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政务公开
办事互动
动态新闻
修志业务
城市名片
方志馆
哈尔滨概览
画说哈尔滨
志鉴书库
地情丛书
哈埠盛事
哈埠文化
冰城夏都
大事记
哈尔滨风物
史说哈尔滨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关于哈尔滨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安排的说明(摘要)
市计划委员会主任 余锡欧
(1987年1月20日)
根据国家对1987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结合哈尔滨市"七五"计划的部署,编制1987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改革宏观经济管理实行间接控制的方法,紧中求活,活中求好,继续稳定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树立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观点,狠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国民经济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和改善社会供给,使产品结构同需求结构的矛盾得到缓解,出口收汇创出新水平。继续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推进技术改造,并相应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生活质量和环境。按上述指导思想,在安排计划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坚持“调、联、改、引”,继续搞好结构调整;坚持扩大出口,提高创汇和吸引外资能力;坚持控制投资规模,继续调整投资结构;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为主旋律,逐步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坚持“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具体安排是:
(一)综合经济指标
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安排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国民生产总值,计划安排6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三产业16.98亿元,增长14%。国民收入,计划安排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二)工业生产
工业总产值计划安排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重工业的增长略高于轻工业,集体工业的增长高于全民工业,中央、省属工业的增长高于市属工业。全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纯增7.2亿元,主要是市属工业增加较多,约增加5.6亿元。一是岩棉、小岭水泥、中药一厂和10万锭等4个基建项目和制药三厂、五厂、搪瓷厂和第二毛纺厂等80多项小型技改项目投产见效,新增产值3亿多元;二是开发投产450多种新产品、新品种,新增产值1.9亿多元;三是按自然增长1%计算,约新增产值6 500万元。其次是中直军工企业的军、民品生产将有新的起色,预计新增产值9 700万元。第三是省属工业虽然有增无减,但增减相抵后,仍有所增长,据对20多家企业的测算,约可增加产值5 600多万元。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在计划中安排了46个品种,其中国家指令性计划包括发电设备、水泥、轮胎、化学医药4种,其余为指导性计划。在46种产品中,比上年实际增长的35种,其中增长10%--20%的有机制纸及纸板、化学纤维、拖拉机、发电设备、铝材等6种;增长20%以上的有自行车、啤酒、洗衣机、呢绒、丝织品、硫酸、化肥、录音机等12种;下降的有手表、塑料制品、纱、毛线、化学医药、烧碱等11种。确定主要产品产量增减的依据,除了考虑其生产能力和原料、材料及其它供应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根据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坚决地限制或减少那些物耗、能耗高,质量低,效益差,市场销路不畅的产品的生产;面对那些经济效益好,市场适销对路或有发展前景的产品,计划上则作了较多的安排。要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适销产品的增产。
新产品开发计划安排380种,其中计划当年投资的190种,主要有岩棉、石英钟、万用机床、移动变电站、无机人造理石、固体酚醛树脂、注射用复方链霉素粉针、香味呢绒面料、香味裤、卫生栓等。
工业经济效益计划,包括综合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效益和新产品投产计划3个部分。综合经济效益下达5个指标,资金利税率计划达到16.6元,比上年预计增加0.4元;产值利税率计划达到17元,增加O.4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达到191天,比上年减少8天;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达到-3.6%,比上年降低1.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4.84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2.9%。技术经济效益指标是按不同行业,以能反映行业特点为目标确定的,主要包括优质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国际水平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出口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原材料利用率和废品率等项指标。新产品投产计划包括新产品开发数、投产率和新增效益等项指标。
1987年仍然要重点抓好机电、纺织、化工、新型建材和食品工业生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机电工业。重点是抓好"三大动力"厂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绝缘材料厂、阿城继电器厂等电站配套项目的建设,确保1989年形成300万千瓦火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抓好哈尔滨重型机器厂和环保设备公司的扩建,与美国合资的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上半年竣工,形成年产1兆瓦非晶硅电池的生产能力。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增加新型刀具产量的改造项目,要组织好施工,加快进度,为明年竣工创造条件。其它部门主要是抓好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横向联合和专业协作,上质量、上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为发挥机电工业实力雄厚的优势,增加出口创汇产品比重创造条件。
纺织工业。重点是发挥麻毛纺行业的产品优势,加速建设和改造步伐,推动麻、毛、棉、化纤和卫生保健用品生产,促进纺织工业的全面发展。继续抓好亚麻纺织厂的二期改造和哈尔滨纺织印染厂后3万锭的续建;哈尔滨毛织厂粗纺2 400锭要抓紧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保证年内投产见效;哈尔滨化纤厂是国家和地方两家抬项目,努力做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化学工业。继续抓好30万吨乙烯的"吃配"项目,通过改造、扩建,增产基本化工原料,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化工五厂2万吨苯酐项目要加快进度,争取年内达到安装调试;中药一厂年产中成药2 000万盒(瓶)的续建项目,要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建材工业。重点抓好哈尔滨水泥厂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今年要完成扩初设计,争取尽早开工;小岭水泥厂扩建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收尾,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加快新型建材基地建设,把新型建材的生产和应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食品工业。重点抓好大豆浸油厂年加工大豆5万吨项目的后期建设,保证上半年竣工投产;哈尔滨啤酒厂项目,要全面开工建设,争取按计划1988年投产,增加啤酒产量5万吨。食品工业要适应人民生活社会化的要求,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向营养、卫生、方便、多样、实惠的方向发展。
