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城市规划》
 
 
第二篇 专业规划
 
 
第二章 市政工程
 
 
第二节 排  水
 
 
  宋·金古城体系规划时期 今哈尔滨市区内的5座金代古城,城区面积多为10公顷以上,
其中四方台古城面积达25公顷,平乐古城遗址尚存护城壕1条,城内道路侧沟(俗称阳沟)
排水与护城壕排水,已成为当时城寨的必要设施。
  清代八旗驻防、移垦城乡规划时期 在今哈尔滨市区阿什河西岸形成的莫力街、大嘎哈、
小嘎哈等居民点,以及嘉庆--道光年间规划修建在今市区南部的13座旗屯,仍采用阳沟排水,
即在道路两侧挖掘侧沟,将雨水排至居民点外的低洼处,在横过道路处修筑木构或砖石的涵
洞使雨水流过。这种排水方式一直延用至田家烧锅、元聚烧锅建厂时期。
  《中东铁路附属地城镇规划》时期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规划修建的"松花江新城"
(1903年更名哈尔滨新城,今南西大桥--红军街),仍采用路侧明沟排水。以西大直街为2
个排水分区的分区线,南部排向马家沟,在河沟街形成较大的汇水沟;北部经道里排入松花
江。在道里形成排水明渠(安广街)正阳河(河江街、河润街东侧),同期"中国街"(村,
道里花圃街--西六道街)则经中央大街北段,将雨水排入松花江。
  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城排水明渠哈尔滨站货场段改建为暗渠。
    《商埠城市规划》时期 铁路附属地。为适应开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东铁
路管理局修订了《哈尔滨及郊区规划》,收缩调整了铁路附属地城区用地布局,划定埠头与
新城2区为哈尔滨自治市市区,作为开埠地区,在城市排水方面仍以道路侧沟排水为主。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埠,翌年在正阳河、埠头、八区沿江修筑江堤后,在夏秋季
松花江高水位时期,因雨污水不能自流入江,在汇水渠末端设临时排水泵站。同年,中东铁
路管理局将泵站移交市自治会管理。
  至1916年,在高谊街、井街北端各修建排水泵房1处。1918年,大批俄国人来哈,修建"
纳哈罗夫卡村"时,仍采取道路侧沟排水,汇入正阳河。
  1922年1月,许公路(景阳街)排水沟工程竣工。8月,自治市董事会责成建筑技术规则
立案委员会收集城区内上、下水道资料,着手编制自治市城区排水规划。
  1923年,编制了《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市规划全图》,将原铁路附属地全部划为统一的城
区,但在近期建设的马家沟地区,仍以道路侧沟排水为排水网。
  1924年,在收回铁路附属地主权过程中,由东省特别区接管了铁路附属地内原自治市的
排水泵站。
  1927年,东省铁路公司理事会审定了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市上、下水道建设方案,计划投
资85万卢布,分5年实施。
  1929年,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重印《衔接沟渠章程》(草案、12条)。由于城区居民、
商工企业增加,在人口密集街道,出现了污水运秽车,收费收集运送污水,在原自治市市区
开始修筑下水管道工程,至1931年,全市修筑排水管道31.3公里,原铁路附属地内,绝大
部分地区仍以道路侧沟或阴沟排水为主。
  傅家甸。自行开埠后,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界内绅商议决兴工修筑老江堤(今大新
街址)。此后在夏秋季,松花江丰水期开始在汇水渠末端设临时排水泵站,将雨污水排入松
花江。
  1916年4月,傅家甸马路工程事务所动工修筑道路,仍先行修筑道路两侧阴沟。同年,
江滩地填筑工程、东四家子开埠工程动工,至1918年东四家子地区已建各类工厂40余家,仍
靠道路侧沟排水。
  1919年,滨江县在填筑地的五道街新江堤汇水处添设5架水泵排泄雨、污水。同年,绅
商会议曾提议将五道街泵站移至十四道街。1926年,填筑地地区沿江分段修筑江堤,1928年,
在五道街、十八道街各修筑排水泵房1处。
  1929年2月,滨江市政公所公布《修筑马路阴沟章程》26条。同年,着手编制《滨江市
政改建计划》,将排水工程列为重要工程项目。但直至1931年,今道外区仍为以道路侧沟排
水为主的排水系统,商业街道多将明沟排水改为阴沟排水,居民区则辅以秽水车拉运生活污
水。
  《大哈尔滨都市计画》、《哈尔滨都邑计画》时期 1932年2月,哈尔滨沦陷。5月,日
本关东军司令部提出《大哈尔滨都市计画概要》,在"上下水道"项下提出"因地形的关系,
考虑分数个排水分区,分头于松花江下游某地点集中稀释后放流松花江"的设想。
  1933年7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又在《关于大哈尔滨都市计画基础要领》中提出"从都市
