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制订计划】
 
      2008年,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增长10%左右,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实际到位额增长20%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
    为实现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哈尔滨市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1.以保生产为重点,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确保粮食生产,重点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制定并启动实施增产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大拉长产业链,继续打造一批国内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担保工作,争取中小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推动哈尔滨银行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哈尔滨市。支持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和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不断增加资本平台和金融工具。
    2.以大项目为载体,促进投资快速增长。针对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谋划和储备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国家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省市共建工作机制,推进省市共建项目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努力形成城市资源、资产整合配置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采取建设—经营—移交、资产证券化、委托借款等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资金困难等问题。
    3.以扩大内需为立足点,促进消费稳步增长。拓展农村消费,培养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乡市场繁荣。落实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和各项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供需稳定增长。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廉租住房,保障住房供给。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扩大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消费需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泥草房改造工程。
    4.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全面完成具备条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重点推进“三公”(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公共环境)、“三供”(供热、供气、供水)公共管理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强化国有资产收益收缴。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出抓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探索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经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5.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选择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投资收益高的大项目,在国内外强力宣传、推荐大项目。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提升引资效率,实现招商工作市场化、国际化。抢抓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外溢的有利契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拓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结构,重点扶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搭建全国对俄经贸平台,推动对俄贸易合作提档升级。
    6.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四大优势产业,延伸电站、汽车、航空、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促进要素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鼓励中小企业围绕行业龙头搞服务、作配套,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辐射面。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建设。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重点园区快速发展、开发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公共试验六大平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7.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速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着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把新上项目准入、验收和审批关。支持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污水厂建设与运营,支持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农村沼气建设、农村节水灌溉和新型工业化节能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推进循环经济专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扩大循环经济试点,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
    8.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关注并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安置。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范围,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搞好大学生城镇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畴,将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人口纳入社保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扩大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范围。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贫困助学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