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邮政街道
邮政街道建于1946年4月,位于南岗区东北部,北起一曼街与道外区毗邻,东邻三姓街,西止吉林街,南至河渠街,面积0.9平方公里。1990年,有居民委员会34个,居民组521个,11 472户,人口39 42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鞍山街32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办企业飞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至1990年有工业企业28个,职工475人,主要产品有便携式电焊机、钢窗、彩色塑料包装袋等21种,产品行销省内外,完成产值1 001万元,实现利润90.5万元,上缴税金30.9万元。
邮政地区有驻街商业企业53个。街办商服网点8个,职工83人,固定资产7.6万元,年销售额80.9万元,利润7.1万元。
在发展街道经济的同时,邮政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驻街哈尔滨市第七十一中学被省教育委员会授予甲级职业中学。第六十九中学是市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在市区名列前茅。街内有小学两所,大型幼儿园两所,个体幼儿园13所,入托儿童1 100名。1983年街道开展创建文明楼院活动,至1990年,共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楼院182个,有12个楼院实行全封闭,80%的大院进行绿化彩化,其中东煤大院(民益街6号)有园林美景、运动场、儿童乐园、立体雕塑,曾接待国内外参观1 137人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楼院。邮政街道办事处198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89、1990年被评为市先进街道办事处。
二、革新街道
革新街道建于1946年,始称教堂街道,1953年改为革新街道,此后多次易名,1980年1月复称革新街道。
革新街道位于南岗区中部偏南,东临光芒街和奋斗路街道接壤,西至文明街与文化街道为邻,南至省政府与动力区相连,北到马家沟河与花园街道毗邻,面积为1.21平方公里。1990年,全街有16个居民委员会,528个居民组,10 118户,人口35 401人。街道办事处位于文平街8号。
境内有省政府机关、省公安厅、86001部队、省物资贸易中心、省检察院和省商检局等单位。光芒街22号是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机关旧址。
街办工业始于1960年,至1990年,已建立13个厂点。1969--1989年的20年中,街办工业产值、利润、税金每年以10%速度递增。1990年社会总产值654万元,利润34·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3万元,利润26.2万元。街道商服业从1978年至1990年发展到34家,有百货日杂、饮食副食、旅店、理发、修配等行业,年销售额29l万元,利润8.1万元。
驻街大单位有和平盹、银河、蓝天等大型宾馆和中直单位风华机器厂。地区文教事业在解放后发展较快,街办托儿所、幼儿园12所,入托儿童400余人;驻街文教单位有市工人文化宫、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解放小学校,这些设施为发展和丰富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活动场所。
三、燎原街道
燎原街道建于1946年8月,始称新发街道,1958年改为燎原街道,地处南岗区东北角,北与道外区大方里为邻,南到马家沟河边,东至太平桥与太平区接壤,西以三姓街与邮政街道分界,面积3平方公里。1990年全街辖27个居民委员会,620个居民组,13 388户,人口51 443人。街道办事处位于公安街55号。
1969年街道工业开始起步,至1990年,有包装托运、木制加工、纸制品、机电设备、服装等5行业30个厂点,职工462人,主要产品有木制品、大理石加工、变压器等,年产值700万元,利润9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0年,有集市2处,设摊位755个,经营轻工、肉类、水产、蛋禽、食杂、果菜等商品。有全民、集体、个体、商服饮食网点169家,经营五金电料、建材、土产、日杂、交通器材、百货、副食、蔬菜和冷饮、照相、美发、修理、服装、旅店等。
辖区内新发小区,俗称"落马湖",草房成片,危房成串,春怕火,夏怕水,居住条件十分恶劣。1986年实施开发改造,至1990年总开发面达70万平方米,78栋高楼拔地而起,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8平方米提高到7平方米。这里商业服务网点、市政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齐全配套。昔日“落马湖”如今已成为现代化居民住宅区。
