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群团》
 
 
第四篇 台  联
 
 
第三章 台胞台属工作与参政议政
 
 
第一节 台胞教育与使用
 
 
  一、台胞教育
  (一)政策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
  市台联从成立之时起,把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
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理事会成员和全体台胞台属学习,求得认识上的统一,增进
共识,以增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凝聚力。
  在每年年初的会长办公会或理事(扩大)会上,都把学习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列入日程。
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观、举办学习班和听取有关报告讲话等进行形势任务教育。
  1983年市台胞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后,市台联即组织全市台胞座谈、学习《廖承志致蒋
经国先生信》、《邓小平同志关于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和《邓颖超在全国政协六届
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等重要文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1986年2月27日,哈尔滨市台胞台属40余人学习座谈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两岸合作振兴
中华》。在学习会上,回哈尔滨市定居的台胞许有龄说:“祖国政治安定,经济蒸蒸日上,
海峡两岸形势正像评论员文章指出的那样,‘实际上是向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后归宿接近’,
这是大势所趋,‘一国两制’已经给台湾指出了光明前景。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和国家
利益为重,早日结束骨肉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台属陈竞说:“评论员文章说出
了我们的心里话。国家尽早统一,两岸炎黄子孙共享安宁富庶,整个民族亦将与世界各发达
国家并驾齐驱。”
  1987年4月,市台联两次组织全市台胞和部分台属前往省政协礼堂听取中国科学院台湾
问题研究所阚念琦的台湾形势报告录音和旅美台胞、美国加州大学特约教授陈鼓应关于台湾
情况的介绍(录音)。这些报告和讲话,提高了台胞台属认识和执行对台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5月14日,市政协副主席冯守田在市政协常委会议室作题为《关于台湾政治形势和海外学者
对统一的看法》的报告。市台联组织部分台胞听取报告。
  1987年8月19—22日,市台联在江北太阳岛出版之家,举办第一次台胞和部分台属学习
班。有30余人参加。重点学习有关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演变和对台联络、宣传工作等时事
内容。参加学习的台胞台属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理解,
增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
  (二)“三热爱”教育
  市台联把组织座谈会、学习会或举办联谊会以及参观访问活动,作为对台胞、台属进行
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的重要途径。每双月第一个星期一下午
是台胞定期活动日,“三热爱”教育是定期活动日的一项主要内容。
  1985年8月24日,市台联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组织台胞和
部分台属到平房区参观了原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和罪证展览。参观者愤怒声讨了日本侵略
军灭绝人性的暴行。表示要牢记血的教训,决不让历史重演,为建设祖国、统一祖国而奋斗。
1986年以后,结合全国政治形势,市台联及时组织台胞台属座谈学习有关文件,旗帜鲜明地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86年7月8—12日,市台联组织新老台胞
学习参观团一行11人,在团长傅宪章的带领下,去著名旅游胜地镜泊湖游览,并观光了牡丹
江市容。1987年,市台联组织全市台胞和台胞家属,去省展览馆参观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
卫星实物展览,使之了解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巨大成就。1989年6月,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市
台联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及时沟通研究情况,做好工作,他们重点走访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师范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与校党委统战部门配合,做好青年台胞台属工作。在“六四”政
治风波中,台胞台属没有一人参与,表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的坚定立场。
1990年8月6日,市台联组织部分回哈尔滨市定居的台胞去北京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活动。
在京期间,游览了八达岭、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拜谒了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了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乘坐了地铁,游览了市容。这些参观访问活动,更加激发了台胞台属
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二、二代台胞的培养与使用
  鉴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而老一代台胞大都进入了花甲、古稀之
年,对年青一代台胞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市有许多二代台胞
长期以来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均受到影响。
  1984年8月,市台联对全市第二代台胞的文化水平进行调查:全市11名二代台胞中,有
高中文化程度的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2人。市台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
情况,采取不同的提高措施。二代台胞龚书龙,经市台联同其工作单位阿城小岭铁合金加工
厂协商并取得工厂同意,保送到省台联举办的补习班学习。龚书龙学习刻苦用功,结业后,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大专班。三年后毕业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回到原单位,成
了教学骨干。对文化较低的先送所在单位文化学校补习,然后再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同时,
对在中小学校学习的二、三代台胞学业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
  1986年,黑龙江省民族学院举办第四期民族干部高考补习班。办学单位与省委对台办和
省台联商定,吸收青年台胞学习。哈尔滨市获得两个名额,市台联推荐二代台胞哈尔滨大电
机研究所工人傅海燕、哈车辆厂图书馆资料员黄照云参加,还与所在单位协商,较好地解决
了脱产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使两位安心学习。
  市台联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形式,对二代台胞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
文化上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1987年,全市有95%以上的二代台胞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
度。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10人,在大专院校学习的3人。
  在鼓励、支持二代台胞学习的同时,市台联还根据二代台胞的德、能、勤、绩的表现,
向有关方面推荐使用。仅1987年,哈尔滨市二代台胞由一般干部提为科级干部的3人;由助
教提为讲师的1人;由初级职称晋升为中级职称的2人。此外,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人,区人
大代表1人;提名为市政协委员的1人,区政协常委1人,区政协委员3人。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