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4月,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管理,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平房地区的几家工厂服务的一所综合性的二四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哈尔滨市第三医院。该院是平房地区的急救中心。医院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7.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拥有床位603张。设有3个门诊部、1个住院部、13个临床科、18个医技科、4个研究实验室、6个厂内保健站、4个地段防治站。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医药》编辑部亦设在该院。现有职工1 087人,其中医务人员702人,有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7人,主治医师(含相应职称)122人。进入80年代,先后购置了日立、岛津X光机、彩色荧光眼底照像仪、心脏功能检查仪、生化自动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甲皱微循环仪、近视眼矫正仪、欧林巴斯胃镜、体外干性超声碎石机、麻醉呼吸机、肺功能测定仪、高压氧舱、超声仪、肾功能测定仪等仪器设备。
1987年该院的超声科和眼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4大重点专科中的两大科。眼科又被航空航天工业部命名为眼科医疗中心。泌尿外科于1984年引进欧林巴斯电切镜,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等疾病,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骨外科开创了我国最先采用大开槽手术一次性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先例,骨折外固定器在全国骨伤科学会上获华陀金像奖。心血管内科引进日本遥控心脏监护仪等仪器,通过起搏除颤动态心电图,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控制在1O%以下,达到国家级水平。神经内科,在全省首先将电脑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1986年在该院举办了全国第一期脑脊液细胞学学习班。血液内科利用单倍体相同的骨髓细胞输注和移植治疗急性再障Ⅰ型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王安信 赵东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