卫生方面考虑,上下水道设施急需实设"。12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在《哈尔滨都市计画案纲
要》的"下水道"项下提出"待下水系统决定后,在城区用地之外设立之"。1934年1月,满铁
经济调查会在《哈尔滨都市计画案纲要》的"下水道"项下提出"松花江右岸城区,其排水分
区大体分为4个,即马家沟河流域、正阳河(应为何家沟)流域、阿什河流域、沿松花江排
水区",并提出"前两者应以分流式(雨、污水分流制),后两者以合流式(雨、污水合流制
)较为适当"
  4月,伪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公布投标招商承办哈市自来水、下水道工程。其排水工程
实施范围限定于松花江排水分区,即北起松花江,南至大直街,西至河鼓街--前进路--康安
路--民安街--通达街一线,东至道外镇江街,1935年试验性动工。
  1936年3月,确定下水道建设计划资金225万元,计划管线总长13.4万米以上。其中干
线12689米,准干线29395米,支线92300米。同时,改扩建高士街(九站)、道外五道街排
水所。干线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渠,准干线与支线采用园形钢筋混凝土管道。同时公告各
房产主修建秽水窖,以便引流入管,并需事前将所绘图纸报于傅家甸事务所审批。
  4月,排水工程首先在道外七--十四道街地区动工,8月,动工修建五道街排水干渠。
  7月,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公布《大哈尔滨都市计画》。1937年,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
制订《水道条例》。1939年6月,道外排水第四分区工程竣工。
  1940年8月,连日暴雨,因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城区多处出现内涝,其中受灾严重
地区有靠近南岗下坎的道里、道外地区和道外十六--二十道街一带及道里新阳路以北地区及
安埠街、安达街一带。
  1942年5月,新安埠(安字片)下水道改修工程动工。同年,因受"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市政工程资金短缺,物资匮乏,进展迟缓。直到1945年,除松花江沿江排水区部分铺设了排
水管网外,全市仍处于道路侧沟排水状态。松花江下游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场也未建,沿江
修建了6处排水泵站和所属6个汇水池(正阳河、高士街、井街、道外五道街、十八道街、二
十道街等俗称臭水泡子)。
  《改良与发展区域规划》时期 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市政府组织主管单位对排水
泵站进行维修,对管网进行清掏。1950年,市人民政府颁布《自来水、下水道业务暂行条例》
,加强对排水事业管理。在抗美援朝、南厂北迁中,对分迁到哈建厂地区,以及新建的农学
院、兽医研究所、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等所在地区均列为发展区,规划修建了下水道工程。
  《哈尔滨市城市初步(总体)规划》时期 1953年,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编制城市初
步规划,将排水工程列入说明书的第八章。规划认为,随着工业建设、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
城市的排水工程必将相应发展。
  1.对排水量增长的预测与排水制式:①、排水制式。城区原有下水道,除南岗区一部
分地区及新建的沙曼屯地区为分流制外,其余地区管网均为合流制。其中用户的污水经化粪
池直接流入下水管道,雨季雨污合流,管径均大,埋设较深,污水处理量大,很不经济,应
逐步将城市排水管网改为分流制。②、污水量增长。按远景规划城区人口为121万人,人均
每日最大污水量为90公升,按时期最大率为1.8计算.③雨水量放算.④工业废水排放量,根
据各厂的实际生产、生活排水量计算。
    2.关于排水分区的划定:①划分为3个排水分区。a.松花江排水区,又细分为二十道
街、十八道街、五道街、井街、高士街、正阳河、老正阳河、顾乡屯8个排水分区。b.马家
沟河流域排水区,又细分为南岗、沙曼屯、香坊工业区、马家沟、太平5个排水分区。c.阿
什河流域排水区,又细分为香坊区、飞机场、三棵树3个排水分区。②各排水区面积计算及
排水制式。
    3.污水排水主要管网工程。①建设3条截流渠。a、沿松花江截流渠。松花江的稀释能
力很大,但沿江8个污水排放口多位于码头等重要地段,影响环境卫生,应设立污水截流渠。
b、沿马家沟河截流渠。马家沟河除暴雨时流量较大,平时流量很小,污水排入后已变成臭
水沟,应在两岸设截流渠。c、沿阿什河截流渠。阿什河平时流量小,沿岸多为稻田,污水
流入后很不卫生,应在香坊、三棵树段设分流或截流渠。②新区建设与旧区增设管网。③污
