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三篇 城乡建设
 
 
第二章 市政建设
 
 
第八节 马家沟河改造
 
 
    马家沟河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一条市内河。南岗区河段东起大有坊街,西至一匡桥。全长7.2公里,共有88处下水口的污水流入河内,多年来既没有整齐的河道,也没有防护洪水的堤坝,沿河两岸居民乱泼乱倒,垃圾污物堆积成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理马家沟河。从1954年起,区政府为解除马家沟河雨涝灾害河沙污泥浊秽,多次组织义务劳动,修改河道,清除淤积,拉运河堤污物。至1963年,部分河道经过修整,削坡固堤,使流量加大,污染得到缓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沿河两岸居民毁堤种菜达4公里,往河内倾倒垃圾10万立方米,残土填入河道扩大占地15处,建房占地3 100平方米,围墙11条1 800米,88处排水口破乱不堪,新发屯、鼎新屯一带河段只剩下3-4米宽,致使排洪由1966年前的100多个流量减少到30多个流量,严重威胁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政府把马家沟河的治理纳入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从"治标"转向"治本",达到提高排涝能力美化市容环境的要求。1980年,区政府先后动员102个单位,采用分片包干的办法,出动5.5万余人次,推土机161个台班,汽车160个台班,完成土方量9 100立方米,对河道进行全面整坡、清障、清淤泥,河道拓宽到20米,1982年又在中山路两侧砌石护坡600米,桥两侧砌石阶,设下水口,岸边埋设铁管栏杆。
    1983-1984年,为解决马家沟河的堤容、堤貌和险工弱段等问题,从燎原桥到鼎新桥北侧砌石护坡350米,堤岸水泥抹顶,堤脚两侧砌石墙700米,北侧砌石护坡350米。1987年,从大成桥至燎原桥砌堤脚680米,北侧砌石护坡340米。
    1988年,区政府实行"区街结合,以街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清理整顿马家沟河。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动8万人次,调动车辆6 000台班,清运垃圾4万立方米。在河堤沿岸各区段设置垃圾转运站和挡墙、护栏20多处。
    1990年,区政府本着"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专群结合,清、建、管并举”的原则,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121万元,动员社会劳动力8万多人次,调动各种车辆6 000多台次,用两个多月时间,清运马家沟河两岸垃圾、残土、污物4万多立方米,削坡整型10 340多米,新修石护坡50多平方米,清除私建滥建50处。清理后的河段,堤面平整干净,堤肩、堤角线条分明,并在桥头、河边设立17块大型宣传标语牌。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