓜籽种,帮助生产队落实种植计划。种植面积由1970年的
1500亩增加到7000亩,西瓜获得丰收。帮助生产队建成葡萄园9处,栽种葡萄1350亩45万株,
创出了高寒地区也能栽种葡萄的奇迹。
1972年,哈尔滨市郊“以条代木”生产包装筐60万个,供给18个工厂使用,节约木材
1.2万立方米,节约包装费20万元,生产队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1973年继续贯彻“以粮为纲,以副养农”的方针,哈尔滨市郊生产队草编织生产总值达
到152.77万元,增加收入110万元。其中太平区建成草袋子生产基地后,种植水稻扩大到5.1
万亩,产稻草1.15万吨。市郊种糜子1080亩,采柳条4000吨,编筐100万个。仅上半年农副
产品收购额即达192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8.6%。
1974年,学习肇源县养兔经验,帮助市郊发展养兔业,饲养家兔10万只,出口冻兔肉40
吨,哈尔滨成为全省13个养兔重点市(县)之一。帮助有水源的生产队修建养鱼池,面积达
2万亩,放养鱼苗300万尾。动员农民栽植葡萄450亩,种植黑、白瓜子500亩,西瓜5000亩,
香瓜2.4万亩。1977年,供销社帮助市郊发展副业生产,种水稻4.5万亩,产稻草1.1万吨,
除留用30%,编织用7500吨。帮助市郊和经济区解决麻籽210公斤,糜子籽6000公斤,种植
糜子10335亩(市郊1535亩,经济区8800亩),收大条帚65万把,小条帚4000把,刷帚2.3
万把,全年副业生产增收180.4万元。
年末,哈尔滨市郊草编织厂发展到5个,生产点发展到42个,备有草编机953台,草垫机
22台,草帘机55台。条编织厂3个,下属生产点45个,生产人员957人,年产各种包装筐120
万个,基本满足全市63个条筐专用户的需要,为农村增加收入96.44万元,为工厂企业降低
成本38.57万元,节约木材1.2万立方米。1978年,条编基地加工点发展到50个,生产人员
1250人,生产各种筐、帘28个品种127个规格共计120万个,供应工业、商业、交通业70个用
户,年收入160余万元。1965—1978年的14年间,生产、供应各种筐、帘790万个,为市郊农
民增加收入543万元,为国家节约木材7.9万立方米、圆钉785吨、铁线195吨,为工业节约
费用478万元,副业增收143万元,国家增税29万元。
1980年,帮助市郊种西瓜2万亩,香瓜9000亩,栽葡萄500亩。为了完成条帚收购任务,
除帮助农民落实种植计划外,市土产公司派专人到产区蹲点收购,采取就地检质,就地收购,
就地发运等办法收购大条帚25万把,小条帚8万把,刷帚7万把,收购额67.4万元。此时的
条编织品出现滞销,酒筐、醋筐、糕点筐和电线筐被纸箱取代,油漆筐被淘汰,“以条代木”
包装筐完成了历史使命。
1982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市郊副业生产发生变化,以生产队为载体的
集体副业生产基地变成千家万户个体副业生产。供销社针对服务对象的变化改变了服务方法,
根据市场情况,对个体户重点给予产前帮信息、产中帮技术、产后帮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1985年,市供销联社总结推广呼兰县白奎供销社和市郊万宝供销社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经
验,基层社纷纷成立系列化服务小组,恢复和建立支农服务队,制定服务公约,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从种、养、加(工)、修(理)、衣、食、住、行8个方面提供服务。
1988年下半年,市场疲软,基层社资金短缺,买卖难做,效益下滑,服务被冷落。市郊
供销联社及时派出工作组加强指导,总结出新发供销社摆正经营业务与系列化服务关系,建
立服务领导体系;摆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关系,建立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体系;摆正长远
利益和眼前利益关系,建立龙头产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系列化服务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市
郊再次出现为农副业生产服务热潮,东风、万宝、平房、王岗供销社分别与养羊、养鸡、种
植蘑菇专业户建立联营关系,在联营中供销社通过服务帮助农民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