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沿 革
1958年2月,团市委为满足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针对国家资金困难
的情况,提出发动全市团员、青年义务劳动、自力更生修建青年宫的设想,得到了市委领导
的赞同。3月,团市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不花国家一文钱修建青年宫的建
议》。团市委于5月4日向市委提出报告。《哈尔滨日报》全文发表了决议,并配发了短评—
—“青年人的创举”。市委批准后,团市委成立了义务劳动修建青年宫领导小组,下设筹建
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书记处书记林肖硖对建设青年宫非常重视和支持,
亲自查看建宫地址,并选定在道里区松花江畔。青年宫主楼造型由几家设计单位的团员、青
年提出设计方案,经过筛选,确定哈尔滨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飞机式造型图纸,由哈尔滨市第
三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1958年8月,青年宫举行开工典礼。任仲夷、林肖硖、省军区副司令员王钧、哈尔滨军
事工程学院李教育长、团省委书记吴亮璞及团市委书记姚学融、副书记王闻新等领导出席了
开工典礼。由于省军区和团省委领导的支持,在这次开工典礼上确定将主楼设计再加高一层,
改为三层。
哈尔滨青年宫是在市财政和有关部门的资助下,通过全市各行各业86万余名团员、青年
和中老年人义务劳动、献工、义演、捐款等形式筹集资金210多万元建成的。
哈尔滨青年宫位于道里区斯大林街4号。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楼内有1246个座位的剧场,有讲演厅、文化厅、阅览室、游艺室、乒乓球室、圆厅及大小活
动室、会议室30多个。
1959年11月底,朱德委员长应团市委的请求,为建设中的青年宫亲笔题写了宫名——
“哈尔滨青年宫”。青年宫施工期间正是国家3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市委的领导和广大团员、
青年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怀下,克服了资金、材料的严重不足,以及施工、安装中的诸
多困难,于1961年5月4日竣工投入使用,隶属团市委,成为团市委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活
动阵地。
青年宫建成初期,有工作人员70余名,1990年增到155名。工作机构设有办公室、文化
活动科、培训科、人事科、财务科、保卫科,下属招待所、冰棍厂。
二、主要活动
青年宫从60年代起先后举办“哈尔滨市青年学习理论联席会”、“哈尔滨市青年学习毛
主席著作展览会”、“雷锋事迹图片展览”、“焦裕禄事迹展览”等十几个大型展览。历次
展览的参观人数都达几万至几十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1973—1978年,为把青年宫办成毛
泽东思想大学校,采用办学习班的形式,组织青年学习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学制为三个
月、半年、一年。每期同时开设十几个班,先后举办200余个学习班。1978年,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注重对青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品德教育,先后举办了报告会、讲座、
参观、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团市委的历届老领导及社会著名
专家、学者等都在这里作过报告;举办过“四有”教育大型展览,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次。
青年宫坚持以“积极开展业余教育,为青少年成才铺路架桥,让青年成为知识的富有者”
为方向。从1973年起,陆续开展了美术、戏剧、音乐、文化4个学科97个专业班,已毕业学
员达5万4千余人。从1990年起,结合评定职称,开办了初、中级英、俄、日语班。其中在文
化教育方面有团干部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中文,文、理科高考补习,外语等50多项内容;
美术方面开设高考美术绘画、基础图画、书法、油画、素描、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19个专
业;戏剧方面开设表演、导演等专业班;音乐方面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班。在学制
上分为短、中、长三种班。学员有待业青年、学龄前儿童、在职青年、在校学生等。授课时
间根据不同学员作不同的安排。在方法上注意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1990年文、理科
高考补习学员100余名,有57名考入大学本科、专科院校,升学率为58%。美术班从1973年
至1990年,年年招生,班班满员。在21个教学班中,先后有150多名直接考入高等美术院校。
1988年高考美术班的50多名学员,有37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等院校。
60年代是青年宫文艺舞台的鼎盛时期,先后举办过许多高水平的演出。“哈尔滨之夏音
乐会”有7届在青年宫举行;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海霞》首次在此与哈尔滨观众见面;
著名京剧艺术家张君秋、裘盛荣等都曾在这里献艺。1979年以后,每年都在青年宫举办全市
性“春之歌”比赛、“祖国颂诗会”等;夏季举办周末晚会、露天文艺晚会等,每次观众数
千人,最多时达万人。同时剧场还经常上演戏剧、歌舞、曲艺等文艺节目。
1979—1990年间,青年宫先后组织成立了青年美协、青年影协、青年书协、青年美术研
究会、青年俱乐部、青年外语俱乐部、歌星舞星俱乐部、影视剧培训中心、电子报读者联络
站、中学生微机辅导站、青年乐团、青年画廊、中学生之声联谊会、青年电子科普中心、青
年吉它协会、青年集邮协会、中学生艺术团等17个社团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985年4月成立的青年外语俱乐部,除坚持星期天会话日外,相继举办了外语学术讲座、辩论、
咨询、学习辅导、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歌曲比赛、联欢、专场文艺演出、冰雪外语联欢会、
会员一日游、邀请国外教师作报告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参加人数达12万人次。
1990年末,俱乐部设英语、日语、俄语、世界语、法语、中学生英语6个语部,拥有会员近
3000名。
从1985—1990年,青年宫在每年冰雪节期间举行一次简朴的冰上婚礼,有120对新人参
加。青年宫还举办了舞会、电子游戏、台球、录像等娱乐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