辖区内有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中共南岗区委党校、哈尔滨文化公园、极乐寺、文庙、省冰上运动基地等文化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大工厂有哈尔滨卷烟厂、哈尔滨中药二厂、哈尔滨服装一厂等。
四、荣市街道
荣市街道前身为义州街道,建于1946年,先后改称星火公社、向东公社、荣市公社,1979年定名为荣市街道。
荣市街道位于南岗区中部,东以吉林街为界同邮政街道相邻,南隔马家沟河与奋斗路街道、革新街道相接,西以红军街为界同花园街道、松花江街道相连,北以铁路为界同道外南马路街道接壤,面积为2.2平方公里。1990年辖18个居民委,437个居民组,7 846户,人口23 366人。办事处设在大直街149号。
街道企业起步于1958年,先后办起服装厂、标牌厂、木型厂、电讯器材厂等一批小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工业和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至1990年,有工业厂点13家,有街办商服企业134家,固定资产l 538万元,流动资金2 328万元,已形成誊写、标牌、晒图、描图、机械、化工、化学、工业修理等行业,主要产品有数控火焰切割机、可调红外线炉、地板胶粘剂、"散雪"化妆品和洗发护发香波等。1990年产值2 030万元,利润150万元。
荣市街道于1986年创建文明楼院以来,至1990年,达标率达65%,其中达省级标准的邮政街87号文明楼院,被市、区誉为"园林式"大院。
荣市地区有驻街商服企业680个,其中,全国唯一的人防工程地下商业街、全国最大的奋斗路副食品商场、秋林公司、哈尔滨百货大楼等都座落在辖区内,使荣市街道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服业中心地区之一。
五、花园街道
花园街道建于1946年10月,初称木介街道,1953年12月改称花园街道,后多次易名,1979年复称花园街道。位于南岗区中心地段,东起红军街与荣市街道相邻,西至护军街与曲线街道接壤,北止马家沟河与革新、文化街道为邻,南止大直街紧临松花江街道,面积1.9平方公里。1990年辖居民委员会14个,居民组405个,8 984户,39 09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木介街44号。
驻街主要单位有省人大常委会、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饭店、花园邨宾馆、北方大厦、绿海宾馆、省展览馆剧场、哈铁文化馆、省京剧院等110个。
1988年10月,街道办事处筹集资金4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家高科技园区,总面积1 000平方米。进入园区的有5家科技公司近40名科技人员,在已取得的成果中,动物动态测试仪填补国家空白,获1989年国家星火计划适用技术展销会银奖。
1990年,花园街道企业发展到41家,其中工业企业21家,商服网点20个,共有职工800人,聘用科技人员27人。固定资产230万元,流动资金320万元。主要产品有亚麻烘干机、抽板顶升燃烧机、电冰箱电子温控器等27种产品畅销省内外。1990年全街实现产值1 642万元,利润127.5万元。
境内共有街路20条,其中一类街路2条,二类街路5条,三、四类街路13条,全部实现柏油化。有绿化树4 775株,绿地4 341平方米;单位庭院绿化树18 804株,居民庭院植树1 698株。
六、文化街道
文化街道建于1946年10月,隶属马家区,1949年9月,南岗、马家两区合并后划归南岗区。1967年4月改称"东风公社",1973年恢复文化街道。
文化街道位于南岗区南部,东至文明街与革新街道相邻,西到文政街,南止和平路与动力区接壤,北以马家沟河为界与花园街道相邻,面积2.4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在文兰街26号。1990年有21个居民委员会,400个居民组,8 158户,人口27 892人。
街办工业发展较晚,1973年成立工业总厂,下属五金、电器、制桶、建材等1 0个厂点,年产值11.1万元,利润1.7万元。1979年成立文化劳动服务公司,下属维修队、木器、冷饮店等4个厂点。1990年,文化街道工业总产值达405万元,利润20.2万元。文华糖果食品厂生产的寿桃已打入省外市场。
境内有哈尔滨发电厂和哈尔滨市电车公司,2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发电厂和电车公司建立党组织,30年代初曾爆发著名的电车工人反日大罢工。1946年哈尔滨解放初,刘英源等先进工人为恢复哈尔滨供电作出巨大贡献。发电厂现已成为哈尔滨供热供电基地之一。驻街主要单位还有省司法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水利厅等15个省直机关。