水泵站的扩建。新筑松花江沿岸截流暗渠在经过原有排水所及马家沟河时,均需设加压站。
  1953年,按规划修筑了油坊街、共乐街、建国街等处排水干渠。翻建了保障街排水干线。
  1954年,改建了安广街排水干渠、二十道街排水干线。平房一二○、一二二厂修建排水
出口及处理场。
  1955年,铺设中山路排水干线和动力工业区排水干线。
  1956年,修筑了东光厂--红旗大街--油坊街--信义沟排水干线。
  同年6月,国家建委在《对哈尔滨市初步规划的审查意见》中对"污水、雨水系统"批示:
"为符合卫生要求,对新建地区排水系统可以尽量采取分流制;在已建成地区是否逐步改合
流制为分流制问题可以作出经济比较后再确定"。
  1957年,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后,扩建了道里井街、道外五道街、十八道街3处排水泵
站,新建了"三不管"(道外二十道街泵站)和江北太阳岛泵站。同年,动工修建平房污水处
理厂,至1958年完成一期工程,因设备不配套长期搁置,后遭破坏。
  1958年,改建了道外沟沿街、北马路排水干线(取代景阳街干线),扩建了井街、十八
道街泵站,改造了一面街排水干渠,填筑了沿江井街、高谊街、五道街3处污水汇水池(俗
称其水泡子)。
  1961年,由建设单位出资修建了部分排水管线,并更换了田地街、共乐街、安国街排水
管线。
  1963年,改造了道外南、北十六道街排水管线。同年清疏、更换排水管道152公里,检
修增设雨水井、视察井1600个,修复污水窖450个,维修更换下水道接户管3100余米。同年8
月,突降暴雨(持续1个半小时,降雨量45.8毫米,道里区达80毫米),全城区积水面积达
1774公顷。
  1964-1965年,修筑东直路排水系统。1965年9月,市排水处学习上海管道施工新方法,
制成一台"项管机",改进了施工方法。
  1966年3月,动工修筑沿江截流渠及三棵树污水处理场(位于三棵树粮库),7月竣工,
渠总长9494米,其中新建管渠8100米,修建了12个沉淀池。
  1967年,修建大方里排水干、支线,修建了地节街、地工街排水支线。
  1969年,修建了哈尔滨火车站排水工程。
  1972年,修筑道里区"安字片"地区排水管网和修筑香坊区工滨路排水干线。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时期 1973年,市革委城市规划管理处开始修订城市总体规
划。
  1.城市排水的状况。城区排水基本是合流制,污水总量日均约6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
与生活污水分别占65%与35%,除道里、道外以及南岗、太平的部分地区直接排入松花江外,
其他地区分别经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阿什河排入松花江。城区汇水面积158.8平方公
里,由地形划分为4个排水区。①沿江排水区。南起大直街,北至松花江岸,西至康安路,
东至马家沟河口,汇水面积26.5平方公里,污水量约16.7万吨/日。污水经6个排水口直
接入江,当夏秋季松花江水位上涨,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入江。在游泳期,为保证江水卫生,
沿江边截流渠,逐段将污水提升到城区下游入江。②马家沟排水区。包括南岗、动力区大部、
香坊区一部分地区,汇水面积55平方公里,污水量约为15万吨/日。上游平房区雨水顺天然
河谷自流入河,进入城区后与城区雨、污水汇合直接流入松花江。③何家沟排水区。包括康
安路、学府路以西地区,汇水面积28平方公里,污水量约为9.8万吨/日。全区污、废水可
自流入何家沟,在城区上游入松花江。④阿什河排水区。包括化工大坝以西、三棵树铁路线
以东地区和信义沟沿岸的香坊区东部、马家沟飞机场南部,汇水面积49.3平方公里,污、
废水量约为18.7万吨/日。上游信义沟段可自流入阿什河,下游阿什河段需提升后排入阿
什河。
  2.存在问题。①排水设施不足,分布不均匀。哈尔滨城区排水管网敷设面积为61.7平
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156平方公里的40%。排水管网3/4分布在道里、道外、南岗3个区,
动力、香坊、太平、平房4个区只有1/4的排水管道,三棵树化工区和哈西工业区只有部分
企业自建管道,分布不匀。在管网密度较大的道里等区的边缘地带,排水设施也较少,有排
水管网地区尚存设施不配套的问题。②排水设施陈旧、失修失养。建国前修筑的排水管渠20
4公里,除35公里已更新外,尚存169公里管渠使用年限已达50年以上,有的脱皮露筋,有的
已无管壁,靠土洞过水,有的主干渠结构已破坏,坍陷严重。在现有泵站的机械设备中,有
22台套属30年代产设备,用于沿江截流的提升,运转中零部件损坏无备件,随时有停机可能。
③大雨时内涝成灾。现有泵站的机排、调容能力与需要达到的能力相差甚远。和污废水量计
算,全市机排调容能力为119.8立方米/秒,但现有机排调容能力为57立方米/秒,尚缺62
.8立方米/秒。加之一些地区排水管径小,坡度、流向不合理,遇有大雨时就内涝成灾。
据调查,城区共有内涝成灾地区26片,面积共600多公顷,受灾居民达10万人之多。

