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幅度回升。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31.3亿元,增长40.6%;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O.44亿元,增长2互2%;个人建房投资1.43亿元,增长20.2%。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7.1亿元,比上年增长41.3%;更新改造投资9.43亿元,增长40.3%。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13.08亿元,增长49%;集体所有制投资O.44亿元,增长109%;个体投资1.43亿元,增长44%。在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8.03亿元,增长54.1%;技术改造5.42亿元,增长15.3%。
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2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9%;非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11.5亿元,增长23.9%。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1%上升为658.3%。工业部门完成投资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3%,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4.2%上升为56.6%,其中能源投资4.14亿元,增长11.3%;原材料投资3.23亿元,增长8.8%。交通、邮电投资2.89亿元,增长7%。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规划通过国家评估论证,在231个技术改造项目中有199项被列为一、二类项目,第一批13个项目开始启动,项目贷款33 65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100项"短平快"项目总投资8 145万元全部落实;114个"压贷挂钩"项目资金3 595万元也全部落实。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制药厂等88项工程竣工投产,哈尔滨轴承厂、水泥厂、林业机械厂、工程机械厂等114项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工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基建项目的竣工投产,满足了30万、60万千瓦电站设备配套生产的需要。哈尔滨发电厂改造项目竣工消号,哈尔滨热电厂继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投产后,第二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改造全面展开,缓解了哈尔滨市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全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22亿元,修复、新建灌溉、治涝、堤防、水保等工程356项,新建30个蔬菜基地村。年初确定的城市建设"49322"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加快。全市瞩目的"哈依煤气工程"完成投资3.94亿元,气化厂、电厂、水场、市区管网等单项工程大部按期收尾。供水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16亿元,形成日供水30万吨能力,1991年新增10万吨,进一步缓解了供水紧张的矛盾。商品房住宅建设发挥了国家、集体、个体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开发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全市住宅竣工面积18.34万平方米,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嵩山路、珠江路建成通车。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粪便处理厂也已竣工。完成新建、改造商业基础设施项目148项,秋林公司仓库、信托公司综合楼等6个较大型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积极筹集资金,辟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项目12个,外资投入468万美元。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家,全年开发项目237项。多方筹措资金10 976万元,组织5大类科技计划199项,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年完成教育投资2 980万元,比上年增长9.8%,竣工校舍31 43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建成教室171个,实验室34个。
(王红伟 侯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