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友照相馆 三友照相馆1936年1月25日开业,位于道外正阳三道街(靖宇街380号),
是照相业资本家林蓉三独资开办的美华照相馆分号。“三友”系指林蓉三和他的两个朋友。
三友照相馆开业后,生意兴隆,名声大噪,迅速成为省、市第一流的照相名店。从开业
之日起,即全用室内灯光摄影,使用新式灯具,提高照片质量和稳定性。外照团体相使用进
口大转机,幅度大,质量高。林蓉三非常重视照相技艺的钻研,对于拍照、冲洗、印放、着
色,样样精通,自成体系,造诣较深。美华照相馆(包括三友)每年招收十几名徒工,进行
严格训练,满徒后选优留店工作。林蓉三对老技工极力拉拢,按红利分成,并劝诱入股。对
徒工残酷剥削,学徒3年只给100元工钱,吃柜伙,大量的劳动都由廉价的徒工承担。每天的
营业时间从早8点到晚8点,营业额1000元左右。1943年林蓉三回青岛,三友照相馆也因经济
衰落和日伪军警的经常滋扰而闭店。至1946年哈尔滨解放时,只剩下高凤鸣、邹立惠、盛官
卓、隋振东等主要骨干人员。
三友照相馆于1956年1月26日实行公私合营,核定资金16345元。公私合营后将美华照相
馆改做三友照相馆工作室(200平方米),总面积387平方米。同时充分调动新老照相技术人
员的积极性,发扬传统的技艺优势,经济效益良好,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文化大
革命”开始,三友照相馆改称“新中国摄影社”,老技术人员相继退休或被停止工作,艺术
照片被斥之为“封资修”,服务质量下降。1981年重新恢复“三友”老字号,充实技术力量,
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放大着色,6名技工,均为等级技师,大部分担任经理职务。
1986年10月29日,三友照相馆与香港大丰贸易公司联合经营彩色扩印。按合同规定,由
大丰贸易公司出6910彩扩机1台,利润各半,合同期5年,到期设备归三友照相馆。
哈尔滨摄影社 1957年7月25日,哈尔滨摄影合作社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改
名国营哈尔滨摄影社。
1958年8月1日国营哈尔滨摄影社正式开业,位于中央大街66号,总面积1050平方米。是
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艺较高的第一家国营照相企业。国营摄影社组织健全,管理制
度完善,部组齐全,分工严密。楼上设艺术、天然彩色、普通摄影室;楼下设儿童、工农业
产品照、图片服务和外照部等,各部都有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各道工序都有老技师把关,
成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国营摄影社成立后积极为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拍出大量富有
时代特点的照片,宣扬新人新事。大量制作彩色幻灯片、集锦放大、单色大相、彩色艺术照
等。外照组深入农村、工厂、矿区为工农群众登门服务。店内还开展出售摄影器具、材料、
书刊,出租和修理照相机、出租服装等多项经营。并专设工农业产品摄影室,专为工交系统
拍摄广告,为各类展览会服务,产品照的营业额曾达到占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1985年末,市商委拨款10万元,企业自筹3万元,全面装修儿童、艺术摄影、团体照3个
摄影室和休息大厅。其中儿童摄影室有60多平方米,设备新、布景多、技术好,是全市最受
儿童和家长欢迎的大型儿童摄影乐园。1986年6月,从工商银行贷款40万元,购进台湾SOP10
型彩扩机,意大利杜斯特50冲印机、日本G70彩色放大机等,开展彩色照片冲扩业务。同时
学习上海经验,按装万能旋转臂影视灯等新型灯具,增加和改进布景、道具。开展多项服务,
除继续保持和提高彩色喷绘业务外,又增加复印、印制名片、录相、烫金等业务,企业技术
设备和摄影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紫罗兰彩色摄影场 50年代初,私商王洪琪在南岗区东大直街98号开设光波照相馆,19
58年12月改为国营大光照相馆。1981年7月改为紫罗兰彩色摄影场。1982年市服务公司贷款
30万元,购买美国柯达得士501型彩色扩印设备1套、日本幸福450MD放大机1台、理光135相机
和马米亚120单镜头相机各1台,扩建80平方米的扩印车间。1986年购置60平方米的民房开辟
新的摄影室,1987年进行室内外装修,1988年引进1台901快速扩印机。到1988年,共扩印各
种彩色照片651万多张,冲洗彩卷55万卷,营业收入达782万元,为国家创利税186.5万元,
人均利税2865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