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截至年底,全市GDP达到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141.8亿元,增长14.4%;第二产业204.5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291.1亿元,增长13.3%。3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33.16:46变为22.24:32.08:45.68。
在具体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中,1.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到突出地位,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全年投入2.68亿元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砬子、永发水库和河东灌渠等水利工程建设,西泉眼水库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形成22.8万亩的灌溉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土地保护基本国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2 250万亩,开发复垦土地1.6万亩,建设农业开发区26处,改造中低产田105.2万亩。2.坚持"增畅、限平、停滞"原则。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推进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有销路、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在资金、能源、物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已满足市场需求、销售平稳的产品,实行必要限制措施;对严重积压、无市场前景的产品,坚决予以停产。全年实现技改投入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7.5%。新增火力发电能力60万千瓦,微型汽车发动机5 000台,聚酯切片6万吨,化学原料药64吨,中成药104吨,啤酒5.5万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高精铝板带材、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4G1发动机、化肥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批准或认可。3.继续实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和发展土地、科技、劳动力、证券等要素市场。确立旅游业的新兴支柱产业地位和发展思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完成城市合作银行和财产、人寿两个分公司的组建工作。加快邮政、电信、房地产、交通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
在具体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中,市政府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使有限资金重点投向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石化等5个支柱行业,加快科技、教育和其它社会事业建设。全年安排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19.7%,安排科技、教育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3.9%和13.1%。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会议支出。调整信贷结构,全年工业、农业、商业、建企相中长期贷款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8.1%、20.7%、17.6%、15.3%。(侯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