                       1973 年市 内严 重积水 地区 统计 表                
 表2- 28                                                                   

                             积水深度    积 水   积水   降 雨                   
       积 水  地 点                   面 积   时间            积  水 原  因 
                               (米)                  情 况                   
                                       (公顷)(小时)                      
                                                                             
  景阳街与南极 街交叉口         0.9      14.0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二十道街、新道桥一带          0.8      29.9    2.5    大雨     管网不健全       
                                                                             
  靖宇十六道街 至二十道街       1.0      10.0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南马路与承德 街交叉口       0.7-0.8    1.0     1.5    大雨     管网不健全       
                                                                             
  景阳街与承德 街交叉口       0.7-0.8    1.0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钱塘街、五道街泵站前        1.2-1.5    0.8     1.0    大雨  管网不健 全、地势低佳

  富锦街、长春街一带          0.7-0.8    0.3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桥头屯一带                    1.0     24.9    1.5    大雨     无排水设施       
                                                                             
  太平区东大坝 内               1.5    24 9.0   常年   大雨     无排水设施       
                                                                             
  宏伟路与先锋 路交叉口一带   1.0-1.2   37.4     4.0   大雨     无排水设施       
                                                                             
  南直路南段                  1.2-1.5   22.4   常年   大雨     管网不健全       
                                                                             
  东直路(太平区政府)一带      0.7       7.5    1.0   大雨    设施不健全       
                                                                             
  北棵街一带                    1.0      11.2   7.0   大雨    无排水设施       
                                                                             
  南马路与石头 道街交叉口     1.2-1.5    1.3    3.0   大雨     地势低洼         
                                                                             
  田地街与南极 街交叉口       1.2-1.5    1.3    3.0   大雨     地势低洼         
                                                                             
  新阳路与安顺,安松街交叉口  0.8-1.2    2.5    2.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高谊街与东风 街交叉口       0.5-0.8    7.5    3.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正阳河一带                    1.0    12 4.0  3.0   大雨  地势低洼 、设施不健全

  安隆街一带                  1.2-1.5    2.5   2.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木介街一带                    1.5       2.5   2.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中山路(省政府)一带          1.0       7.5    2.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辽源街至马家 沟河一带         1.0      12.5    2.0   大雨    无排水设施       

 续表 2-28                                                              
                                                                          
                              积水深度  积 水  积水   降 雨                
       积 水  地 点                  面 积  时间            积  水 原  因
                               (米)                情 况                
                                     (公顷)(小时)                   
                                                                          
  文化公园一带                0.4-0.5   2.5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王兆屯铁道口 一带             0.7      1.0   1.0   大雨      管网不健全   
                                                                          