(三)能源、交通、邮电
能源。努力改善能源供应状况,缩小其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仍然是1987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要继续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并把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除积极支援哈尔滨第三电厂、发电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外,市的能源建设重点主要是抓好化工热电厂二期工程、化纤厂热电站等五项热电联产节能项目的续建,保证年内收尾竣工。对用煤代油专项基金安排的哈尔滨依兰煤气工程等项目,实行专款专用。同时,积极做好低温核供热、机场新区供热工程等七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1987年全市企业自备发电装机计划达到5.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8万千瓦,增长54.5%,发电量达到2.34亿度,增长36%;煤气生产计划达到4 100万立米,增长1.5%;焦炭生产计划达到9.2万吨,增长O.6%。节约能源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第二次节能办公会议精神,以节油、节电为重点,做好成品油管理和节约工作,抓好风机、水泵及变压器等耗能大的设备的合理匹配,达到经济运行,减少电耗。同时,进一步开拓节能新途径,在推广使用蜂窝煤基础上,扩大饮食服务行业和集体伙食单位由烧散煤改烧上燃式型煤的应用范围。全市计划节约和少用能源折合19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约煤炭21万吨,电量6 600万度,燃料油2 300吨,成品油6 300吨,焦炭2 100吨,润滑油350吨,力争使工业万元产值能耗由1986年的4.47吨降到4.34吨标准煤。
交通运输。全市货运量计划7 800万吨,比上年预计增长5.2%;货物周转量计划183亿吨公里,增长5.7%。市属专业部门公路货运量810万吨,增长2.5%;货物周转量2.45亿吨公里,增长3.3%。市属专业部门轮驳船货运量与上年持平,达到26万吨。市属专业公路货用量增长不大,主要是专业部门载货汽车技术状况相对落后于社会运输车辆,同时按国家规定将有29%的货车达到报废程度,影响较大。配合交通运输发展,要继续抓好集装箱中转站的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缓解运输紧张局面。
邮电通讯。市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砌筑任务;计划引进第二个万门程控交换机,市内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7%达到3%;邮政通信枢纽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计划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埃德蒙顿路等4个邮政局(所)。
(四)农业生产
农业总产值计划安排5.43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2.5%。总播种面积计划安排3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按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求,粮豆薯播种面积安排24.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71万吨,略高于上年水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6.4%}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有所减少。畜牧业生产计划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生猪出栏和肉鸡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20%,鲜蛋、牛奶、鲜鱼和肉类总产量计划,也分别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
1987年的农业生产是在上一年获得大丰收,"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因素较多。要继续坚持改革,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从种植业计划安排来看,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加上科学种田,提高单产,可以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蔬菜生产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位产量,改善品种、质量,调节产销关系,做到应季、应市供应。畜牧业和渔业要在提高效益和商品率上下功夫,加快奶牛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力争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禽、奶、鱼等多种副食品。乡镇企业要以城市为依托,搞好拾遗补缺,为大工业配套服务,并努力发展饲料、食品、蔬菜、土畜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形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生产体系。
(五)商业和对外经济贸易
商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安排50亿元,比1986年预计增加5.5亿元,增长12.4%。
国家计委和商业部下达给哈尔滨市指令性计划商品32种,多数商品与上年持平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汽、柴油的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平价油比上年供应量减少4 900吨;高价油比上年供应量减少5 200吨,按市场需要量共缺少33 300吨。为缓和汽柴油的供需矛盾,一是大力推广节油措施,努力减少油耗;二是实行定额包干,超用不补;三是严厉打击盗窃倒卖成品油、油票等不法行为;四是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补发一部分高价油,以及横向调剂增加一部分货源。
市场供求的总趋势是购买力旺盛,大路商品可以满足供应,社会商品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总额基本平衡,但一些名优产品和高档消费品仍将供不应求。在吃的方面,精米、精面、名优烟酒、奶及奶制品仍偏紧,瘦猪肉、牛羊肉、蛋、禽、水产品等由于粮食、饲料价格趋涨,供应有可能紧于去年;穿的方面,以毛、麻、丝为原材的丝绸、呢绒、毛料、纯棉白布供应仍将偏紧;用的方面,名优“一彩三双”还是供不应求,受原材料影响,名牌自行车、铝制品、成品油、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名贵中药材等都有程度不同的缺口。
