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织补技艺
哈尔滨市解放前从事织补技艺的名师大都来自丝绸之乡,精于绫罗绸缎的织补,能把那
些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的丝绸绫绢的伤口用头发丝一般的细针,轻巧地织得平整如故,不留
残痕,对带有龙飞凤舞、牡丹怒放的精美图案的彩缎缺损之处,经过织补,不仅连接复原,
花彩也完整对色,完美如初,对粗硬的夏布,厚实的呢绒,也能织补得平整光滑,全无破绽。
至于常见的花达呢、礼服呢、制服呢、烤花大衣呢以及金丝绒、毛毯等等,更是织得两面平
滑,巧夺天工。
著名织补技师冯长春1939年从上海来到哈尔滨。冯长春生长在丝绸之乡,从小就受到织
造技艺的熏陶。从师学艺之后,刻苦钻研,勤于用脑、用眼、用手,对于织补工作极其严谨
认真,从不偷工省事,哄骗顾客,冯长春擅长“挖补法”,但除万不得已,从不轻易采用
“挖补法”,挖补省工省劲,外观好看,但不如精织细补耐用。冯长春的织补技术在哈尔滨市
首屈一指,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培养的织补技工不下数十人,对织补技术的继承、推广和
发展作出贡献。1960年经商业部批准授予冯长春“织补技师”的技术职称。
70—90年代,纺织品中新原料、新工艺、新品种大量涌现,针织涤纶、弹力呢、锦纶弹
力袜等相继出现,对传统的织补技艺提出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以冯长春为代表的织
补技师不断研究新技法,运用加丝法、盖洞法、挖补法、两面光法等,使织补技法不断充实、
完善。
二、价 格
哈尔滨市解放前,刷洗行业主要是为外侨和高薪人员服务,价格较昂贵。20年代干洗一
套西服5元(银元,实际是混合洗),水洗西服上衣2.50元,西服裤子1.50元。对一些质
料高贵、样式特殊的则更贵,如镶金边的礼服、婚纱礼服等10元一件。
哈尔滨市解放后,洗染业面向广大群众,为人民讲卫生、为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价格
收费较为低廉,1963年2月23日黑龙江省商业厅服务局制定《黑龙江省服务业价格管理暂行
办法》,对洗染业价格做出统一具体规定。1965年4月28日,由于市场变化,根据省商业厅
《关于调整理发、浴池、洗染业价格的通知》,洗染价格下调。哈尔滨市服务公司根据此精
神制定洗染业洗活、刷洗、染活、大宗染活、皮活刷油刷色、皮活洗毛、拆旧翻新、织补等
8大类510项价格收费规定。进一步体现洗染业面向群众、服务周到、收费低廉的服务思想。
一直到1985年5月29日,由于部分材料提价、成本和费用增高,对营业量较大的几个主要品
种,调整或新制定收费标准。
1988年4月1日起,洗染、照相业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