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5月,南岗区开始组建劳务市场,地点在大直街18-20号。1988年4月,搬迁至文化街65号。1988年下半年在靠近繁华地带的海关街副20号进行劳务市场一条街建设。1987年7月,建成并对外服务,主要服务项目有传递劳动信息,开展介绍职业,组织便民服务,办理知青子女返城等。
建设劳务信息网络。1987年5月,劳务市场开始对求职人员进行分类统计、建卡登记。1988年底,已先后在区街两级劳务市场建立了7类登记卡,14种劳动资源登记簿。1989年,全区共聘请劳务信息员867名,传递劳务用工信息408条。1990年底,已初步形成了以区劳务市场为信息汇集传输中心,以各街道劳务市场为信息传输枢纽站,以各企业、居民委组为信息源的信息传输网络。
召开劳务市场大会。1987年7月、1988年10月和1989年7月,分别在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广场、黑龙江省展览馆和南岗区海关街召开了三届劳务交流服务大会,用人单位和各街道劳务市场以展板形式,公开招工条件和求职待业人员情况。还组织职高毕业生到现场进行裁剪、烹饪、理发等专业技术表演,用人单位现场录用所需人才。三届大会到会群众有2万多人,来大会招工单位318个,前来登记求职人员8 248人,登记要求流动的在职技术工人1 762人,经过供求双方双向选择,办理招工1 960人。
组织便民服务活动。1987年以来,已有12个街道劳务市场成立便民服务网点42个,安置待业青年576人,开展了为居民送煤、粉刷房屋、代买火车票等项目的便民服务活动,既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又增加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
办理知青子女返城。1989年9月,根据省、市关于1964年5月15日以后档案中有下乡记载的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以及1964年5月15日以前下乡,档案中有原始下乡登记表的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均可办理一名子女返回哈尔滨市的规定,开展了办理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子女返城工作。至1990年12月底结束,共办理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子女返城手续3 491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