为保证市场稳定和繁荣,一要在继续搞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开辟货源,满足市场需求;二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逐步解决家庭主食社会化的问题;三要进一步抓好以菜、肉、蛋为重点的副食品供应;四要组织好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工作;五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六要进一步搞好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经贸。出口:根据国家下达的出口计划和各公司在手合同及去年秋交会上的成交情况,出口供货计划安排37 235万元,比上年预计增长4.8%。在安排的10类出口商品供货计划中,有5类增长,5类下降。出口创汇计划,国家下达5 121万美元,与上年实际基本持平,安排的争取目标是7 500万美元。在安排的具体商品品种中,对苏联、东欧国家协定贸易为1 001万美元,占计划的19.5%;总公司统一成交的商品450万美元,占计划的8.8%;配额及许可证管理的商品有3 050万美元,占计划的59.7%。
用汇。计划安排5 403万美元,重点是进口原材料,支持创汇和效益好的企业增加生产。对引进技术设备主要是兑现合同,原则上不安排新项目。具体安排意见是:引进技术设备2 074万美元,进口机、电、仪267万美元,进口原材料2 182万美元,偿还贷款665万美元,引进智力50万美元,出国费用1OO万美元,进口市场物资65万美元。
计划争取利用外资1 291万美元,比上年计划略有增长,比上年实际投入增长86.8%。利用外资的重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的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全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二是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和进口替代,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1987年计划安排12个项目,属于生产性项目11个,主要有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刨切单板、中高档服装、尼龙搭扣等。
(六)财政收入和信贷收支
财政收入。1987年计划初步安排11.75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7.5%,增加收入8 200万元。在财政收入中,各项工商税收11.23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9.8%。
信贷收支。全市各项存款增加额为7.41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12.4%。各项贷款增加额14.2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11.2%。其中,工业贷款增加8亿元,增长4%;商业贷款增加2亿元,增长5.3%;农业贷款增加3 000万元,降低53.7%;固定资产贷款增加3亿元。在贷款投向上,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重点支持出口创汇和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总的看,存款增长幅度比贷款增长幅度大,但贷款增加额的绝对数远远大于存款增加额。因此,要继续实行"以存定贷,多存多贷,少存少贷"的原则,大力吸收存款,积极组织回收逾期贷款,各专业银行要继续帮助企业清理相互拖欠,加速资金周转,进一步推进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发展,扩大资金拆借面,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七)科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计划安排科技项目128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51项(含微机推广11项),"星火"计划项目35项,科技推广项目42项。此外,计划安排新产品开发项目110项。
为使科技事业发展增加后劲,1987年做好食品、饲料、冶金三个研究所扩建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形成马家沟机场科技知识密集小区。
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增强研究开发机构的活力,改革拨款制度,进一步开放技术市场,加速技术成果商品化,促进科研部门与生产部门的横向联合。科研课题要紧紧围绕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集体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改进科研力量组织,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优势,推行课题招标承包办法。为促进科研体制改革和“星火”计划的有效实施,拟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下去承包、租赁企业。
教育。学前教育,提倡国家、企业、个人一起上,1987年计划在园幼儿达到7.2万人,比上年增长20%。基础教育,全市小学计划招生6.28万人,其中城市2.7万人。在校生计划达到37.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初中计划招生6.1万人,其中城市2.8万人。在校生计划达到18.8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计划招生0.14万人,职业中学计划招生O.9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63万人。普通高校招生685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O.57万人。
继续多方筹集资金,搞好校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重点解决中小学二部制授课的校舍建设及危房改造问题,相应抓好其它方面建设。加强校舍管理,提高教室利用率。充实教师队伍,搞好师资培训,改进教学办法、考试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生活条件。
文化事业。继续贯彻落实《哈尔滨市1987年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专业文艺团体的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提高精神产品质量,满足各个阶层人民的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发小社区文化,建立健全区、街、乡文化馆(站),抓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卫生事业。计划新增病床440张,达到20 060张,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急救难问题。努力控制和降低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加强医疗设施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重点抓好电视台的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办好广播、电视,提高节目质量和收听收视率。
体育。继续推进体育社会化、科学化,办好冰雪节、体育之家等体育活动、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抓好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运动员生活条件。
(八)劳动、人口
职工人数。1987年计划为109.5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其中,国家下达给哈尔滨市增加全民所有制计划指标1.1万人。工资总额计划安排13.15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计划增加1 862万元,这部分增资指标主要用于新增职工和转正定级需要,职2:3%升级工资,兑现部分翘尾工资和工龄、教龄、护龄津贴等。
人口。全市人口计划为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市区人口27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
