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产业结构的变化】
 
 
    1988年,哈尔滨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其主要特点是:
    一、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198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8 642万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较1987年增长了14.2%。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8.7%,第一、三产业分别增长7.3%和6.8%。在全面增长的情况下,由于增速的差异,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二产业相对强化,第一、三产业相对比重减小。
    第一产业,即农业,近几年虽有发展,但其速度大大落后于第二产业,故其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986年为9.1%,1987年降到7.6%,1988年又降到7.1%。这种趋势同全国其它大城市是一致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1986、1987两年的比重大体相同(58%和58.1%),1988年上升到59.6%,其原因是当年工业增长17.1%,建筑业增长31.7%所致。第三产业包括的部门庞杂,按国家划分标准,其中分了4个层次,这几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特别是第一层次中的商业、饮食、物资和仓储业发展更快,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发展相对较慢些。
    从劳动就业人数观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在上升,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1988年末全市劳动者人数比上年末共增加1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0.5万人;第二产业增加5.6万人(工业增加2.6万人,建筑业增加2.9万人,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增加0.1万人);第三产业增加5.4万人(其中,商饮物资增3.4万人,交通邮电增l万人,教育文化增O.2万人,金融保险增0.2万人,机关团体增0.4万人)。就业结构的变化,基本反映了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但"经商热"的倾向值得注意。
    二、牧、渔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继续下降。
    198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13 900万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种植业增长3.5%,林业下降23%,牧业增长20.9%,副业增长13.7%,渔业增长24.1%。由于增速拉开距离,使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继续向牧、副、渔业倾斜。其结构变化是:
    构    成(%)
         1988年  1987年
    全市农业总产值 100.O  1OO.0
    种 植 业      56.3    59.2
    林    业        2.0     2.9
    牧    业      33.0    29.7
    副    业        6.7      6.4
    渔    业        2.O      1.8
    由于城乡基建等原因,全市1988年末耕地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7万多亩;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416.2万亩,比上年减少2.2万亩。广大农民抗灾夺高产,使粮食、油料、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较上年都有提高。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8%,蔬菜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0.4%。尽管如此,其增长势头远不如牧、副、渔业。1988年末全市家禽存栏数比上年增加33.8%,当年产蛋比上年增长34.2%;年末生猪存栏数比上年增长30.2%;当年奶产量比上年增长5.3%;水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9.7%。1988年全市乡村劳动力比上年增加了8 812人,而从事种植业的劳力则减少了11 227人。这种变化趋势适应了城市人民对副食品的需求,丰富了市场,也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据调查,农村每人年纯收入1988年为549元,比上年增长23.4%,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9.3%。但粮食生产4年徘徊不前的情况却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工业结构进一步趋重,建筑队伍供过于求。
    1988年,全市轻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3.43%,重工业产值增长19.98%,两者相差6.5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4年的51.4%、1987年的56.5%,1988年又上升到57.9%。重工业的比重上升,主要由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优势行业增长幅度大。例如,机械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了27.4%,其增长额占全部重工业增长额的5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了33.1%,其增长额占全部重工业增长额的19.6%。上述行业的代表产品1988年的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如发电设备第一次突破了300万千瓦,达306.8万千瓦,占全国总产量的28%,比上年增长15.6%;汽车产量达2.53万辆,比上年增长93.8%;起重设备增长44.4%,大中型拖拉机增长58.7%,工业锅炉、轴承、量具、刃具等产品增长幅度也比较大。正是这些优势产品的大幅度增产,才使全市重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从而提高了比重。这反映了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哈尔滨市工业正在发挥其行业优势和潜力。同时,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较上年增长17.7%,石油加工业较上年增长27.3%。
    轻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4年的48.6%、1987年的43.5%,1988年又降到42.1%。虽然属于相对比重下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哈尔滨市轻工业缺乏"拳头"产品,特别是缺乏市场旺销的耐用消费品。而传统的食品、饮料、烟草加工、缝纫业、皮革毛皮、造纸及纸制品、印刷、文体用品、工艺美术品等行业,有些虽较上年有一定增长,但幅度不大,有的基本停留在上年水平,有的(如缝纫业)呈现下降趋势。在轻工业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的是医药工业,这个行业在连年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1988年产值又比1987年增长了46.5%,成为轻工业中的突出行业。另外,塑料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2.4%和16.5%。
    哈尔滨市工业结构变化的另一特点是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22%(中型工业企业增长3.8%,小型工业企业增长14.6%),其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1987年的44%,1988年上升为46.3%。
    作为第二产业一部分的建筑业,1988年有了较大发展。当年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32%,施工房屋建筑面积增加20.3%,职工平均人数由上年的213 585人增加到231 616人。随着治理、整顿方针的贯彻,基本建设规模有所压缩,一些建筑企业面临任务不足的实际困难,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出现。
    四、商业持续大幅度上升,交通运输发展较慢。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份的商业近几年发展一直很快,1988年又前进了一大步。年末全市商业机构达到44 390个,比上年增加了20.9%;从业人员284 038人,比上年增加了9%;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6%。外贸的发展步伐也加快,1988年全市出口总值15 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7%。据统计,1985年全市商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业的人员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0.8%,到1988年已经上升到11.6%。
    交通运输业总的来说还是不适应。1988年全市货运量(专业部门)比上年增长3.3%,其中铁路增长0.4%;公路增长6.1%,水运增长3.2%,这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2%相比差距很大。由于铁路运输紧张,已经影响了哈尔滨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五、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基础教育尚待加强。
    1988年全市医疗床位达到26 164张,比上年增加了8.3%,卫生技术人员35 206人,比上年增加了3.6%,都大大高于人口增长1.3%的幅度。
    1988年,全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49 631人,比上年增加5.7%;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21 265人,比上年增加11.6%;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数15 209人,比上年增加9.2%,都呈现了发展的势头。小学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虽分别比上年下降1.9%和9.6%,但二部授课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初中毕业入普通高中升学率几年来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德育一度被忽视,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刘振维)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