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十三篇 中共南岗区地方组织
 
 
第七章 区委政事纪要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恢复发展生产
    1949年10月,根据市委的指示,南岗、马家两区委合并,组建中共哈尔滨市第五区委员会(1953年12月改称南岗区委)。区委面对日伪、国民党接收大员撤退后遗留下来的乱摊子,带领全区人民克服了原材料紧张,资金困乏,设备残缺,供电不足的困难,按照市委"加强国防,搞好经济建设"的指示,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经济建设。至年底,区委连续举办5期党训班,对党员进行时事政策和党的知识教育,听党课的党员、积极分子达3 000人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区委组织工作组,一方面深入国、公营企业建立基层工会和青年团组织,树立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一方面进驻私营企业举办学习班,团结、教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促使资本家合作,维持生产。至1950年上半年,全区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在政府扶持下,经过职工努力,渡过难关。
    1951年12月,市里把一些国营和地方国营企业移交区管理,区委成立了工业部,加强对国营企业的领导。1952年5月,区委又成立私营企业生产指导工作组,专门组织和指导私营企业恢复生产。同年9月,在中共第五区委首届党代会上,区委向全区人民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发动群众,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发电厂、第一机床厂、第一机械厂、第二机械厂、电池厂、卷烟厂、家具厂、电车公司等一些大中型国营企业先后制定了“增产节约计划”和"增产节约竞赛方案"。
    1953年,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区委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第一的方针,组织和发动全区人民从人力、物力上支持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区共调配支建劳动力101 289人,征用土地375万平方米,动迁5 875户居民,迁坟15 291个,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基本建设任务在本区顺利完成。同时认真执行市委发展经济的总方针,组织好工业生产,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劳动竞赛,至195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 211.7万元,是1949年的21倍。
    二、巩固民主政权
    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出兵侵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进入我国台湾海峡,国内潜伏的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乘机造谣破坏。区委按照中央的决定和市委的部署,7月,在全区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1月,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委员会哈尔滨分会南岗支会,组织各界人民签名,立誓抗美援朝;召开声讨大会,控诉美帝侵朝侵华罪行;组织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和街道居民订立爱国公约;动员全区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款,支援前线。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全区参军参战青年600多人,出战勤民工1 550余人,捐献飞机大炮款3亿元(东北币),制做军服5千套,军鞋2万双,炒面5万斤。
    1951年1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区委成立"镇反"宣传委员会,在各部门抽调842名宣传员,组成34个宣传队,深入工厂、企业、学校和街道进行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组织控诉会,发动群众揭发检举。4月26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区抽调232名干警,组成5个行动小组,对负隅顽抗,拒不登记的实行大搜捕,全区共逮捕各类反革命分子101人。1955年7月,区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发动群众,迅速开展肃反运动,并按照"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对肃反清查对象及时进行复查,查出反革命分子33人,对定性不准的进行了甄别。
    "三反"、"五反"  1952年1月,根据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在全区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5月末结束,全区共揭露贪污分子557人,其中百万元(东北币)以上的113人。运动中共处理552人,其中受刑事处分的17人,劳动改造的6人,在机关管制的7人,受行政处分的522人。
    1952年3月,在全区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结束后,把私营工商业户划分类别。在全区531个私营工业企业中守法户64户,占12%,基本守法户442户,占83.4%,半守法户22户,占4%,严重违法户3户,占0.06%;在647个私营商业企业中,守法户20户,占0.3 %,基本守法户552户,占88%,半守法户73户,占11%,严重违法户2户,占0.03%。
    三、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0月,国家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区委通过宣传教育,分期分批派出干部进驻私营企业,帮助私营工商业者消除疑虑,提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自觉性。1955年初,区委按照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经过清产核资、经济改组,全区组成20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1 297人,占全区私营工商业者的95%。1956年1月,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全区成立3个公私合营工厂,4个分厂,5个公私合营商店,128个门市部。同年10月,全区农民已组成2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8.5%的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