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六篇 农业
 
 
第三章 种植业
 
 
第一节 种植区划
 
 
    南岗区所辖3乡1镇地势比较平坦,土质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宜菜宜粮。根据土地条件,生产条件,多年种植习惯和市场需要,已初步形成远、中、近3个层次的蔬菜基地格局。
    一、远郊红旗满族乡秋菜基地
    红旗满族乡秋菜、粮食生产基地位于运粮河北侧,大部分土地是清代乾隆年间京旗移民开垦的,地势平坦,土壤耕层20-30厘米,适应粮菜作物生产。但本地区地表水源少,地下水位深,十年九春旱是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耕地面积45 000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2%。1958年以后,在"大城市郊区农业生产,应以生产蔬菜为中心"的方针指引下,一手抓菜,一手抓粮,粮菜兼上。1980-1990年,已成为南岗区秋菜和粮食生产基地,秋菜面积一直稳定在13 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每年向市场提供秋白菜2 500-3 000万公斤,占全区秋白菜总产量的85%;玉米、大豆750万公斤,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92%。
    二、中郊王岗镇夏菜基地
    中郊王岗镇有耕地30 000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4.5%,多为丘陵漫岗,水土易流失,是全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随着"蔬菜供应分区自给,粮食不足国家供应"方针的贯彻落实,王岗镇逐步成为南岗区夏菜生产基地。1980-1990年,夏菜面积一直稳定在8000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6.6%,同时兼种大葱和土豆。每年向市场提供夏菜1 500万公斤,占全区夏菜总产量的60 9,6,大葱350万公斤,占全区大葱总产量的90%,土豆1 200万公斤,占全区土豆产量的85%。
    三、近郊新春、跃进两乡春菜基地
    建国前,新春、跃进两个近郊乡农民就以小面积生产春夏菜为主。1958年,两乡实现水利化、畦田化以后,建成全市最早的以露地直播为主的菜园子。1972年,新春乡十队队长张久良在全市带头搞起大棚生产获得成功。1981年,大棚面积发展到1 382亩,占全市的60%,仅大棚生产一项,每年向市场提供鲜菜600万公斤,延长了鲜菜供应期。同时,跃进乡大棚也有很大发展。两乡成为全市闻名的"大棚之乡"。1990年,两乡大棚黄瓜播种1 450亩,占全市的49%;大棚蕃茄67亩,占全市的36%;大棚韭菜110亩,占全市的32%。南岗区1990年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表(附表)
 
     
  附件:显示原文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