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喜庆中叶,初设双城堡时,由拉林协领管辖闲荒内拨出南北70余里,东西130余里之地界,用于屯田。四围设立大封堆,以别拉林、双城堡两协领分管界址。在适中之地设协领治所,初称中屯,后更名为双城堡。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续开左、右二屯闲荒,编旗设佐、分置佐领治所(后名东、西官所),辅助协领管理旗务。中,左、右三屯相互交界处,各设小封堆,以别三屯佐领分管界址。按八旗制,三屯各设八旗,每旗立5屯,计120旗屯。每屯设十家长2人,屯达1人,五屯设总屯达1人,以资约束,有事禀官办理。此即双城堡屯田开始后之行政区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通判阮忠植创办警察,初以城内为第一警察区,翌年12月,将全县乡村划为9个警察区,共10区。宣统三年(1911年),第三区划归滨江,尚余9区。此时警察区与行政区合一。
第一区,城内,广袤各5里,面积25平方里。
第二区,城东北郎家烧锅,区境南北约50里,东西约80里,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第三区,城西北正白旗五屯,袤55里,广70里,面积3850平方里
第四区,城西偏北烟筒砬子,广袤各50里,面积2500平方里。
第五区,城西南韩集甸,袤50里,广60里,面积约3400平方里。
第六区,城西南镶兰旗头屯,广70里,袤60里,面积约为3800平方里。
第七区,城东南镶黄旗头屯,广70里,袤50里,面积3500平方里。
第八区,城东南拉林,广70里,袤60里,面积4200平方里。
第九区,拉林东帽儿山,广100里,袤50里,面积5000平方里。
民国时期,全县为9区,4镇319个自然屯,其中旗屯110个(三区划归滨江,含1O个旗屯),民屯218个,是时,第四区区公所,由原烟筒砬子移至天德兴(今杏山乡所在地)。
四镇为:拉林镇,治所拉林街,西平镇,治所西平镇街;兰嘉镇,治所兰嘉镇街;茅山镇,治所茅山镇街。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施行保甲制。把原9个行政区改为9个保,保下共辖581甲,甲下辖7165牌,规定(10户为1牌,10牌为1甲)。
伪满康德3年(1936年),保与甲间增设常务甲,为联络中心,每1常务甲,辖10甲左右,时有常务甲50个。
伪满康德4年(1937年)12月1日,伪国务院颁布《街村制》,以原常务甲为基础,将全县划为2街58个筹备村。
伪满康德5年(1938年)末,原第9区划归苇河县,由2街58个筹备村变为2街38村,村名各以新,兴、国、政、尚、仁、爱等字冠首。此街村制直至1945年"9·3"胜利时废止。滨江省双城县街村概览(1939年)(附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