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改革的重点,一是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和完善哈尔滨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框架规划的同时,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1995~2000年非国有经济发展规划、集中供热规划、松北新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九五"期间哈尔滨科技发展指南等10余项规划。二是认真分析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季度工业景气预测系统,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分析,注意发现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经济信息的搜集和传递工作。全年共投递信息440余条,其中被市委、市政府和有关新闻单位采纳的220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的调查研究。全年共完成调研课题53项,其中有5项为市调研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重点调研题目。在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特别奖6项,优秀成果奖12项。四是改进计划内容和方法。在计划编制中,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进一步减少计划指标的管理,继续建立和完善计划报告制度,增强了计划的政策导向性。五是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完成了加速哈尔滨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的对策研究,规划并实施了12个大型批发市场,完善了"三环式"商业网络和8大批发群体,新建的12处市场投入运营。另外,着手进行市计委的机构改革工作。参照国家计委和省计委的机构改革方案,借鉴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计委的改革做法和经验,初步提出了市计委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
(侯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