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防组织
1969年3月,南岗区成立战备领导小组,同年8月,改为南岗区战备办公室。1973年7月,区战备办公室改为南岗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内设秘书组、工程组、财务组、通信警报组,工作人员40名(含区武装部军人2名)。1984年4月,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内部机构调整,下设指挥宣传组、工程管理组、通信警报组、人民防空通信维修队。1986年,人民防空通信维修队改为人民防空通信站。1987年7月,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划归区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领导,对内称人防科,对外仍称南岗区人民防空办公室。1990年,从区建委分出,为区政府二级序列机构。
二、人防教育
1969-1980年,重点宣传战备的重要意义,全民动员,使战备工作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
1984年以后,重点宣传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人民防空条例》的基本内容。1987--1988年,区人防办与区教育局密切配合,在14所中学开展防原子弹、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的"三防"教育试点。1989-1990年,又在28所中学开展"三防"教育,通过听课,实地讲演,参观人民防空工事,初步掌握了"三防”基础知识,增强了战备观念。
三、建设与利用
1958年,全区只有地下人防工程48处1.12万平方米。1959-1970年,人防工程建设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8月,第二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以后,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和比例,又重新恢复起来。至1988年底,全区已建成地下人防工程534处,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
1978年,根据全国第三次人防会议提出人防工事"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同年7月,利用防空地下室开办了秋林地下商场。1984年11月,又开设了北秀宾馆,为人防工程高档利用开创新路。1988年1月,开办的奋斗路地下商业街,分上下两层,面积1.15万平方米,年创利润580万元,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至1990年,全区利用人防工程达101处19.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0.2%。南岗区1990年人防工程利用明细表;南岗区部分人防工程利用效益表(附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