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制定计划】
 
      经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通过,2003年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2.5%和12.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3.8‰。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预期目标,着力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加快培育四大支柱产业,扩大赛马、中意品牌汽车的产量,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加快哈药集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造,扶持利民开发区医药企业的发展。加快食品资产整合,打造地域品牌,巩固发展完达山、龙丹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硬盘磁头、水晶震动子、敏感元器件等一批主导产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继续向优质、高效、绿色、特色上调整。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建立奶牛、肉牛、生猪、肉鸡、蛋鸡等珍奇特畜禽五大饲养基地。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发展县域工业和小城镇,加快县乡公路建设。
    三是发展服务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黑龙江北亚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建设,筹划建设哈尔滨商业物流(分销)配送中心。发展旅游业,巩固支柱地位。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
    四是推进大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集中力量确保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争取太阳岛综合整治、向阳生活垃圾处理、道里区集中供热等一大批项目启动。加快轨道交通、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煤炭直接液化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电池级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年产1000吨单氯代苯酐、中药粉针剂全流程自动控制等8个竞争性项目的开工准备和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国债项目稽查力度。
    五是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构建国有外贸企业、民营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共同发展的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对俄合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作用。
    六是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民营企业放胆扶持,放手发展,放量扩张。吸引外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民营科技园建设。
    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围绕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大树进城"工程,加快街路绿化和社区绿化。调整工业布局,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
    八是以人为本,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进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低保"。努力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