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新城规划"大规模实施后,环境卫生只限于各部门、各单位自行清理,没有专业人员清扫街路。1928年2月,哈尔滨特别市清运队清扫市管主要街路和停车场,私人零散的环境卫生组织清扫一般街路。1933年,哈尔滨特别市第一清运队、第二清运队负责清扫南岗区主要街路和停车场。1935年11月,哈尔滨特别市第一清扫作业所承担南岗区主干道清扫和洒水。1943年,南岗、马家两区清扫株式会社负责主干道清扫。1945年8月街路清扫由私人经营。1948年1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社会局清扫大队南岗清洁队负责清扫大直街、中山路、车站街(现红军街)、一曼街、义州街(现奋斗路)、邮政街、大成街、民益街、吉林街、革新街、耀景街、通达街、铁路街。其他街路由街道负责组织居民和所在单位清扫。
1949年1月,南岗区向社会募捐成立清洁合作社,负责清扫主要街路。1950年成立南岗区清洁队。1954年,有清扫工人182人、汽车10台、马车50台,负责清扫大直街、红军街、中山路、义州街(现奋斗路)、民益街、邮政街、教堂街(现革新街)、一曼街和国课街10条主要街路。
1958年以后,清扫队伍日趋专业化,14个街道办事处先后成立民办保洁队。区清洁队与街道保洁队分工合作,组织专业清扫队。主要街路由区清洁队负责,其他由街道民办保洁队清扫。1972年,区有2个清洁队,各分社有12个小分队,保洁员377人。清扫主要街路166条,面积329万平方米。同时,各分社居民委员会设专职清扫员负责背街小巷、居民庭院、"三不管"厕所的清扫。
1975年,清扫工人增加到529人,清扫街道176条,面积354万平方米,人均清扫6 694平方米。1980年,清扫工人增加到733人,清扫街路181条,面积406万平方米,人均清扫5 255平方米。1987年,清扫工人增加到816人,清扫街路24d条,面积551万平方米,人均清扫6 752平方米。1989年有清扫工人703人,清扫街道257条,面积826平方米,人均清扫11 749平方米。1990年清扫工人达1 166人,清扫街路307条,面积l 078万平方米,人均清扫9 249平方米。清扫质量标准为,大直街、中山路、红军街、奋斗路、和兴路、学府路等11条市属一类街路和19条区属:-类街路的清扫要达到"四净五无"(四净即车行路净、人行路净、道牙子净、雨水井净;五无即无垃圾污物、无人畜粪便、无砖瓦石块、无冰棍杆果皮、无乱泼乱倒)。三、四类街路的清扫要达到"三根一牙、路面净"(即树根净、墙根净、电柱根净、道牙净、路面净)。对大直街、红军街、奋斗路、中山路、花园街、月牙街、和兴路、学府路等主要街路清扫保洁工作实行"两扫全保"(每天上、下午两次清扫,全天保洁),"四定"(定点、定段、定标准、定任务)责任制。对火车站广场、秋林公司等窗口地段,实行全天保洁(夜间至10点)。冬季清雪,市属一类街路和站前广场、博物馆广场、军工广场、省政府广场、电表厂广场、保健路广场、霁虹桥广场等重要地段要达到“露地面、见道线、铲掉鱼鳞片”的清雪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