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
 
 
    1988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正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活动。全年开展了围剿、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酒类、化妆品和低压电器4个战役,共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 499户,发现有问题的573户,占检查总数的38%,检查商品1 957个品种规格,发现有问题的145种,占检查总数的7.4%,查获没收假冒、劣质商品80 174件,罚没款64 881元。
    从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商品的多样性。假冒商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从饮料、烟酒到收录机、冰箱,仅在市政府广场组织的一次假冒商品展览中就达110多种。二是范围的普遍性。制售假冒、劣质商品,不单是个体、集体企业,国营企业也有经销假冒劣质商品的问题,1988年查处的几起制售假冒茅台酒、五粮液酒案均系国营企业。三是手段的隐蔽性。即甲地生产,乙地销售;转手间接分散销售,以真品做诱饵,实发假货;报假名、假地址,骗后无处找等。四是造假的逼真性。用收回的真酒瓶装假酒;用盗购的真商标贴在其它瓶上;不标汉字,全用外文冒充进口;隐匿真实产地,冒充名牌产地。
    出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活动的主要原因:一是为牟取高额利润,一些企业和个人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二是缺乏商品知识,轻信推销人员的谎言,受骗上当,反过来又欺骗消费者;三是执法不严,处罚偏轻;四是鉴定人员少,监督管理不过来。假冒、劣质商品很难发现和处理;五是外省、市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入,造成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活动泛滥。(魏振铎)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