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由于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工业生产滑坡的不正常情况,对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所掩盖,出现了紧中有缓的局面。
电力供应,由于过热的经济增长势头得到控制,全社会对电力总需求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同时,国家和地方进行结构调整,对基础工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实行重点发展的倾斜政策,使能源特别是电力工业得到加强,发电量的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有所好转,电力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989年为了缩小供电缺口,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争取计划外电量。一是组织了以煤、油加工电量及其他计划外电量1.67亿千瓦时。二是组织地方电厂和企业自备电站上网电量1.7亿千瓦时,经过多方努力,全年供电量实际完成34.4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97%。其中,比例内统配电量完成14.44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31.34%;比例外议价电量完成18.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0.22%;地方电厂和企业自备电站上网电量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989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2.5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为23.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4%;农林牧渔水利用电为1.0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3.6%;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用电为O.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为3.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5%。商饮、物资、供销和仓储用电量为O.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其他事业用电量为3.0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5%。
从电力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可以看出,1989年机械制造业用电量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医药行业用电也大幅度下降,能源、化学工业用电量显著增加,比上年分别增长24%和15.2%。非生产用电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控制,但其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供电量的增长速度。
石油成品油供应,在油源紧、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保证了正常需求。全年石油成品油销售实现24.81万吨,比上年增长8.34%。在消耗的石油成品油总量中,汽油为15.44万吨,比上年增长6.5%;柴油7.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5%;润滑油1.44万吨,比上年下降10%;煤油0.1万吨,比上年下降50%。按不同行业分,工业消耗6.29万吨,占耗油总量的25.35%,比上年增长2.2%;农业消耗3.41万吨,占13.74%,比上年增长34%;交通运输消耗4.63万吨,占18.66%,比上年增长9.7%;基本建设消耗1.06万吨,占4.3%,比上年下降7.6%。
煤炭供应,总的看是紧中有缓。但计划分配指标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仍然比较大。据预测,市属全社会需要煤炭量为499.5万吨,国家计划供应量为334万吨,缺口165.5万吨,占32%。实际供应煤炭为493.5万吨,比实际需要缺口6万吨,占需要量的1.2%,比计划缺口缩小30.8%。在实际消耗的煤炭总量中,工业消耗211.5万吨,占42.8%;农业消耗1.2万吨,占0.2%;交通运输消耗3.23万吨,占0.6%;市政、居民生活消耗154.1万吨,占31.2%。
(侯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