  通乡街、进乡街一带            1.2     25.0   2.0   大雨      无排水设施   
                                                                          
  通站街至香坊 火车站一带       0.7      0.5   3.0   大雨      无排水设施 
  
④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体。城区每日有60万吨污、废水排入江河,并有部分
污水在明沟排放中渗入地下。其中40万吨/日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如向何家沟排
放的工业废水含氨氮17.7毫克/升、氰化物0.5毫克/升,沿江排水口的污水含酚达36毫
克/升,超过国家规定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的几倍至千倍。化工区的工业废水沿明沟排入附近
洼地,十几年来大面积污染地下水,使浅水井水无法饮用。工厂与居民至城内用车拉运自来
水饮用。
  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尚属空白,1966年所建沿江截流渠与污泥沉淀池,因设施不配套,至
今尚未正式运行。
  3.规划构想:①规划原则。为逐步建成城区合理的排水体制、排水设施系统,保护环
境,化害为利,节约投资,发挥效益,充分利用已有排水设施,规划采取合流制、截流式合
流制、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在新建区采用分流制,旧区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新建与改建
成为分流制,对旧区原有合流制系统,逐步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并保留一定数量的
雨水排水明沟。
  污、废水处理,本着先初级后高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原则,按各排水区的汇水条
件以及河道实际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近期主要集中力量搞好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的中间试验,在取得有关设计参数后,建造1座小型正规2级污水处理厂和1处氧化
溏汽水处理系统。远期再兴建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至2000年达到城区全部污、废水经处理,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排入江河。②规划采用的有关数据。③近期(1982-1985年)规划。污
水总量为7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其中1万吨/日的污水由阿什河口哈东
污水处理试验厂作2级处理,2万吨/日的污水由平房三家子氧化塘作一级处理。排水设施,
城区排水管网总长553公里,新增排水管渠148公里,管道密度4.14公里/平方公里。扩建
江北、正阳河、老正阳河3座泵站,新建化工区1座泵站,总排水能力为44.2立方米/秒。
规划共需投资8407万元。④远景(1986-2000年)规划。污水总量为164万吨/日,污水处理
能力达到164万吨/日,全部污水平均达2级处理。其中1万吨/日污水仍由近期建造的哈东
污水处理试验厂作2级处理,其余163万吨/日污水分别由处理能力为78万吨/日的哈东污水
处理厂、32万吨/日的化工污水处理厂、11万吨/日的香坊污水处理厂、11万吨/日的任家
桥污水处理厂、11万吨/日的道里群力污水处理厂、1.4万吨/日蝗太阳岛风景区污水处理
厂、4.6万吨/日的松浦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的平房老五屯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的平
房三家子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作二级处理。群力、任家桥、香坊3座污水处理厂的设置,既
能缩小污水截流渠的口径和下游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又可同时为何家沟下游、马家沟中下游、
信义沟中下游提供较洁净的水源用以改善环境,充实水面,防止形成干沟。排水设施。市区
排水管网总长1484公里,其中分流制为847公里,合流制为556公里,截流渠81公里,管道密
度6公里/平方公里。改建高谊街、井街、五道街、十八道街、"三不管"、哈东等泵站,新
建信义沟口、化工区北、东江桥等泵站,总排水能力55立方米/秒。排水体制。沿江排水区
中的道里区、道外区,马家沟排水区中的南岗区,主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其中有
条件地段,在新建或改建中形成分流制。阿什河排水区中的化工区、信义沟流域,马家沟排
水区中的马家沟飞机场地区和动力区,以及何家沟排水区都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其中信义
沟上游及何家沟排水区中已建成的合流制管道仍予保留。

                          各 排水 分区规 划污 水量 表                         
 表2-2 9                                                       单位:万吨/日

      排 水  区  名  称         -1980年        -198 5年        -200 0年   

      一、沿江排水区              16.7             20.7              43      
                                                                              
          江   北               2.5              3.1               6      
                                                                              
          江   南              14.2             17.6              37      
                                                                              
      二、马家沟排水区            15.0             18.6              45      
                                                                              
      三、何家沟排水区             9.8             12.2              25      
                                                                              
          何家沟上游               3.3              4.1               8      
                                                                              
          何家沟下游               6.5              8.1              17      
                                                                              
      四、阿什河排水区            18.7             23.2              51      
                                                                              
          化工 区 南               6.9              8.6              19      
                                                                              
          化工 区 北               3.0              3.7               8      
                                                                              
          信 义 沟               8.8             10.9              24      
                                                                              
                                  60.2             74.7                      
        合    计                                                 164     
                               计算取用 60      计算取用 74   
                
