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哈尔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 740件,比上年增长6%;职务发明专利申请1 337件,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 329件,比上年增长13.4%。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 846件,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到402件,比上年增长77.9%。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5.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职务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5.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推进知识产权百强培育工程。制定《哈尔滨市知识产权百强单位培育和认定方案》,对全市124户培育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百强培育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成立百强培育工程推进组,到培育单位进行服务指导和工作推进,解决企事业单位遇到和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70家,设立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118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有71家,设立专项经费的53家,年专利申请1 178件,比培育工作前分别增长55.5%、47.5%、69%、39.5%和21.7%。
在全国率先启动重点骨干企业专利预警。制定《哈尔滨市企业专利预警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专利数据库文献的检索相关度,确定相关企业专利侵权风险等级,完成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一批共30家骨干企业的专利预警报告和专利预警数据库,并向相关企业管理层分别发出红、黄、绿三色(级)预警信号。其中,18家为红色预警,12家为黄色预警。
推进技术创新成果权利化、专利产权产业化。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全年累计补贴专利申请1 219项,补贴金额74万余元。其中,职务专利429项,发明专利482项。组织全市专利技术项目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等各级各类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获得金奖 11项、银奖5项、铜奖9项。争取省专利申请补贴和专利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全年共推荐专利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28项,立项18项,争取省专利产业化资金400余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