七、芦家街道
芦家街道建于1946年10月,此后多次易名,1979年复称芦家街道。位于南岗区东南部,东靠宣庆街与原马家沟飞机场接壤,南起分部街与革新街道相连,西止比乐街同奋斗路街道毗邻,北至平准街连接大成街道,面积1.5平方公里。1990年有31个居民委员会,610个居民组,15 295户,人口50 688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宣智街30号。
街办工业创办于1958年,1972年成立街道工业总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内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1985年芦家板金厂率先跃入区属产值超百万元企业。1990年,芦家街道有工厂21个,职工457人,固定资产37万元,流动资金96万元,产品20种,总产值65l万元,利润31.5万元。
1988年,芦家街道投资20万元,在宣化街建起270平方米的商服业用房,至1989年,宣化街共有街办与驻街的汽车配件商店22家,形成全省闻名的汽车配件和汽车修理一条街。1990年,芦家街道商服业网点发展到15家,职工173人,其中汽车配件商店5家,食杂商店3家,机电五金门市部4家,蓄电池、药品、废品收购站各1家,有固定资产19.5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2万元,商服业年销售额731万元,利润13.6万元。
解放初,街道内居民住宅多为棚户旧房,32条街路也多是泥土路,到1990年,拓宽宣化街,改造铺设沥青路面19条,沙石路12条,安装下水管线11 410延长米。开发改造棚危房391 600平方米,是解放前居住面积的35倍,5 400户迁入新居,占总人口的30%。
八、松花江街道
松花江街道建于1947年5月,称车站街公所,1953年改称松花江街道。位于南岗区中部哈尔滨火车站前,北与道里区隔铁道相望,东至红军街,南至西大直街,西至教化街,面积1.05平方公里。1990年辖20个居民委员会,581个居民组,11 574户,43 191人,办事处设在建筑街48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松花江街道借助哈尔滨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座落于本地区的优势,从一个纯居民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繁华的商业服务区域,至1990年,有街办商服饮食网点23家,年销售额9 703万元,利润28.6万元。市场摊区4个,设120个摊床,45个封闭式门市房,个体商贩691家,年成交额600万元。1988年建成的哈尔滨站前农贸批发市场,横跨邮政街、民益街和建筑街,总面积34 988平方米,可同时储存30万公斤果菜,1990年成交额达5 200万元,成交量3 300万公斤,平均每天向市场提供果菜20万公斤。
1978年以后,松花江街道的街办工业企业发展很快,至1990年,工业企业达25家,职工843人。主要产品有汽化油炉、铝合金门窗、五金电器、纸袋、棉纱、玻璃制品、涂料、汽车棚靠、木制品、大理石板材、摩托车汽缸等40多种,产值975万元,利润63.27万元。
辖区内驻街单位主要有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分局、黑龙江省服务局、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局、南岗税务分局、天竹宾馆、北苑饭店、华侨饭店、龙铁大酒家、北秀宾馆、哈尔滨香港丽晶美食中心和黑龙江省交通厅招待所等。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北方剧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南岗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座落辖区内海城街48号。
九、通达街道
通达街道建于1947年5月,其辖区东起西大桥哈铁滨绥线与曲线街道相邻,西至通达街与七政街道接壤,南以动物园与动力区为界,北止三孔桥以京哈线与道里区相连,面积为2.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在松明街7号。1990年,管区有26个居民委员会,460个居民组,9 754户,32 504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办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组建劳动服务队,建筑维修队。1984年,有工商建筑企业网点12个,年完成产值170.2万元,利润6.4万元。1988年,劳动服务公司中又分出企业公司。到1990年,两个公司共有厂点40个,其中,工业18个,商服业22个,完成产值86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