    1972年,市城建局学习齐齐哈尔市"引污治嫩"的经验,提出"冬储夏灌"的西灌工程,计
划将何家沟污水于下游提升排放至四方台以南地区,形成氧化塘(1973年2月动工,1974年
停建,1986年工程作废)。同年,动工修建的公滨路排水干线工程,1973年开始扩展至菜艺
街、新承街、三辅街支线,使这一地区排水管网配套(1978年完竣)。
  1974年,修建了通顺街排水干线。1976年,修建了抚顺街排水干线、通达街排水干线(
1980年完竣)、哈东排水泵站和截流渠(1981年完竣)、宏南路排水管网配套工程以及通河
街排水管线。
  1979年,修建了东直桥南排水系统。同年7月18日,一场暴雨,使全市有24883户居民房
屋漏雨、灌水。
  1980年,改造了高谊街排水泵站。同年7月8日,一场暴雨(最大降雨量65毫米以上),
全市7951户居民室内进水,124户房屋倒塌。
    1981年,修建了化工区排水泵站和排水干线。1982年2月,整治马家沟一期工程动工(
中山路西侧修筑永久性护坡)。同年,修建了工农路地区排水工程和职工街管网配套工程(
1985年完竣)。
  1983年,修建了学府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的排水系统,修建了乡政街、乡华街地区排
水管网配套工程。1983-1984年,修建了桦树街--先锋头道街地区排水管网。
  1984年,扩建了正阳河排水泵站,修建了封闭式调节池,填平了道里区最后一处"臭水
泡子"(污水汇水池)。同时,动工修筑了河润街大型排水干渠。
  1985年7月,市人民政府颁布《哈尔滨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同年,在正阳河泵
站东侧修建了新正阳河排水泵站,在"三不管"修建了排水干渠,还修建了哈同路排水工程。
1985-1987年,修建了民生头道街--三道街地区排水管网。
  1986年,配合埃德蒙顿路建设,修建排水配套工程。同年,配合马家沟飞机场开发,修
建了黄山、嵩山、红旗、泰山等4条路的排水干线,修建了医药仓库--化工六厂排水支线、
新亭街排水支线。修建了进乡桥配套排水工程。1987-1988年,改建了五道街排水泵站。
  1987年,改造排水管渠16.18公里,新建管渠19.43公里,完成了"三不管"泵站改造,
在原汇水池处修建了有效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封闭式钢筋混凝土调节池1座,建设了排水能
力为1.66立方米/秒的排水泵站1座。新建了新一泵站、红旗桥泵站,新增机排能力5.79
立方米/秒,解除了新一、"三不管"地区的内涝。同时,对五道街、十八道街、太阳岛3座
泵站进行了改造。同年开始污水监测工作。至年底,建成区内排渠共有674公里(其中市政
系统外管渠112公里),雨水联络管线6244米,排水泵站19座,机排能力94.72立方米/秒
(其中排涝能力72.63立方米/秒),城区排水管网密度为4.32公里/平方公里,排水服
务率达53%。
  1988年,为深化总体规划,对市排水专业规划进行了调整。
  规划目标。近期(1990-1995年),排水管线面积普及率达到65%,污水处理率达到10
%,污水机排能力达到95万吨/日。远期(1995-2005年),排水管线面积普及率达到80%,
污水处理率达到60%,污水机排能力达到170万吨/日。
  实现规划的措施。统一规划、分区分期实施,对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管网,对新旧区结
合地带尽量采用分流制,对旧城区直泄式合流制改为截流式合流制,控制工业废水污染,按
行业、性质制订用水定额,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用经济手段压缩工业废水排放量。
  实现规划的步骤。近期,重点完成马家沟河污水截流工程,在马家沟中上游修建日处理
污水能力为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增设合流制泵站3座,新建管道200公里,清除城区主
要易涝区,达到中雨不积水;治理改造现有排水明沟。远期,实现干支管网配套,达到大雨
无内涝;完成何家沟、信义沟综合改造工程,达到城区无污水明沟;重建松花江南北两岸沿
江污水截流渠;修建哈西、化工2个工业区的排水管网;新建哈东、化工区、香坊、道里群
力、太阳岛、松浦、平房老五屯等8处污水处理厂。
  同年,城区污水量已达69万吨/日。排水工程主要配合北环路建设、8片危棚房改造、9
座桥梁建设进行,在学府路改造中完成了排水工程,修建了乡里街排水管线。
  1989年8月"全国首届排水设施有偿使用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同年,排水工程仍配合
市7片危棚房改造、4座桥梁、3条街道等重点建设工程进行。
  1990年,完成与5片危棚房改造、3条街建设等重点工程的排水配套建设。还提出了《哈
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建厂的可行性报告》。同年,城区各类排水管渠已达753.74公里。
其中非市政系统为105.15公里,大口径(1000毫米以上)管渠78.71公里,过街雨水管22
.39公里,建成区管网密度达3.7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共有排水泵站20座,其中中继泵
站3座,机排总能力达112.84立方米/秒。但是,尚无一处污水处理厂。
 
     
  附件:显示原文件
显示原文件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