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五篇 工业
 
 
    南岗区工业,始于1900年俄国人创办的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和哈尔滨侨民灌肠厂。到1909年,区内有工业企业53家,以饮食加工业为主,其中外国企业38家,占71.7%,在外国企业中俄国人独占31家,占81.6%。东北沦陷时期,区内有工业企业235家,以建筑业居多,其中外国企业188家,占80%,在外国企业中日本企业105家,占55.9%,民族工业企业47家,仅占20%。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在外国企业中,除一部分日伪经营被政府没收外,其余多数自行倒闭。与此同时,在民主政府保护民族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区内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到1955年,发展到726家,职工1 126人,固定资产55万元。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先后组织缝纫、五金、针织、纺织、木材、食品、皮革、誊写、刻字等11个行业,485家成立15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修理服务为主,经营方式是厂、店结合,灵活多样。
    1958年,在大办工业的高潮中,全区人民充分发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建起一大批工业企业。1959年,区属工业企业达150家,职工8 589人。其中区直属工业企业37家,职工2 776人,区机关工业企业15家,职工922人,街道工业企业71家,职工2 471人,乡镇工业企业27家,职工920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0个行业214家,职工1 500人。在"大跃进"中,由于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脱离客观实际,工厂虽然办起来,但摊子铺的过大,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工厂原材料没有保证,有的产品质量低劣,销售困难,有的工厂严重亏损。1962年以后,为了克服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造成的困难,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区属工业企业经过调整后,到1964年,全区有工业企业93家,其中,区直属工业企业39家,街道工业54家,职工7 500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1965年6月,由于管理体制的改变,区直属39家工业企业全部上交市第二轻工业局管理。从此,区内工业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潮的干扰和无政府主义的破坏,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思想的抵制,坚持生产,区内工业企业仍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1971年,区直属企业发展到3家,职工450人,街道工业总厂8家,下属111个生产厂组,职工7 408人。到1977年,区工业局企业达55家,其中,区直属企业35家,职工7 958人。1978年,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区属工厂划归市有关局实行党政统一领导后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有关规定,区直属35个工业企业上交市各大工业局,其中移交市机械局12家、市仪表局5家、市轻工业局16家、市化工局2家。由于管理体制的改变,区属工业企业两次上交,两次重新起步。这样的改革,虽然对全市地方工业发展是一个贡献,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厂房、设备、技术、人员等随之上交,使区内工业继续发展生产缺少必要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人发展区街工业的积极性,造成区属工业发展中的徘徊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的指引下,区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发展区街集体经济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关于对区街、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工作的优惠政策》、《关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采取区办、街办、乡镇办、校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办法,到1984年,全区新办区属工业企业186家,其中区街工业企业39家,乡镇企业121家,校办工业44家。1985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区、街(乡镇)两级在深化区属工业企业改革上,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推进科技进步上,促进技术人才向区属工业企业流动;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化,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至1990年,全区工业企业达629家,其中区直属工业企业60家,街道工业企业277家,乡镇工业企业238家,校办工业企业54家,职工42 896人,固定资产原值1.69亿元。形成了电器制造、机械加工、金属制品、工艺美术、建筑建材、仪器仪表、纸制品等7个支柱行业,主要产品有25大类689个品种,产品规格(系列)1 150个,其中主导产品63种,出口创汇产品13种。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家,产值3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13家,产值15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100家,初步形成以规模企业促进支柱行业,支柱行业带动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的格局。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