1974年,创办街道文化站,活动室面积80平方米,内有图书、刊物和体育器材,开展图书借阅和文体活动,至1990年,每个居民委员会都设有一个文化活动点。辖区内的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自制骨伤药剂、传统整骨、针灸、按摩等独具特色,闻名全国,日本、美国、苏联以及港澳侨胞等多次来此观摩学习。
十、奋斗路街道
奋斗路街道建于1947年7月,始称国课街道,1980年改称奋斗路街道。地处南岗中心地带,位于马家沟河南岸,与荣市、邮政街道隔河相望,西至光芒街与革新街道毗连,南与芦家街道接壤,东以大成、芦家街道为邻,面积2.3平方公里。1990年,辖区内设居民委员会24个,居民组18个,人口57 66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比乐街129号。
1958年,街道工业开始起步,到1990年,已发展为9个行业16个厂点,产品有小五金、断线钳子、变压器材、消防器材、汽车内燃机轮、矽钢片等。年创产值500万元,利润29.1万元。
辖区内奋斗路两侧商业网点云集,有百货、药店、食杂、粮油、五金电料、化工、电子、建材水暖、汽车配件等10个门类43个网点。1985年,革新街农贸市场重新扩建,总面积2 039平方米,有固定商亭74个,顶棚式摊床110个,摊位380个,日上市量30余万公斤,日成交额5万元以上。
辖区内文教卫生设施较多,有南岗区红十字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产院、诊所8处,中学l所,小学3所,幼儿园3个,个体托儿所22个。奋斗业余文化技术学校自1979年创办以来,有179人考入普通高等院校,800多人考上电大、业大、职工大学,1 200多人考入中专,近2 000人考入技校,500多人考入国营企业,同时还为外县培养850名英语教师和500余名军地两用人材。1984年奋斗残疾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以来,面向全市招收残疾青年免费入学,到1990年,已培养残疾青年204人。1980年以来,新建住宅774 038平方米,至1990年,已有12 578户居民迁入新居。辖区内有居民楼院284个,其中省级文明楼院5个,区级文明楼院105个。
十一、大成街道
大成街道建于1948年,1954年改称鼎新街道,1978年又称大成街道。位于南岗区东北部,北到马端街、先锋路,东与新春乡鼎新村为邻,南至平准街与芦家街道接壤,西南与奋斗街道毗邻,北靠马家沟河与邮政、燎原街道隔河相望,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为1.74平方公里。1990年,辖区内有居民委员会18个,居民组320个,8 141户,总人口30 80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宣化街7l号。
街道工业起步较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办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至1990年,有配件、建材、电器等10个门类35家企业。主要产品有测试电缆、三芯电缆、拉金线、软轴软管、地板块、钢窗、电器设备等20多种。完成产值830万元,利润30万元。
1985年,在人和街东端至宣化街建集市贸易市场一处,面积1 700平方米,与大成街市场形成区域贸易中心。街道内还有个体食杂店、饭店、农杂商亭、旅店、修理服务部等网点79处,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驻街大专院校有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科研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大工厂有黑龙江省筑路机械修造厂、哈尔滨电池厂、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二厂等。辖区内共有居民楼院518个,自1980年开展建设文明楼院活动以来,1990年有区级文明楼院77个。
十二、曲线街道
曲线街道建于1953年10月,先后易名"幸福之路人民公社"、"幸福之路分社",1981年又改称曲线街道。位于南岗区的中心地带,与松花江、花园、通达等街道相毗邻,东起教化街,西止滨绥铁路的西大桥,南起马家沟河沿,北到哈尔滨火车站货场的铁路线,面积1.05平方公里。1990年,辖14个居民委,368个居民组,6 172户,人口23 069人。办事处设在西大直街272号。
1983年,曲线街道有工业、商服业网点33个,职工1 285人,固定资产85万元,流动资金78万元。1990年社会总产值为1 500万元,利润为70.8万元。1980年建立文化站活动室,面积达60平方米,藏书近千册,有文艺骨干20多人。自1985年以来,共办文化、会计知识学习班20余期,参加学习的有街办企业职工和社会待业青年780余人。1987年12月19日,以曲线街道"红花映兰天"为主题的文艺专场,拉开南岗区首届"冰雪百花节"的序幕,地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990年,全街有区文明楼院96个,其中,新建区文明楼院4个,封闭大院5个。境内绿化覆盖面积3万多平方米。
