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全市有各类非国有企业8万户,其中乡镇企业约3万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约4万户,三资企业80户。从业人员总数约50万人。到1994年底,各类非国有企业达到18.49万户,其中乡镇企业8.05万户,区街企业2 650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9.42万户,三资企业1 503户。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5.34亿元,乡镇企业、区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分别达到21.28亿元和6.8亿元,外商投资总额达到7.04亿美元。各类非国有企业超500万元的有200户,超千万元的有80户,上亿元的有3户。已有50户企业走向联合道路,双太电子、正大饲料、东方、哈慈、阿鞍等企业成为集团公司。
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乡镇、区街和私营企业已从简单加工、小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逐步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和新兴第三产业发展。到1994年底,公有民营科技企业达1 269家,其中民办研究所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技术贸易机构500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显著增加。非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到1994年底,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达到130.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9%。
1994年,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非国有经济的各主要方面均有大幅度增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倍;区街工业实现产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22个工业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42家,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6%;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和营业额分别增长47.9%和61.3%;民营科技企业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非国有工业累计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21.15%,比国有工业增长速度高19.98个百分点。非国有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8%的速度中,非国有工业拉动5.95个百分点。全市非国有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4.2%,比国有商业高出19.2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6.2%提高到59.9%。其中集体商业零售额增长18%,合营商业零售额增长1.6倍,个体商业零售额增长36.9%。
全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994年,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北三省明显落后于大连和沈阳。与沈阳、长春、青岛、南京、武汉、重庆、宁波、广州等8个城市相比,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数和注册资金均居第八位。在全国14个大城市和经济特区中,实际利用外资额居第十四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迟,起步晚。广东发展乡镇企业比哈尔滨早七八年。二是投入少。主要偏重于国有经济的投入,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解决,致使一些好的项目因没有或缺少资金而无法上马。三是政策滞后,落实不利。近几年,虽相继出台一些鼓励和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出台晚,落实情况不理想,存在梗阻现象。四是管理不顺。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上下关系不顺,横向联系不便,管理乏力。(侯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