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年共审批三资企业403户,投资总额5.68亿美元,协议外资额2.66亿美元,分别是前8年总数的2.2倍、2.5倍和2.8倍。其中,协议外资额为1992年计划的11.1倍,比1991年增长3倍。1992年外商直接投入3 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 500万美元,为1992年计划的3倍,比1991年增长2.14倍。涉外税收2 500万元人民币,比1991年增长2.5倍。
截至1992年底,哈尔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587户,投资总额7.97亿美元,协议外资额3.6亿美元,外资实际投入额5 140万美元。出口创汇3 076万美元,涉外税收5 660万元人民币。
在587户三资企业中,按合作形式划分:中外合资企业368户,中外合作企业23户,外商独资企业196户。按行业划分:机械36户、电子83户、轻工148户、纺织72户、化工24户、医药14户、食品38户、农业9户、交通运输4户、房地产39户、建筑装修31户、饮食业34户、城市建设3户、服务业52户。按生产类型划分:生产型424户,非生产型163户。按投资国别和地区划分:香港295户、台湾64户、韩国59户、日本50户、美国47户、俄罗斯17户、其他国家55户。按投资规模划分:500万美元以上的44户、100-500万美元的100户、100万美元以下的443户。按投资年份划分:1984年1l户、1985年13户、1986年6户、1987年3户、1988年14户、1989年14户、1990年29户、1991年104户、1992年403户。
1992年,哈尔滨市利用外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审批速度快、办事效率高。1992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批准三资企业1.3户,比1991年前平均每13天批1户三资企业提高效率16倍,比1991年平均每3天批1户三资企业提高3倍。二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以前,平均每户三资企业的协议外资额为49万美元,1992年新批项目的户均协议外资额提高到66万美元,比1990年以前提高17万美元。外商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不断增加,在1992年新批的403个项目中,投资总额超过百万美元的项目达到88个,占上年总户数的21.8%。超千万美元的项目达到14个,占上年总户数的3.5%。三是外资来源越来越广泛。除香港、台湾、韩国的投资仍居前三位外,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亦占有相当比重,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有增加。到1992年12月底,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来哈尔滨市投资兴办三资企业,投资领域从电子、机械、纺织、化工、食品、轻工、医药等第二产业拓展到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四是生产型、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项目明显增加,投资到电子、机械、纺织、化工、食品、轻工、医药等行业的项目为276户,占新批三资企业总户数的68.5%。五是重视三资企业后期管理,1992年对利用外资项目采取了批、管结合的办法,把三资企业后期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1991年10月份以来,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三资企业协调例会,由主管外资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各经济综合部门的主管领导人参加,直接与中外企业家对话,对三资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当场拍板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解决结果在下次协调例会上宣布。截至1992年底,共解决通讯、能源、资金、运输、原材料、房地产等方面的200多个问题。
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法制观念和涉外知识还不能完全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二是硬环境不完善,主要是交通运输紧张和宾馆、通讯、邮电等服务设施档次低,不完善;三是办事程序需进一步简化,必须在项目审批效率和后期管理上下更大功夫;四是大项目少,在已批准的587户三资企业中,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4户,仅占总户数的7%。(邹丽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