十三、和兴路街道
和兴路街道建于1954年,先后称"红星分社"、"红星人民公社"。1980年,"红星人民公社"分为清滨、和兴两个街道。和兴街道位于南岗区西部,东起和兴路与七政街道隔道相望,西至学府三道街与哈西街道毗连,南临马家沟河与动力区为界,北至清滨路与清滨街道相邻,面积为2.73平方公里。1990年,全街有1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为29 049人。办事处设在和兴七道街副62号。
街道企业发展历史较早,1958年创办翻砂、利废、制鞋、白铁加工、铆焊、自行车修理等企业网点。1990年有工业企业24个,职工达700余人,有印刷、涂料、汽车修配、机械加工等行业,主要产品有减磨剂、防冻油、黑板浆、冷拔钢丝、木器家具等,年产值550万元,利润30万元。有食杂、五金电料、建材、饮食等处商服网点,年销售额320万元,利润3万元。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委办商服业有很大发展,到1990年,有食杂、饮食、理发、服装、家电维修、铁木家具等服务网点88处。
辖区文教科研等单位较集中,主要有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黑龙江省青年干部学校、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黑龙江省邮电学校、哈尔滨市化工学校等。1986年创办街道文化站,面积150平方米,藏书2 000余册,并成立业余京剧队、评剧队和秧歌队,199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先进文化站。
十四、哈西街道
哈西街道建于1961年,先后易名为"哈西分社"、"抗大分社"。1980年1月,抗大分社又划分为哈西街道和保健路街道。哈西街道位于南岗区西部城乡结合部,北至工电路和学府头道街与清滨、和兴街道接壤,东部和跃进乡的白家堡村相连,西邻哈大线铁路和王岗镇红星村为邻,南至学府四道街同保健路街道及王岗镇永丰村分界,面积为9.6平方公里。1990年,有41个居民委,478个居民组,9 475户,人口为32 480人。办事处设在学府四道街3号。
街道企业始于1964年,当时成立哈西工业联合工厂,创办厂点24个,职工 l 400人,年产值40多万元,利润为5万多元。1990年,街办企业管理机构更名为经济办公室,下属18个厂、组,其中工业企业有哈西机电设备厂、哈西印刷厂、哈西五金制钉铆焊厂等7家,建筑运输业2家,修理业2家,旅社、饭店、理发、照相等服务业5家。1990年产值为413万元,年利润24.8万元。
1980年开辟了学府三道街集贸摊区,占地面积为5 400平方米,摊区内设有食杂、粮油、服装、裁剪等亭店和肉类制品、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等各类摊床,日成交额达2万余元。
辖区西半部为工业区,有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哈尔滨制氧机厂、哈尔滨市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等15家企业;东部为学府科研区,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黑龙江林业教育学院、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13家科研教育单位。
十五、七政街道
七政街道是1980年由原通达街道辖区划出一部分组建的。位于南岗区城区的中心地带,东起通达街与通达街道相连,西至和兴路与和兴、清滨街道毗邻,南临哈尔滨动物园,北以哈长铁路线与道里区分界,面积为1.02平方公里。1990年,辖16个居民委员会,369个居民组,10 542户,人口36 464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元士街56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企业发展很快,至1990年,街道企业发展到58个,其中工业企业18个,建筑企业30个,商服企业10个,年产值达900万元,利润50万元。1987年以来,委办企业有很大发展,1990年,已登记开业的有71家,从业人员480人,年产值17万元。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街区高层建筑拔地而起,1983-1990年,全街先后建造住宅楼84栋,改造危房总面积38万平方米。辖区有街路23条,自1983年以来,全部实现柏油化。1990年,全街绿化覆盖面积达3 783平方米,修建花坛99处,植树1 154株。
