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市集体办、市体改委、市社科联、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哈尔滨市集体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0年9月4日至5日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参加会议代表70余人,收到论文63篇。针对哈尔滨市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1.影响和制约哈尔滨市城乡集体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1)集体经济自身结构失衡、企业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应变能力弱,造成生产滑坡、效益下降。
(2)集体企业长期受"二国营"模式的影响,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尽管集体企业"二国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一种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主导作用的企业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3)承包制不完善,影响经营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存在五个问题:①企业经营者行为短期化。②利益机制不够合理。一些个人承包的企业,承包者收入大大超过职工收入,挫伤了职工积极性,加剧了职工和承包者之间的矛盾;一些部门对所属企业承包者收入限制太死,挫伤了承包人的积极性。③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承包人只负盈不负亏,民主管理薄弱,各种监督不力。④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存在"以包代管”的问题,只抓承包,不抓管理。⑤承包基数不尽合理。有些企业承包中存在压低承包基数的问题,影响国家、集体、个人分配关系的正确处理。
(4)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传递落后,反馈不灵,无法抓住有利时机,使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5)外部环境不宽松。现有扶持政策不落实,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
(6)集体企业的负担过重。一些企业退休老职工逐年增多,加大了营业外开支;国营大厂优化组合劳动组织后,把一部分富余人员压给劳服企业,增加了工资、福利费、医疗费等项开支;社会上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严重,使企业难以承受;还有一些集体企业的主办单位,随意将集体企业上收,给集体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困难。
2.摆脱困境的对策和措施。除继续提高对发展城乡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并采取措施吸引国营大企业支援、扶植区街、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外,要使区街经济渡过难关,最现实的选择和应确立的主攻方向是:在稳定政策、稳定人心的前提下,依靠自身力量,重点在政策导向、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资金营运和深化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即攻主导(工业),抓两翼(建筑、商服),依靠"三大",抓科技兴区,增加效益。要从侧重铺摊子、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向以巩固、改造现有企业、注重内涵挖潜为主;从注重产值和发展速度为主,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为主;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向集约型经营、服务型经营为主;从负债经营为主转向自我积累为主。
3.在战略性选择上,一要主动瞄准市场,发展适销对路产品;二要突出存量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三要发挥科技优势,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集体企业具体实行哪种经营形式,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因厂制宜。
厂办劳服集体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变化,正从安置就业型向“双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型方向发展,从一业为主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从"扶上马、送一程"向"共依存、走全程"方向发展。要继续给劳动服务企业以必要的支持,特别是要在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落实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解决对厂办集体企业财产平调、上收、吞并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青妇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集体企业中倡导企业精神,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把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力真正落到实处,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搞好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工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市政府集体经济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