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建筑业》
 
 
第二篇 施工技术
 
 
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先后应用了预制打入桩、爆扩桩、灌注桩基础等。它
具有造价不高、承载能力高、施工速度快、可机械化施工等优点。
  50年代以后,预制打入桩应用于软土地基基础。其断面为正方形,单方混凝土承载能力
较灌注桩高,但施工时振动大,预制质量要求高,施工损失率亦较大,不宜靠近设有精密仪
器的建筑施工。70年代以后,预制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处于坡地上的哈尔滨市地段街南端东侧黑龙江日报社印刷厂基础工程(建成于1977年),
采用了预制打入桩,桩断面为正方形35×35厘米,以柴油打桩机施工,打入深度8—10米,
建成后使用情况良好。哈尔滨工人体育馆(建成于1979年9月),外围三层建筑,主楼建筑
面积近8400平方米。该工程位于旧船坞杂填土上,杂填土厚度3—4米,地基构成复杂、软弱、
承载能力低,采用断面40×40厘米预制打入桩,打入深度8.5—10米。至今,该工程使用情
况正常。
  预制打入桩使用的设备,初期用卷扬机系锤打桩,后发展到柴油打桩机、单动汽锤、双
动汽锤等打桩。1982年开始,桩基础施工机械化程度已达100%。长期以来,预制打入桩使
用的设备,用静力压桩法试检,时间长,费用高。1984年,哈尔滨市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所采
用动测法试桩检验,先后于哈尔滨孙家站仓库、哈尔滨星光机器厂冷库和住宅楼基础试桩中
应用了锤击法、爆破筒冲击法等动测法试桩,方法简便,数据可靠,费用低,效率高。
  1965年,哈尔滨市试推爆扩桩基础,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类粘性土壤,基础应用于深
埋3—9米,桩身直径为25—40厘米。至1970年,完成65项工程,建筑面积达51.5万平方米。
  位于一曼街东北烈士馆斜对面的吉林小学,三层楼的校舍,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采用
爆扩桩基础,先用钢管或机械打钻成直径30—40厘米,深度3.5米以上的直孔,孔底放入设
计量的炸药,而后灌入混凝土引爆。引爆后,桩孔变成一个长把灯泡形爆扩桩。施工时振动
力较大,曾使距该建筑物南侧12米处的一栋三层旧楼房,外纵墙与山墙间开裂外倾,但在20
余天爆扩桩施工中,该墙裂缝无任何发展。哈尔滨沿用爆扩桩基础数年,后因施工中炸药审
批、存放、运输等手续较繁,应用越来越少,逐渐被灌注桩基础所代替。
  哈尔滨市冬季寒冷,持续时间长,为使基础常年施工,1966年始用钻孔灌注桩至80年代,
盛气未衰,且派生多种工艺,冠以多种名称,如人工钻孔灌注桩、机械钻孔灌注桩、打拔成
孔灌注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振拔灌注桩、水下钻孔灌注桩、机械钻孔扩底灌注桩、
空心灌注桩等等。应用较多是机械钻孔灌注桩和振拔灌注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有的
还用人工扩底)多用于高层建筑。截止1990年末,哈尔滨市应用此基础施工方法建成房屋面
积达40万平方米。
  哈尔滨市69中校舍,建于1966年,三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首先应用灌注桩基础工
程,桩基直径30厘米,深5米。施工时先用简易机械钻孔至深4米,然后用人工以推磨方法钻
孔至5米,最后灌注混凝土,桩顶首次应用厚度为12厘米板式钢筋混凝土承台梁。位于中山
路金融大厦主楼,1986年9月由省建一公司施工,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地下3层,地面高
度近100米。该工程采用72个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桩径分别为1.5、2、3米三种,扩底直
径分别为2.5、3.5、4.5米。同年,市建工研究所在警犬训练所工程,采用“空心扩底钻
孔灌注桩”基础,桩身直径80厘米,空心直径45厘米,扩底直径140厘米,桩的总长4.4米,
单桩允许承载能力60吨。桩基工程应用情况良好。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