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青少年科普活动
1973年,南岗区成立少年之家,在校内外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主要有无线电、航模、生物、计算机等。参加活动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袖珍收音机、光电儿童玩具、飞机、汽车、轮船、火箭模型,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科技小论文等。1983年,马家沟小学浦洪欣发明的"节煤偏心圈”,获全国小发明小论文竞赛创作发明奖。1984年,文昌小学崔新梅的小论文《人工智取透明的冰》,获省小发明小论文竞赛二等奖。1985年,复华小学徐卫众的小论文《神秘的血型》和44中学徐滨辉的小发明"扒常钳子",获省小发明小论文竞赛一等奖。1988年,南岗区代表队参加全国中小学"航模”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至1990年,全区中小学科技小发明的小论文,在全国、省市共获奖24次,其中,获全国_二等奖3次(团体1次,单项2次),获省一等奖2次(单项),二等奖4次(单项),获市一等奖15次(团体)。
二、农业科普活动
1958年,区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农作物栽培,简单病虫害防治和新式农具操作,培养骨干150多人。全区成立科普夜校150处,培训农民4 500余人。1965年,大队成立科技室,小队成立科技组,以样板田、种子田、试验田为基地,推广、应用、示范农业新技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科普活动十分活跃。1980年冬,区政府组织农业科技巡回讲师团,由50名各有专长的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到3乡1镇巡回交叉传授科学种田技术。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共举办各种讲座15次,办班50个,印发科技资料5 000份,参加学习达8 600人次。从1982年起,每年结合冬训,向农民传授科学技术,至1986年,蔬菜系列化育苗、地膜果菜类技术规程、无虫害蔬菜生产、配方施肥、稀土应用、弱毒疫苗防治果菜类病毒等常规技术得到普遍应用。1987年,开展科普之冬活动。1988年,举办科技市场。1990年,创办科普大集,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省种子公司、省庭院经济协会、市生产资料公司、市种子公司、市供销社、南岗新华书店等19个单位,大集科技服务人员达217人,其中,专家、教授42人,高、中级农业科技人员95人,高产大王53人,组织科技"大蓬车”12台,生产生活资料500多种,大集通过专家咨询、图板展览、幻灯、录相放映、科普图书出售、科技资料展销等形式,发布致富信息3 000余条。介绍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激素、高产栽培、庭院栽培、储藏保鲜、畜牧疫病防治、食用菌生产等新技术150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