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岗区直属工业,是在个体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街道工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区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5个,又从民政科和道外区接收9个,共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4个,职工1 126人。1958年,在"大跃进"中,全区大办工业,至1959年底,区直属工业发展到37家,职工2 976人。1962年,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后,区直属工业发展到39家,职工6 400人,固定资产690万元,流动资金280万元。1965年6月,南岗区手工业管理局及其直属工业全部上交市第二轻工业局。
1966-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业生产尽管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仍然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1971年,区直属工业有3家。1974年有4家。1977年,区直属工业又发展到35家,职工7 958人。固定资产754万元,流动资金357万元,产值达6 101万元,利润804万元。产值15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
1978年10月,根据市委指示精神,区直属工业再次上交市各大工业局,其中,摩托车厂、水泵厂、红卫电讯器材厂等12家移交市机械局;红光元件厂、长红元件厂等5家移交市仪表局;向东鞋厂、先锋木器厂、民族乐器厂、和兴五金工具厂等16家移交市二轻局;油脂化工厂、抗大橡胶厂等2家移交市化工局。
区直属工业上交后,原来街道经营的骨干企业又相继发展起来,到1988年,区直属工业有包装印刷厂、建工机械厂、上海糖果厂、龙江塑料厂、通讯设备厂、电控电热器具厂、离心铸管厂8家,职工1 219人。1989年3月和9月,市各大工业局先后两批下放到南岗区52家企业,为区直属工业。1990年,南岗区工业局有直属工业60家,职工达11 117人,固定资产原值6 2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