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哈尔滨水产试验场组织科技人员对哈尔滨市境内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段、阿什河、
呼兰河、少陵河、蜚克图河等的水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1958年,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简
称省水产所)对全省松花江水系主要水域的水产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
了哈尔滨水域的水质、水生生物、鱼类资源等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哈尔滨市水域鱼类资源
丰富,有13个科50多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有鲤鱼、鲫鱼,鲶科鱼类、
鳅科鱼类、狗鱼类、鳍科鱼类等30余个品种。
1978年,省水产所张觉民等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及主要支流的水质、鱼类资源进行了调
查研究。摸清水质污染、水生生物变化规律、鱼类资源变异和渔业捕捞等情况。调查表明,
60年代开始,由于江河受到工业废水污染和渔业生产捕捞过度,鱼类资源遭到破坏,捕捞量
大量减少。有些鱼类品种如青鱼、三角鲂、法罗等很难见到。
1986年,张觉民等完成国内大水系黑龙江水系渔类资源调查。基本摸清辽、吉、黑三省
和内蒙东部内陆水域自然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对渔业资源利用现状、资源优势、渔具、渔
法、渔业生产潜力及当前存在的障碍优势因素作了评价,提出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
见等,供全国渔业区划参考应用,获1986年农牧渔业系统专业区划优秀成果三等奖。任慕连
等完成三江平源地区水产资源调查。编制了发展渔业生产规划,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获
1987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张觉民等编写成《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一
书。系统地分析论证了中国内陆水体的理化类型、水域初级生产力、饵料生物的种类组成、
鱼类区系组成、以及渔业发展全景等,从宏观上阐明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潜力及合理开
发的意见。对制定全国内陆水域渔业区划,中国渔业、农业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