(九)城市建设
从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出发,紧紧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使人民得到实惠两大目标,从解决人民生活急需的问题入手,尽量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雪中送炭"的事,提高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质量,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作用。
用于城市建设、维护、改造的总投资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安排的原则首先是偿还欠帐,然后依次是维修养护、竣工收尾、续建,最后是根据财力可能安排一些急需的项目,资金一次打足。
1987年城市建设安排的重点:一是以消险加固为重点,综合建设、改造"沿江一条线",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二是以开发改造八片棚危房为重点,加快棚危房改造步伐;三是以加强公交、环卫后方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重点,继续综合治理"乘车难"和"脏、乱、差";四是以改造水厂为重点,搞好供排水建设;五是以小区集中供热为重点,搞好供热和煤气工程。抓好哈尔滨发电厂改造工程和南岗热网工程建设。以上五个方面,“沿江一条线”和危房改造为重中之重。
(十)固定资产投资
国家安排198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总原则是:优先安排那些急需的、效益好的项目,特别是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骨干项目;下决心停建、缓建那些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具备,配套工程跟不上的项目;新上项目一律暂不开工,待投资落实后再行安排。
国家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国家计划会议上直接安排的哈尔滨市基本建设项目,第一批下达11个,投资11 850万元。
2.国家给哈尔滨市地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为11 800万元。其中,地方统筹1 800万元,自筹1亿元。
3.技术改造控制指标4.2亿元。
4.集体固定资产投资7 700万元。
5.个体固定资产投资17 200万元。
6.零星固定资产投资900万元。
以上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为1O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规模为7.6亿元左右。
1987年,各部门申报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近20亿元(基建9.6亿元,技术改造7亿元,城建3亿元)。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个体所有制投资。其中,要求市财力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有184项,投资51 573万元。这些项目从部门需要看是应该安排的,但从全局综合平衡看是难以办到的,它不仅突破了国家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指标,也是地方财力、物力难以承受的。为此,对需要市财力安排的基建项目确定了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尽可能偿还急需的工程欠款;二是基本保证竣工收尾项目的需要;三是认真安排好落实政策项目;四是尽可能安排同国家合资建设的项目;五是择优安排一些续建项目;六是原则上不开新项目。
要完成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工作任务还很重。编制这个计划,虽然作了初步平衡,但财政、信贷、外汇、物资、能源的平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缺口,需要在计划执行中逐个加以解决。
第一,继续坚持以改革为主旋律,推动各项经济工作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要紧紧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下放给企业的各项权力,逐步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继续发展在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经济联合,把横向联合推向更高的阶段。市经协委现正编制横向联合计划。同时认真贯彻即将出台的发展集体经济的“40条"政策措施,为集体经济振兴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继续巩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调整物资余缺,解决企业原材料不足问题。发展消费品市场,增加商品品种和服务内容,满足全市人民的生活需要。继续开拓资金市场和科技市场,为搞活金融、加速资金周转和技术成果商品化创造条件。发展劳务市场,为推进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通过发展、完善市场体系为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逐步由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加强宏观预测、规划、指导、协调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功能。
第二,强化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计划指标设计上,重点安排了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五项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为了使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协调,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进一步改善供给,加速产品更新换代,还增设了新产品试制和投产等项指标。
为了全面完成经济效益计划,要大力提倡增产节约,狠抓扭亏增盈,努力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要贯彻市委、市政府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召开的现场会议的精神,在抓管理、上等级上狠下功夫。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办法,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的利税水平,使经济效益差的状况,能有较大的改善。
第三,努力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一是出口创汇计划和出口商品供货计划要纳入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创汇计划,要分解落实到外贸部门的各个专业公司及有自营权的对外出口企业,供货计划要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局、各企业。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鼓励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并要把国家、省、市这些优惠政策落实到所有出口企业,支持、扶持出口企业扩大生产,增强创汇能力。三是加强出口基地、专厂建设,同经委、外贸、财政、银行、物资、电力等部门一起,努力支持出口创汇企业增加生产,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在市经贸小组的领导下,要同有关部门及企业主管局一起研究提出一批利用外资项目,组织好利用外资工作。同时配合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吸引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外资企业创造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对在建的利用外资项目,如太阳能电池,要提供条件,使其尽快投入生产。同时,还要提出一批备选项目。