驻街单位主要有黑龙江省劳改局、黑龙江省微波通信总站、白天鹅制药厂、省电影机械厂、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哈尔滨市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黑龙江焊接研究所、哈市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兴副食品商店、哈尔滨华夏大酒店、飞龙宾馆等56家。
十六、清滨路街道
清滨路街道是1980年3月由原红星人民公社划分出一部分而建立的。因辖区以清滨路为轴心,故称清滨路街道。
清滨路街道位于南岗区西部,东北起和兴路,西南止工电路,东南起清滨路,西北止哈大铁路线,面积为1.48平方公里。1990年,有16个居民委员会,305个居民组,6 387户,人口23 408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和兴七道街62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工业发展很快,1990年,有街道工业厂点12个,职工464人,年产值365.25万元,利润27.83万元,上缴税金6.12万元。街道建筑业有清滨建筑工程公司,职工为220人,产值507万元,利润15.30万元。街道商服业网点18个,有商店、摄影、镶牙、修表、旧物收购、饭店、旅社、包装等8个行业。年营业额166.93万元,利润2.26万元,上缴税金1.67万元。1990年10月,为科技兴街而创建的清滨高新技术园区落成。园区位于和兴三道街中段东侧,总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已陆续引进制冷、通讯技术、生物工程、医疗、新材料等高新技术。
清滨地区有两个农贸综合市场,清滨综合市场位于和兴路,面积为4 000平方米,设商亭58个,经营品种有蔬菜、蛋禽、肉类、水产、食杂、水果、服装、百货、农杂、粮油、花鸟鱼等,年成交额在500万元。延兴农贸市场位于延兴路,面积为1 008平方米,摊位170个左右,主要经营蛋禽、蔬菜、水产、农杂、服装、小百货等,年交易额达500万元。
辖区内有大直街、清滨路、学府路、延兴路,共有11条公共电、汽车线路由境内通过,街区交通四通八达。
十七、保健路街道
1980年3月,原抗大公社划分为哈西、保健路两个街道。保健路街道位于南岗区西南部,东起哈平路,西至王岗镇永丰村,南与动力区朝阳乡前进村接壤,北至学府四道街。面积10.6平方公里。1990年辖33个居民委员会,600个居民组, 1 754户,人口47 65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学府四道街3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90年有街道工业和商服厂点18个,其中,工业生产有尾毛加工、铸造、翻砂、化工、汽车修配、机电修配等11家;商服业有食杂商店、建材商店、旧物收购站、照相馆、旅店、饭店等7家。产值达470.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3.27万元,利润16.18万元。1986年以来,委办事业有很大发展。至1990年,有委办手工业生产点7处、饭店21家、食杂店49家,就业人员210人。
解放前,保健路地区人烟稀少,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厂房、学府科研楼群拔地而起。驻街单位日益增多,到1990年,驻街主要单位有37家,其中有9所科研所、5所大学、8所中等专业学校、4处医院、11家工厂。驻街单位给保健路街道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先后有1 464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部、局和省、市级的奖励。
辖区交通发达,主要街路有学府路、保健路、哈平路、科研路、延兴路等13条,有3条公共电汽车线路通过辖区。
十八、先锋路街道
先锋路街道建于1990年4月,位于南岗区东南部,东起先锋路嵩山小区,西至宣化街中段,南起马端街北侧与大成街道相邻,北至马家沟河南岸与新春乡、太平区团结乡接壤。辖区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有9个居民委,197个居民组,5 453户,人口16 569人。街道办事处设在华山小区1号楼。
全街区是以先锋路为中轴线规划的。华山小区座落在先锋路南侧,建有住宅楼18栋,布局新颖,设施齐全。花园小区座落在先锋路北侧,与华山小区隔道相望,有6层住宅楼9栋。两个住宅小区的楼群空间地带,均实现绿化,栽植花卉,修建栅栏,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嵩山住宅建设节能小区。
区内有一类街路2条、三类街路3条,客运公共汽车13线、19线和联运57线行经辖区。为满足新开发区广大市民生活需要和活跃新开发区的经济,至1990年,先后建粮店3所和先锋工业品商场、先锋副食品商店、先锋储蓄所、先锋路邮局、华山小学和宣化小学等企事业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