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饮食服务业》
 
 
第二篇 服务业
 
 
第三章 照相业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哈尔滨照相业的历史较久,也比较发达。1911年黄斯文在道外南十七道街开设的永华照
相馆。1912年,画家吴锡堂在道外升平街路北开设恒大照相馆。1917年8月,吴寿民在道外
南十六道街开设恒大照相馆分号恒大东照相馆。此间,照相馆的摄影艺术来自北京,具有中
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从布景到光线,都带有国画艺术风格,注意光线调合、均匀完整。但期
规模很小,设备简陋,都是利用自然光线采光照相。
  1923年于松涛照相馆在道外正阳九道街开业。于松涛早年在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
崴)经营照相业。后经黑河到哈尔滨市,拍照人物、风景以及修洗放大等,技术较高。照相
馆设备齐全,有坐机、转机、小型机。能拍大型集体照、各种室内外照片,冲洗、放大、着
色俱全,成为哈尔滨市比较有名望的照相馆。同年林蓉三创建的美华照相馆在道里中国十二
道街开业。1929年5月20日林蓉三在道外北大街又开辟一所美华照相馆,1936年1月25日又在
道外开设三友照相馆。1937年兑下孙乐天的“乐天照相馆”,改名光明照相馆。林蓉三独资
开办4所较大型的照相馆,人员近100名,培养出大批徒弟,在照相业影响甚大。
  于松涛和林蓉三的照相艺术属于俄国派,拍照人物注重神态,富有立体感。
  1935年孟广哲在道外北马路开设日新照相馆,并附设“日新照相学社”。孟广哲曾留日
专门学习照相技术,具有摄影理论和实践经验。照相学社是短期学习班性质,先后培养出
200—300名摄影员,孟广哲的照相技艺特点是色调柔和,细腻精巧。
  哈尔滨的外侨照相馆很多,开设的也较早。1909年俄侨马大拉也夫在道里安心街开设照
相馆,1913年叶列灭也夫照相馆在道里中国大街北端路东开业。1921年日本佐藤写真馆在道
里工厂街44号开业,日本山根写真馆1926年,在石头道街50号开业。1938年,日本照相馆达
到13户,其中规模较大的田部写真馆和富士写真馆,都在10人以上,并在哈尔滨市成立“写
真师协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外侨照相馆减少。
  哈尔滨解放后,照相业伴随城市建设不断发展。1947年,全市照相业73户,175人,其
中外侨照相馆10户12人,1953年照相业144户,315人。
  1953年哈尔滨摄影合作社成立,1956年2月,采取大店带小店方式进行改组,将小照相
馆合并于设备好、技术高的大户,实行公私合营。对于少数连家铺,由于他们辅助劳动多,
不宜于并店合营,即组成合作小组。全市共组成合营照相馆84户,从业人员313人,组成合
作小组15户,从业人员16名。
  1978年以后,个体流动摄影和小型照相馆大量增加,机关、企业办的现代化彩色摄影洗
印中心不断涌现。1982年9月国营紫罗兰彩色摄影场引进美国柯达彩色照相洗印设备后,哈
尔滨的彩照迅速发展,到1984年彩照已在照相业居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社会各企事业单位
以及个体开办的彩色照片冲扩社雨后春笋般兴起,有国营、集体、中外合资和个体等多种类
型。其中最大的是龙孚彩色艺术摄影扩印服务社,隶属中外合资企业龙孚有限公司(黑龙江
省经贸厅与香港中孚行合办)有4套彩扩设备,生产效率和技术质量较高,年盈利50万元左
右。省商业储运公司所属的国营蓝天彩色图片社经营活跃,曾获哈尔滨市先进集体称号。新
阳建筑工程公司所属的集体所有制的北国彩扩社,技术力量强,信誉较高。个体的小村彩色
图片社,服务项目多,善于适应顾客心理,营业不断扩大,颇具规模。1988年以来,又出现
一批小型个体彩扩社,用国产设备,成本低,规模小,手工操作,以廉取胜,扩印4寸彩片
只收0.30元,颇受欢迎。1990年全市各类彩扩社达100户。
 
     
  附件:显示原文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