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理发业中,外侨理发馆开设的最早。1898年8月12日,法国人布朗秀在香坊开设
第一家理发馆,以后迁至南岗义州街107号,改称法兰西斯理发店。1905年俄侨普利马理发
店在南岗大直街开业,这两家理发店持续经营40—50年。外侨理发业的服务项目是烫发、理
发和美容等,服务设备和技艺较为先进,对哈尔滨理发业影响较大。清朝末年,湖北省的理
发业者,经过上海、烟台、大连等港口,陆续进入哈尔滨。其中,名叫“舒三”的湖北理发
业者最早来到哈尔滨,在道外丰润街开一个小理发铺。辛亥革命之后,男人剪掉辫子,女人
剪发日趋普遍,新式理发馆大量兴起。1913年3月,日本人经营的“一之赖美妆院”在道里
买卖街开业。1919年4月8日,湖北人蔡竹坡的一顺记理发馆在道外元宝巷开业,开始使用木
制专用理发椅子。以后许多规模稍大的“文明”、“高等”理发店又陆续开业,1921年8月
31日,第一次成立哈尔滨理发业同业公会。
1931年5月29日,由一顺记经理蔡竹坡发起,再次成立理发同业公会。1938年12月15日
成立中国人理发组合,蔡竹坡任组合长。理发组合是日伪政权统治行业的组织,负责理发业
价格、卫生、发放许可证等,进行统一管理。1942年,全市共有固定门市房的理发馆351户,
理发员1115名。其中道外区最多,有123户648人。
哈尔滨解放后,理发业经营活跃。1946年秋季成立理发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洪福山、
副主任委员刘炳富。1947年哈尔滨理发业共有299户、824人。其中包括苏联、波兰、希腊、
法国、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的外侨理发店26户70人。
1953年同业公会改选,刘炳富任主任委员。邢玉荣、王德友任副主任委员。同业公会的
任务是代表行业利益,反映行业意见,遵守政府政策法令,制定收费标准。
1954年道里复兴堂理发馆的吴升芬、新美容理发馆的陈秉富和周伟明等人,在复兴堂的
原址组成第一理发合作社西九道街1号的尚志理发馆址。
1956年全市理发业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实行公私合营或走上合作化道路。全市理发店
实行公私合营80户,从业人员425人,理发业公私合营私股股金合计114069元,其中最大的
理发资本家蔡竹坡的私股股金5807元。全市组成合作理发店71户、人员257人;组成自负盈
亏的合作小组理发店140户、人员287人。
合营以后理发业网点进行大规模调整,改进服务设施,加强行业卫生管理,理发业出现
崭新面貌。香坊三八理发馆虽然规模很小,地址偏僻,由于服务热情周到,受到群众好评,
从1960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全市理发业在三八理发馆的影响下,陆续出现北方
理发馆、向阳理发馆、松花江理发馆等很多市区先进单位,同时又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
1984年1月,北方美发厅建成开业,这是一座按照现代化高级美发厅的格局要求设计建造的三
层楼房,宽敞明亮,设备先进齐全,服务项目繁多,技术力量雄厚,经省市主管部门定为特
级理发馆,具备为内外宾服务的条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开业以来,顾客盈门,标志着哈
尔滨市理发行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