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冶金工业》
 
 
第七篇 主要生产厂家
 
 
第一章 钢铁企业
 
 
第三节 哈尔滨钢厂
 
 
  哈尔滨钢厂是炼钢专业生产厂,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前进路23号,隶
属哈尔滨市机电冶金工业局。
  1966年1月,根据市计划委员会的决定,哈尔滨市手工业管理局在哈尔滨制锅厂院内,
利用原哈尔滨炼铁厂部分旧址,筹建转炉车间,用机械加工企业的废钢屑炼钢,以改变哈尔
滨市地方冶金工业无钢的局面。3月,招收职工203人。4月土建工程破土动工,12月31日全
部工程竣工,建成哈尔滨制锅厂炼钢车间,总投资66.2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
1967年,生产钢锭2257吨。
  1969年6月10日,为强化专业化管理,炼钢车间由哈尔滨制锅厂划出,成立科级建制的
哈尔滨钢厂,移交哈尔滨市机电仪表工业公司管理。
  1970—1971年,国家和地方共投资160万元,扩建转炉炼钢厂房720平方米,新建电炉车
间及氧气站,安装3吨电弧炉1座,15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1套,生产规模扩大。至1971年
末,职工总数达到889人,钢产量达到6708吨。
  1973年11月,工厂通过技术攻关改革了转炉炼钢的生产工艺,开始转产乙类碱性3号镇
静钢钢锭。
  1974年4月,工厂试验成功转炉炼钢风氧侧吹新工艺,提高了转炉冶炼的热效率,缩短
了冶炼周期,钢铁料消耗由1973年的8888千克/吨下降到5563千克/吨。1975年,用3吨涡
鼓型转炉取代1.5吨直筒型转炉,稳定了炼钢生产,提高了钢锭质量,荣获黑龙江省科技大
会奖。9月,油砖车间建成投产,提高了转炉炉衬的砌筑质量和炉龄。
  1978年末,工厂升格为县团级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79年,市财政局
对工厂实行“财政包干,定额补贴,节约归已”的政策。工厂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
引下,在抓好技术改造的同时,以物资管理为突破口,认真进行企业恢复性整顿,先后修订
36种消耗定额,8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原始数据的统计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当年钢
锭产量突破万吨,达到12395吨,并在财政补贴定额内节约资金18万元。
  1982年,国家决定不再给亏损企业财政补贴,工厂面临关、停、并、转的考验。为争生
存、求发展,工厂开展厂内三级核算,实行班组联产承包,结合企业全面整顿,又建立健全
117项制度和107项工作标准,完善98种原始记录,制定217项定额。由于技术改造和企业整顿
双管齐下,1983年产钢35489吨,实现利润20.1万元,扭转了建厂以来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
  1987年1月,市机械电子冶金工业局报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以哈尔滨轧钢厂为依托,
成立哈尔滨钢铁工业公司,哈尔滨钢厂为钢铁工业公司的二级法人企业,党政工作由钢铁工
业公司统一管理,工厂对外名称不变。6月,工厂提出“科技进步争生存,改造挖潜求发展”
的工作方针,全厂职工在哈尔滨钢铁工业公司的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对化铁
炉、转炉及其配套设备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同时,恢复已停产8年的3吨电弧炉生产,当年
钢锭产量达到42029吨。
  哈尔滨钢厂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工厂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职工常年坚持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技术业务培训,使大
批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成为工厂的技术、业务骨干,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工厂先后被评为
哈尔滨市计量、能源管理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冶金工业设备先进集体。
  1990年,哈尔滨钢厂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拥有职工1305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3人,固定资产原值1574万元。年生产能力为钢锭6万吨,主要产品
为碳结钢钢锭,累计生产钢锭472156吨,亏损3392.5万元。
 
     
  附件:显示原文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