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对苏、南、罗和东欧五国的贸易。要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上述国家的经济和各方面情况,为开展易货贸易创造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派经济管理、技术人员到这些国家和地区考察访问。
第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满足生产、流通和建设需要。根据哈尔滨市1987年预安排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维护计划测算,资金缺口在20%左右,即使是国家和地方安排的重点项目如苯酐、发电设备制造、啤酒、亚麻、城市防洪、危房改造等的资金缺口也较大。特别是苯酐、亚麻两个项目,己进入投资高峰。从流动资金供需情况看,贷款增加额缺口在60%以上。为此,一是进一步发展资金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筹集资金。首先是拓宽资金同业拆借市场,在巩固己建立起来的同城同业资金拆借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跨省、市的同行业资金拆借。其次是发行股票和债券。1987年,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方面还要继续发行股票、债券。二是积极处理积压产品,加速资金周转。三是回收逾期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增加社会储蓄,为支持生产、流通和重点建设筹集更多资金。
第五,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搞活大流通。一是进一步放开生产资料市场,搞好城乡之间,跨省市的物资调剂和串换,为企业增加物资来源。二是本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共同发展的方针,组织好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工作。三是搞好信息反馈,商业部门要发挥自身接触广、信息灵的特点,在推销本市产品的同时,收集市场信息,将销售情况、用户意见等,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四是批发商业部门要走出去,变坐商为行商,为增强哈尔滨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做贡献。五是工业要重视产品销售、市场调查工作,在搞好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安排生产,搞好售后服务,努力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
第六,增强改革意识,积极推行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除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以外,市里不再向各部门下达指令性计划。在缩小指令性计划的同时,从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的需要出发,切实搞好信息工作,加强宏观预测和市场预测,不断提高指导性计划的科学性。
2.改革计划体制,支持横向经济联合。一是积极创造条件,选择一部分比较稳定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实行计划单列试点;二是为适应横向经济联合发展的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留一定的额度,在资金、物资上也建立一定渠道,用于支持发展横向联合。
3.改革外汇使用办法,加强对外汇使用方向的控制和引导。拟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采取合资、合作或补偿贸易;二是对苏、南、罗和东欧搞易货贸易;三是申请中行货款;四是能通过引进智力解决的不引进设备。进口原材料用汇,主要是对创汇高效企业。具体意见:一是先安排企业自有外汇;二是安排调剂外汇;三是采取来料加工;四是通过苏联、东欧搞易货贸易;五是中央转地方用汇按市政府和部门企业外汇留成比例共同承担。制定外汇调剂使用办法,使分散和沉淀在企业的零星外汇集中统一使用。
4.改革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体制。一是改革对区县基本建设计划的管理。零星基建和集体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由市给区县下达控制规模。凡区、县能自行解决内外部条件的,全民所有制5万元以下,集体所有制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区、县在市下达的控制规模内自行审批,报市备案。对生产部门各局也要参照此办法管理。二是需市审定的建设项目,要逐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论证、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定的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前要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前期论证和评估;建设中由市组织有关部门,按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和扩初设计进行期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要继续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强在建项目的管理,项目投产一段时间后,由市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评估。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所有项目,都要建立起从项目提出到方案论证、开工建设、验收投产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5.建立有计划、有领导的钢材市场。减少一部分统配钢材资源,由市物资部门统一组织,有计划地投放市场。钢材实行内外价格通开,按市场价格销售,价差按计划指标补贴计划内的用户。
6.取消废钢回收上交的指令性计划,实行管放结合的管理体制,有指导、有组织地开放废钢铁市场。
7.加强经济信息和经济预测工作,改进计划工作方法。1987年要搞好市经济信息预测中心总体方案设计,认真做好预测中心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搞好信息网络建设。为市党政领导机关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和辅助决策的现代化手段,为微观经济提供社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8.建立军民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一是在行业规划的基础上,打破封闭式的生产结构,统一考虑军工和民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择优安排生产任务和建设项目。凡是能够发挥军工企业潜力或军工、民用横向联合能解决的,不再安排市属单位的改建、扩建工程和新建项目;二是对承担民品生产建设任务的军工企业,市和有关部门在物资供应、银行贷款、开发经费等方面,予以一定扶持。
9.搞好计划干部的培训。要有组织地输送一批计划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提高干部素质和决策能力。同时建立计划学会,开展计划理论和计划方法的研究。办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可行性研究的培训班,以提高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水平。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