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制定计划】
 
      经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05年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5%和12%;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市属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预期目标,着力做好十方面工作:
    1.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90%以上的企业全面启动改制,70%的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点线面同步推进的思路,在“点”上继续推进对经济增长牵动力强的东轻集团、哈尔滨量具厂、哈轴承集团、哈尔滨水泥厂等重点骨干企业改革;在“线”上充分依靠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主管部门,集中整合全系统资源,进行整体改制;在“面”上市、区县(市)联动,全方位启动国企改革工作。加快配套改革,推进企办社会分离和辅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市区8所企办校剥离,启动14所县(市)企办校分离工作,分离10所以上企办医院。启动企办生活供电、供水、供热和房管部门的分离,利用国家政策完成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推进其它各项改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的阶段性目标,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2.加快新型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开发力度,强化工业优势发展格局。重点实施超大规格铝板带材、HF3乘用车、4G9发动机、动力股份核电生产措施改造等项目,强化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加速产业化步伐,重点实施参南星口服液、电力电子器件专用功率模块、汽车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等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高技术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优势。发挥生态良好和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粮食深加工、啤酒、卷烟和肉类制品,构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以哈药集团为龙头,重点实施7ACA及系列产品配套、化学合成原料药、生物工程基地等项目,带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实施优强战略,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哈药、哈啤、哈电站、哈航等强势企业集团。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二工具、中国酿酒厂等50户企业搬迁改造。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实施超千万元以上项目234项,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
    3.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以玉米、大豆、水稻为重点,发展专用、优质、绿色粮食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53.33万公顷,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个。加快发展畜牧业,继续推进“主辅换位”。推进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创新,提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突出抓好市场主体、专业批发市场、订单农业和品牌创建。加快大都市经济圈和市域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施农民工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抓好列入首批试点的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磨盘山水库、白杨木水库、群力堤等项目,做好阿城红星水库、尚志三股流水库除险加固的报批工作。
    4.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支持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在发展通讯、信息、金融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旅游业要继续大力弘扬冰城雪域、多元生态、欧陆风貌和金源文化特色,开发工业、农业、科技等产业旅游新产品,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旅游规划编制。现代物流业要引导运输、仓储理货、专项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北亚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哈尔滨人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中央红集团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哈西物流中心等大项目建设。
    5.继续推进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较快增长。实施百项工程,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主线,以重大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对初步列入省重点推进的31个大项目,制定分时段推进目标,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同时,推进省市共建重点项目,加速磨盘山水库供水、三环路、何家沟综合整治、松北区江湾分区基础设施、马家沟综合整治二期和出城口道路等项目的建设。加强对第一批、第二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项目的跟踪推进、衔接服务,完善第三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强高技术产业化、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的策划和组织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推进资源节约,向国家申报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强化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稽察工作。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城市基础设施、机械制造、食品、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为重点,规划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动态完善对外招商项目库。改进招商方式,推进招商引资专业化和市场化。做好做实各种洽谈会、招商会的后续工作,促进已签约项目落实。发挥各级开发区的牵动作用,构筑更强大的招商引资平台。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打造对外贸易新格局。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全面升级,拓展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市场。继续巩固和扩大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亚洲市场。开拓中东和非洲市场。调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拓展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业务,全面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7.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多元动力。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抓住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的机遇,拓宽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定期协商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发展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创业中心、科技咨询、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等民营经济服务组织和机构。
    8.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搞好社区岗位开发,鼓励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方式,扩大就业容量。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帮助“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加大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力度,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力争完成并轨任务。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城市低保金补差额,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供热保障制度。
    9.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对193所农村学校危房进行重点改造。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范围,加大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力度。启动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筹备工作,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开展,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环保模范城区、生态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落实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继续推进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沿岸重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抓好工业清洁生产,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流通、消费、排放四个环节,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10.高质量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编制过程作为贯彻新的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的过程,加强战略层面的调研,广泛征得社会各界的智力支持,精心组织和指导区县(市)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