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8年7月7日,哈尔滨市第一家洗染店四合盛洗染店在道里商市街(红霞街)77号开业。
此后,中外洗染店陆续开业。1921年5月3日,三德记洗染店在炮队街(通江街)141号开业。
1915年3月30日,日本人的野岛洗濯店在道里田地街11号开业。1919年俄国人的拉普舍夫刷
洗染厂在道里商市街11号开业。
1937年,全市较大的洗衣坊和染厂共58户(日本洗衣坊20户),其中80%是浆洗坊、10%
是染坊、10%是洗染厂。染活的技艺来自南方,染房主要开设在中国人集中的地区,道外有
3大染房——老彩华、大新、中和,南方人开设。刷洗活的技艺,主要来自俄国,由符拉迪
沃斯托克(海参崴)或莫斯科传入,刷洗厂主要设在道里和南岗外侨较多的地方。哈尔滨的
织补技术也传入较早,几个大洗染厂都从南方请来织补技师。哈尔滨市解放后,洗染业面向
社会广大群众。1947年全市洗染业165户,341人(其中外侨4户、10人)。1956年社会主义
改造高潮中,洗染业对大户实行公私合营,对小户组织合作店或合作小组。全市洗染业共组
成公私合营店35户,从业人员160名;组成合作店10户,从业人员14人;合作小组35户、40
人。公私合营后,各区合营洗染店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原来一家一户前店
后坊的小洗染厂,根据具体情况改作车间或门市部。1959年,大搞修配补,国营、集体、街
道民办拆洗缝补组都十分活跃。1960年5月全市拆洗缝补网点达873个,服务项目上百个,
1962年全市洗染业的营业额达96万元。
70年代各类化纤衣料增多,洗染零活减少,洗染业承揽大件染色收入占半数以上。
1978年以后,毛料服装的刷洗、织补明显增加,染色零活逐渐减少以至停止。1981年全
市洗染业的营业额134万元,1985年289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2.26倍。洗染业的现代化设
备不断增加,洗衣机、甩水机、平布机、染布烘干机已普遍使用,为满足顾客对干洗毛料服
装的需要,9月北国饭店洗染部安装第一台西德进口的干洗机。到年末,全市国营、集体商
业和非商业系统已经安装17台干洗机,洗染业逐步走向现代化。1990年全市营业额64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