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哈尔滨市对固定资产投资加强了宏观控制,对在建项目进行了清理,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总的看,投资规模偏大,预算外资金增长过猛,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需进一步改进。
198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99 446万元,比上年增长27.2%。
1.按隶属关系,中央直属直供项目完成投资117 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完成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1.6%下降到39.4%;省属项目完成投资58 827万元,比上年增长59.1%,比重由上年的15.7%上升到19.7%;市属项目完成投资122 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2%,比重与上年的4l%持平。
2.按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额285 0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略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占完成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96.3%下降到95.2%;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 825万元,比上年增长70.3%,比重由上年的1.7%上升到2.3%;私人投资7 533万元,比上年增长57.8%,比重由上年的2.1%上升到2.5%。
3.按基建、技改,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285 088万元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97 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l%,占完成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9.2%下降到65.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7 811万元,比上年增长37.9%,比重由上年的27%上升到29.2%。
4.按用途,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158 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占完成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9%下降到52.8%;非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141 215万元,比上年增长42.3%,比重由上年的42.1%上升到47.2%,其中住宅建设完成投资98 351万元,比上年增长65.4%,比重由上年的25.3%上升到32.8%。
5.按国民经济部门,农林水利完成投资9 429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倍,比重由上年的1.6%上升到3.2%。工业完成投资133 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比重由上年的51.7%下降到44.7%。在工业完成投资中,轻工业完成47 455万元,比上年增长46.5%,主要是医药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重工业完成86 489万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能源工业完成19 878万元,比上年下降37.5%;原材料工业完成20 60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加工工业完成46 002万元,比上年增长8.1%。交通运输完成投资25 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比重由上年的9.3%下降到8.4%。文教事业完成投资18 0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7%,比重由上年的6.6%下降到6.0%。
6.按投资来源,全年资金投入289 264万元,比完成投资少1O 182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18 218万元,比上年减少2 599万元;预算内拨改贷30 018万元,比上年多4 811万元,国内贷款75 753万元,比上年增长14 785万元;利用外资3 613万元,比上年多2 369万元;煤代油资金3 403万元,比上年多1 974万元;自筹资金125 285万元,比上年多44 063万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7%上升到43.3%;其它资金32 974万元,比上年少17 268万元。
从上述基本情况中可以看到:
1.省属项目占完成投资比重好于市属项目,市属项目好于中央属项目。这说明,随投资体制改革,中央直属直供项目投资逐步分担、下放到地方,地方成为一般建设的投资主体。
2.集体、私人投资异军突起,方兴未艾,需要适当疏导、调控。
3.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更新改造投资,结构发展趋势较好。原因是全市有7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54 547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4.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例发生倾斜,生产性投资比重下降,主要是住宅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所致。
5.国家预算内投资的比重逐年缩小,预算外投资急剧膨胀,企事业已成为一般建设的投资主体,大量的自筹资金投向轻工业和加工工业,而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建设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少,加剧了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局面。(马国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