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除汉族外,还有满、朝鲜、回、蒙古、壮、达斡尔、锡伯、苗、维吾尔、赫哲、白、俄罗斯、藏、侗、鄂温克、彝、布衣、鄂伦春、土家、瑶、柯尔克孜、畲、塔塔尔、傣、黎、水、东乡、纳西、羌、乌孜别克、京等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6 59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7%。
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在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1人;市第六届政治协商委员会中有少数民族委员53人;全市有少数民族干部5 700余人。其中,市级干部2人,局级干部23人,处级干部153入,科级干部764人。科技人员756人。中共党员4 507人,团员4 884人。
哈尔滨市有朝鲜民族用品商店、回民商场、回民糕点厂和牛羊肉加工厂;朝鲜民族医院和回民医院;朝鲜民族宾馆及200余家朝鲜、回族等个体饭店、商店、旅店.为少数民族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比较活跃。1986年,朝鲜族文化宫建成,为全市朝鲜族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其他少数民族也分别举办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还派出了由满、朝鲜、回、蒙古等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佳木斯市举行的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和九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还有8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在哈尔滨市的省朝文报社和省电台朝语部,为活跃朝鲜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民族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傅万力) |
|