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哈医大李相忠等完成半薄切片的制备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取得了稳定的苏本
素——伊红样多色性染色效果。染色均匀、切片平坦、反差良好、分辩率高、操作简便,满
足了医学显微镜分辨率高的要求,为细胞学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1982年,张德志等完成人体肺腺细胞株LGC—7910的建立。经过培养和细胞形态观察以
及动物异体种接种的切片检查,证明和腺癌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致。1985年,哈医大肿瘤研究
所巴德年等完成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及LAK细胞抗转移作用的研究。对揭示癌的转移提出了
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前途的新的免疫方法,成功的抑制了癌细胞的形成,
达到国际水平,获1985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刘杰
等完成赫哲族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赫哲族Pqt基因频率分布与北方人群
相一致,m基因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特征,Rn血型系统颁与汉族接近。哈医大二院吴占河
等完成红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建立及在慢粒上的应用研究。对比测试了3种集落产率
分析了慢粒血清与正常血清在蛋白组分上的差异,结果是慢粒的粒系和红系祖细胞产率明显
高于正常,慢粒的粒、红系祖细胞增殖特性也明显异常,慢粒血清在调节造血效应上和蛋白
组分构成上明显异常。1989年,哈医大一院史家岚等完成体外LAK细胞杀伤人肺癌细胞的形
态学研究,丰富了靶细胞凋零坏死的形态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