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厂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南岗区在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特别重视工厂建设。据1989年统计,全区629个独立核算企业,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2.8万平方米。其中,区直属工业占地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街道_工业企业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乡镇企业占地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校办工业企业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二、机器设备
建国初期,仅有简易皮带车床,以人为动力。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普通车床,用电动机、柴油机作动力。60年代初,机器设备逐年增加。70-80年代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据1990年区直属企业、街道骨干企业、乡镇办的直属企业和校办企业调查表明,南岗-区工业系统设备总台(套)数为6 663台(套),人均占有设备台(套)数为0.15台(套)。其中,区直属工业企业设备总台(套)数为1 708台(套),人均占有为0.16台(套);街道工业企业设备总台(套)数为3 900台(套),人均占有0.15台(套);校办企业设备总台(套)数为170台(套),人均占有0.17台(套)
从设备性能看,金切设备区直属企业430台(套)、街道企业102台(套)、乡镇企业750台(套)、校办企业50台(套)。锻压设备区直属企业156台(套)、街道企业66台(套)、乡镇企业300台(套)、校办企业25台(套)。焊接设备区直属企业51台(套)、街道企业48台(套)、乡镇企业250台(套)、校办企业30台(套)。锅炉设备区直属企业51台(套)、街道企业20台(套)、乡镇企业100台(套)、校办企业5台(套)。汽车运输设备区直属企业50台、街道企业80台、乡镇企业300台、校办企业15台。电力设备区直属企业51台,8 453干伏安。街道企业39台,1 789干伏安。乡镇企业为200台,32 000千伏安。校办企业15台,1 359千伏安。
三、技术改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岗区工业均属东北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设备,技术工艺十分落后。50年代,在"技术革命、技术革新"运动中进行改造。60-70年代,逐步淘汰一些落后设备。1986年,南岗区制订工业技术改造规划,发展工业开始走上以内涵为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路子,推进企业科技进步。1987-1990年,南岗区工业系统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达6 300万元,更新改造项目170个,引进先进设备30多台(套)。包装印刷厂从日本引进一套POH-45MWLH型全自动商标印刷设备,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填补哈尔滨市空白。哈尔滨市红旗锅炉厂的H50-25型半自动金属带机床、双头弯管机、全液压20×2500剪板机;哈尔滨市自动化仪表仪器七厂的两套标准电能表、CD3高精度仪表校验台;哈尔滨市第二轻工机械厂的T4240双柱座标镗床;哈尔滨市抽纱厂从瑞士引进的81040型自动飞梭刺绣机;哈尔滨市灯具厂的DK-3320切割机、TDV35-31513B液压机、WA67Y4-0A折边机;哈尔滨市电站管件厂的中频加垫液压弯管机等,都具有8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